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63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易煦农  李瑛  凌晓辉  张志友  范滇元 《物理学报》2015,64(24):244202-244202
探讨了光在Metasurface中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理论分析了Metasurface 对圆偏振和线偏振光的转换. 结果表明: 光与具有空间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性的Metasurface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自旋-轨道角动量的耦合. 采用Metasurface与螺旋相位片组合在一起进行了验证实验, 所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 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Metasurface 对光的操控.  相似文献   
122.
语音识别中多种特征信息综合利用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基于特征的语音识别研究中,往往会发现其中有些特征的识别性能对一些音比另一些音更好,而另一些特征却与此相反。它们在一些音的识别特性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互补。本文基于目前话音识别研究主要方法之一的HMMM识别方法,提出了三种有效综合利用这种互补关系提高HMM识别性能的方法。作者分别称它们为顶尖参数法,全部参数法和最可靠参数法。这三种方法在多发音人汉语数字的DHMM/VQ语音识别中,分别将识别率由89%提高到了92.3%、95.7%、94.3%。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方法,及其在多发育人汉语数字的DHMM/VQ语音识别中试验结果极及其分析。  相似文献   
123.
本文用XRD,XPS,TPR和ESR研究焙烧温度对CuO/γ-Al2O3催化剂中铜物种分散状态的影响。在低负载量(5%Cu)不高于700℃焙烧时,以“表面尖晶石”形式存在的铜物种,包括两种分散状态:分散的和高度分散的,后者与载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焙烧温度升高,使铜物种分散状态变化,高度分散的铜物种量增加.当焙烧温度为900℃或更高时,生成CuAl2O4以及载体的相变使高度分散的铜物种减少,从350~1000℃,存在一个使铜物种达到最佳分散态的温度,约为700℃。在900℃焙烧时,增加铜的负载量使CuAl2O4的生成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4.
CuO/γ—Al2O3催化剂铜物种的分散状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25.
Cu-ZSM-5分子筛中铜的精细结构和NO催化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XAFS技术研究了不同交换度的和还原、再氧化处理的Cu-ZSM-5分子筛中铜离子的精细结构.在ZSM-5分子筛中,存在两种铜可占据的位置:一种具有饱和的氧配位和较短的铜氧距离,另一种钢氧配位不饱和且铜氧距离较远.离子交换时,铜离子可能优先占据前者,其量低于30%.这两类铜的催化能力差别甚大,前者几乎无催化分解NO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6.
一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白叶甲素陈绍农1林中文2陈耀祖1,3*孙汉董2*(1兰州大学国家应用有机重点实验室730000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6502043浙江大学化学系310027)关键词白叶香茶菜唇形科对映-贝壳杉...  相似文献   
127.
NO在Cu-ZSM-5分子筛上程序升温脱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等温动态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NO与Cu-ZSM-5的相互作用,并根据还原预处理样品上NO吸、脱附循环的研究探讨了全过程样品所经历的氧化还原循环,在25℃等温吸附时,NO与Cu ̄+和/或Cu ̄0反应产生了N_2、N_2O和Cu ̄(2+)以及超晶格氧,同时在Cu ̄+上有许多可逆吸附的NO.NO吸附在Cu ̄(2+)上是稳定的,升高温度时,NO分为三种状态脱附,分别位于约100,180和400℃.后两种可能以Cu ̄(2+)-NO_2和Cu ̄(2+)-NO_3为中间态.第三种NO脱附同时伴随着O_2脱附,对于还原预处理的样品,吸附和脱附的一个循环总体上会使样品部分氧化。  相似文献   
128.
不同焙烧温度对Cu/γ-Al2O3催化剂铜物种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XRD和EXAFS研究了焙烧温度(35─1000 ℃)和负载量(质量分数为5-15%Cu)对于Cu/γ-Al_2O_3催化剂铜物种的影响。低于700 ℃焙烧时,铜以高分散状态存在。根据Cu~(2+)同时占据八面体(Oh)和四面体(Td)两种位置,对第一壳层的Cu-O配位峰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随着焙烧温度增加,铜氧配位距离逐渐增加,Cu~(2+)(Oh)/Cu~(2+)(Td)的比例降低,并且Cu~(2+)(Oh)与氧的平均配位数从5.1变成6.0.这表明Cu~(2+)离子由Oh位向Td位迁移,同时向内层扩散使表面配位不饱和的氧缺顶畸变八面体部分变为配位饱和的对称八面体。900 ℃和更高温度的焙烧,使铜离子扩散进载体相形成CuAl_2O_4。  相似文献   
129.
采用聚苯乙烯球形颗粒,对3种常用颗粒粒径测试仪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子相关光谱仪(PCS)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对于球形颗粒,3种测试方法所得到的颗粒粒径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0.
郑神州  方爱农 《数学学报》1999,42(1):119-124
本文在可控增长条件(1.2)-(1.4)下,对一类非线性椭圆方程组(1.1)改进其很弱解偏微商的可积性,使其为经典意义下的弱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