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化学   173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54篇
物理学   4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利用发射光谱测量技术分析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空气产生的主要活性粒子,利用零维等离子体动力学模型模拟了甲烷/空气中放电阶段主要活性粒子的演化规律,并通过敏感性与化学路径分析研究了O原子影响甲烷点火过程的化学动力学机理。研究表明: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主要产生N2和O2的激发态粒子,激发态粒子的数密度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大;激发态粒子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最终转化成若干自由基,其中O原子的摩尔分数最大;O原子缩短甲烷点火延迟时间一个量级,原因在于添加O原子后甲基(CH3)的氧化途径由自点火过程中的经O2直接氧化为CH3O和CH2O转变为经HO2和O原子氧化为CH3O和CH2O,由于后者的基元反应速率快,因而明显缩短了点火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52.
目前无限传感器网络K覆盖问题的解决机制大都有颇为苛刻的假设条件,如要求节点具有很强的能量、节点的感知区域能被精确定义等.提出了一个基于布尔感知理论的分布式网格模型及相应的K区域覆盖算法,能够很好地处理感知区域形状不规则及大小发生变化的K覆盖问题,算法时间复杂度小,适用范围广泛.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微量原位水质总碱度在线检测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原位水质总碱度快速准确检测的需求,融合顺序注射分析(sequential injection analysis, SIA)与连续光谱检测法,设计了一种小型微量原位水质总碱度在线快速检测仪,系统主要通过设计滴定池将SIA和连续光谱检测法应用于总碱度自动化滴定检测流程,并对连续光谱检测法判断滴定临界值的新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基于国标总碱度检测中工业循环冷却水及地表水总碱度的测定标准,设计了原位水质总碱度检测流程,并以顺序注射技术为控制滴定流程基础,在连续光谱扫描测量溶液检测过程的条件下,使用酚酞和甲基橙作为指示剂,对水质总碱度进行滴定分析。通过连续光谱扫描对酚酞碱度及甲基橙碱度滴定过程进行监测,以吸光度曲线552 nm处峰值归零作为酚酞碱度滴定临界值判断条件;以吸光度曲线峰值由465 nm偏移至504 nm处作为甲基橙碱度滴定临界值判断条件;分析通过滴加不同剂量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所得溶液吸光度曲线得出最佳指示剂用量分别为0.01和0.04 mL。该系统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建立总碱度测定的回归模型,并对检测系统及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水质总碱度在0.20~25.00 mmol·L-1范围内与盐酸消耗量线性相关,工作曲线拟合系数≥0.994 2;测定总碱度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07%~1.151%;废液量≤16 mL;最低检出限为0.03 mmol·L-1;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7.2%~102.3%之间;与国标法对比实验结果无明显差别。利用连续光谱检测法判断滴定临界值的新方法对于提升水质总碱度检测仪的技术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可适用于系统网格化监控地表水、循环冷却水、养殖循环水等多种监测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54.
有机碳已成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项目研究的必测指标,对有机碳的准确定量是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准确测定有机碳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重量法、容量法流程长、速度慢,已经不能满足大批量及快速测定地球化学样品的要求。采用稀盐酸去除样品中的无机碳,应用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对不同类型地球化学样品中有机碳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着重从称样量、酸的选择、最佳浓度及用量、助熔剂的选择和最佳加入量进行对比实验,优化出适合分析地球化学样品中有机碳含量的条件,并采用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建立校准曲线,建立盐酸预处理-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有机碳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陶瓷坩埚经1 200 ℃灼烧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碳空白,减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选择50.0~70.0 mg称样量,测试准确度高且样品熔融时不易喷溅;0.40~0.60 mL稀盐酸(1+7)除尽样品中的无机碳同时减少有机碳流失损失;0.40~0.50 g纯铁屑和1.50~1.70 g钨粒作为助熔剂,助熔效果稳定;采用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建立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线性良好(R2=0.998 5)。该方法的检出限为69 μg·g-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均小于8%。经63个不同类型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土壤、岩石、水系沉积物)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本方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地球化学样品中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5.
1引言在过冷态超流氦(HellP)被成功地获得并应用在超导磁体冷却后,超流氦的工程应用引起了低温工程和低温物理研究者的重视,各种各样的HellP制冷机(恒温器)相继出现。同时出现了很多有关Hell浴中传热的论文山;然而从未有过有关压力对传热影响的系统研究。本文以Hell传热的基本规律及Hell的相图为基础,结合传热实验结果系统地研究了压力对Hell传热的影响。2P<PA时Hell中的最大临界热负荷软2·1饱和态起流氧2·1·1无噪声沸腾Hell传热中试样达到其最大临界热负荷伽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克服一过冷度凸Tin。x。如图1氦的相图所示,…  相似文献   
56.
张鹏  肖玮 《发光学报》1996,17(2):116-121
本文研究磁场中二维非极性晶体通过形变势与声学声子强、弱耦合的表面极化子的性质。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拉格朗日乘子法导出表面磁极化子的基态能量。讨论了表面磁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基态能量和有效质量与磁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本文在考虑第二声波及热扩散对超液氦传热的影响的基础上,以基本的传 为基础,分析了第二声波热及热扩散作用传热的特点,推导出瞬态传热的膜沸腾传热时间Δtm与脉冲热流q关系,较好地描述了超流氦中瞬态传热过程。  相似文献   
58.
多阶段M-SV投资组合优化的离散近似迭代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了离散近似迭代法,用该方法求解具有交易成本和交易量限制的多阶段均值一半方差(M-sV)投资组合模型.离散近似迭代方法的基本思路为:首先,将连续型状态变量离散化,根据网络图的构造方法将上述模型转化多阶段赋权有向图;其次,运用嘉量原理求出起点至终点的最长路程,即获得模型的一个可行解;最后,以该可行解为基础,继续迭代直到前后两个可行解非常接近.文章还证明了该方法的收敛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9.
基于虚拟光学的三维空问数字水印系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彭翔张鹏  牛憨笨 《光学学报》2004,24(11):507-1510
数字水印已成为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的一种手段。数字水印是一种嵌入到图像、视频或者音频数据中的不可见标志,通过对水印信息的检测可以达到保护多媒体数据版权的目的。先前众多的水印算法大部分是基于二维操作的(如静止图像、视频)。基于虚拟光学信息隐藏理论提出了一种三维空间的数字水印算法。该数字水印算法能成为一种多媒体数据产权保护的有效方案。对算法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噪声叠加、剪切、有损压缩等常见的信号处理操作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同时,该算法由于引入了虚拟光学信息隐藏思想,将虚拟光路的几何结构参量作为密钥,设计出了多重“锁”和多重“密钥”,大大提高了水印系统的密钥空间,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0.
声子之间相互作用对磁场中表面极化子的诱生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鹏  李子军 《发光学报》1998,19(4):300-305
研究极性晶体中电子与表面光学(SO)声子和体纵光学(BO)声子耦合弱的表面磁极化子的性质,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微扰法导出了极性晶体中表面磁极化子的有效哈密顿量。讨论了反冲效应中不同波矢声子之间相互作用对表面磁极化子诱生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