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5篇
化学   167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0篇
物理学   1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01.
研究了氢化对磁性蓄冷材料HoCu2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oCu2化合物吸氢后可以形成保持HoCu2化合(CeCu2型)结构不变的氢化物HoCu2Hx、或者形成具有HoH2和Cu两相结构的材料以及形成具有HoCu2Hx,HoH2,Cu三相结构的材料。氢化物HoCu2Hx的品格常数变化较小,氢含量最大的HoCu2H3.04的品格体膨胀率仅为2.27%,HoCu21-H3.04的磁性与HoCu2相比基本不变。具有HoH2和Cu两相结构的样品及具有HoCu2Hx,HoH2,Cu三相结构的样品在5K时具有磁有序结构,但是温度降到5K都未观察到磁性相变,这些材料有可能作为在5K下使用的磁性蓄冷材料。  相似文献   
302.
动力学方法测定物体弹性模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学生实验中的常见问题:用振幅法确定共振频率受“次极大”干扰,提出测定共振频率的另一种方法,即相位法。在实际操作时将两结合使用,能取得更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03.
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三羧酸配体biphenyl-2,5,3′-tricarboxylate acid(H_3bptc)和2-(4-carboxypyridin-3-yl)terephalic acid(H_3cptc)以及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Ni Cl_2·6H_2O和Mn Cl_2·4H_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零维四核镍结构的配合物[Ni_2(μ_3-Hbptc)(Hbptc)(phen)_3(H_2O)]_2·4H_2O(1)和一个基于三核锰单元的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Mn_3(μ_4-cptc)_2(2,2′-bipy)_2(H_2O)_4]·2H_2O}_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零维四核镍结构,而且这些四核镍单元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中存在一个中心对称的三核锰单元,这些三核锰单元又通过配体进一步连接成了一维链。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中相邻金属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04.
为了研究石墨烯器件在中红外波段的光限幅机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层数可控的石墨烯薄膜CaF2镜片,并基于MgO∶PPLN周期极化晶体搭建了全固态中红外光学参量振荡器,利用3 m~5 m波长可调谐的闲频光开展了石墨烯薄膜散射实验,测量了石墨烯薄膜的散射信号与入射光强度变化的归一化曲线。当闲频光能量超过1 J/cm2时,石墨烯被迅速汽化,电离形成的微小等离子体和石墨烯微片对入射闲频光产生多重非线性散射,散射能量信号呈现出快速非线性增长趋势,并且散射能量信号值的增长率与闲频光的入射波长成反比,与石墨烯的层数成正比关系,从而验证了石墨烯对中红外波段激光较强的非线性散射使其具有光限幅效应。  相似文献   
305.
采用尿素沉淀法制备一系列Bi3+/La3+共掺Lu2O3和Bi3+/Lu3+共掺La2O3微米晶。在掺杂Bi3+离子的Lu2O3微米晶中,C2位点的Bi3+离子可以将吸收的能量转移给S6位点的Bi3+离子。同时,在Lu2O3:1%Bi3+,0~5%(摩尔分数,下同)La3+微米晶中,372和337 nm(C2和S6位点的Bi3+离子)紫外光的激发下,Bi3+离子的发射峰强度随着La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掺杂5%La3+时与不掺杂La  相似文献   
306.
该文建立了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s)增强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F-LPM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检测生物样品中四溴双酚A(TBBPA)和十溴二苯醚(BDE209)的分析方法。分别以15μL甲苯-正辛醇(1∶1,体积比)和甲苯-乙酸乙酯(1∶1,体积比)有机溶剂对血清和尿样在常温下萃取10 min,在萃取过程中,中空纤维膜排阻样品中蛋白质,避免了大分子物质的干扰。目标化合物经Kjnetex EVO C18(2.1 mm×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考察了不同萃取溶剂、提取时间、氮掺杂碳纳米管用量、样品p H值、搅拌速率、Na Cl浓度和解吸溶剂种类对目标化合物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TBBPA和BDE209分别在2~200 ng/m L和10~200 n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5,检出限分别为0.375 ng/m L和2.8 ng/m L,定量下限分别为9.4 ng/m L和1.25 ng/m L。在3个加标水平下,目标分析物的回收率为84.5%~114%,相对标准偏差为1.4...  相似文献   
307.
溴酸钾-酸性铬蓝K化学发光法检测水中微量NO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O2-对溴酸钾-酸性铬蓝K体系的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建立了检测亚硝酸盐的新方法。着重对化学发光条件,包括溴酸钾浓度、酸性铬蓝K浓度、管长、流速及酸度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该方法对地下水及当地雨水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当溴酸钾浓度为0.1 mol/L、酸性铬蓝K浓度为1.0×10-4mol/L、管长为40 cm、流速为2.5 mL/min及硫酸为0.5 mol/L时,本方法检测NO2-的线性范围为1.0×10-8~8.0×10-5mol/L,检出限为1.1×10-10mol/L;对1.0×10-7mol/L和1.0×10-5mol/L的NO2-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和2.1%;对天然水中NO2-检测,结果满意。对化学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8.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6-31G(d, p)方法,以甲醛(HCHO)为印迹分子,衣康酸(IA)为功能单体,分别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和三甲醇基丙烷三甲基丙稀酸酯(TRIM)为交联剂,以水(H2O)、乙腈(ACN)、甲醇(MT)、四氢呋喃(THF)、氯仿(CAS)和甲苯(TL)作为溶剂,计算并讨论了不同物质的量比例HCHO-IA稳定复合物成键作用位点、成键数目与结合能,优化了印迹物质的量比例、交联剂及溶剂,并基于价键理论的化学键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法对HCHO-IA稳定复合物的电子密度拓扑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理论研究结果表明,HCHO印迹分子中的O原子与2个H原子均通过氢键与IA单体相互作用,在印迹物质的量比例为1∶3,且以TL为溶剂时形成的HCHO-IA有序复合物氢键数目最多,结合最强,HCHO-IA复合物构型最稳定;与EDMA、PETA交联剂相比,TRIM与IA结合最强,更适宜作为HCHO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交联剂.本研究为HCHO-MIPs合成时印迹物质的量比例、交联剂及溶剂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  相似文献   
309.
对开腔He-Ne激光器谐振腔的调节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总结了一套简便可行的四步目测调节方法,为充分利用该试验平台开展激光原理实验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10.
为了深入理解沿海城市大气环境中NO2和海盐颗粒物的非均相反应规律,本研究使用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DRIFTS)比较研究了0%和20%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ty,RH)下NO2在湿海盐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动力学测量表明硝酸盐的生成对NO2是二级反应,并且0%和20%相对湿度条件下,NO2分子浓度为1.96×1015molcules·cm-3时,反应增长阶段反应摄取系数分别为(5.51±0.19)×10-7和1.26×10-6.结果还显示相对湿度在30%以下时,海盐表面MgCl2·6H2O、CaCl2·2H2O所在点位通过释放结合水和吸附水汽,在海盐表面形成液态水的斑点,增强了反应持续能力.因此氯化钠表面非均相反应的研究可能会低估海盐颗粒物的非均相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