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化学   8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41.
在NH4Cl-NH3.H2O缓冲溶液介质中铜离子能使荧光试剂水杨醛缩氨基硫脲(SHTA)荧光强度猝灭,荧光猝灭的程度随铜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铜离子的荧光猝灭分析方法。其铜离子含量在0~200μg.L-1范围内与△I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S/N=3)为1.2μg/L。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已用于对环境水样及人发中痕量铜的测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2.
以三键桥联吡啶类配体2,6-二(3′-吡啶乙炔基)-4-甲基苯胺(L)为配体,在常温混合溶剂(二氯甲烷-甲醇)中分别与CoCl_2、Co(SCN)2通过自组装反应,获得了一维及二维配位聚合物[Co(L)Cl_2]_n(1)及[Co(L)_2(SCN)_2]_n(2),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比1和2的单晶结构可以发现,配体L在配位聚合物1和2中的配位取向及结构相似,不同的是Co(Ⅱ)离子的配位数受配位阴离子的影响而不同:配位聚合物1中四配位的Co(Ⅱ)通过2个配体的相互连接呈现一维的弯曲链状结构,而配位聚合物2中六配位的Co(Ⅱ)则通过4个配体的相互连接得到二维的平面结构。2个配合物中均存在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通过粉末衍射证明了配位聚合物1和2为单一晶相,其固态下的荧光测试显示,二者的荧光均减弱,并相对于配体L有红移(1)及蓝移(2)。  相似文献   
143.
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检测对象,建立了基于催化发夹组装(CHA)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生物传感器。设计了检测EV71 VP1基因的CHA信号放大策略,该体系由一对发夹探针(H1、 H2)构成,H1和H2分别标记了荧光基团Cy3和Cy5。当体系中有VP1基因时,可引发H1和H2催化自组装反应,从而使得Cy3和Cy5相互靠近并发生FRET,导致Cy3荧光信号降低,Cy5信号增强;当体系中没有VP1基因时,H1和H2则稳定存在于反应体系中,不发生FRET,只检测到Cy3的荧光信号。优化了缓冲液浓度、 H1与H2的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在最优条件下,所构建的传感器的Cy5与Cy3的荧光强度比值与EV71 VP1基因浓度在0.5~20 n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3 pmol/L(3σ)。咽拭子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6%~103.1%,相对标准偏差在0.3%~1.7%之间。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及抗干扰能力,在EV71监测和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4.
3,6-二(2-(4-氧化苯并吡嗪基))-4,5-二氮杂-3,5-辛二烯配体(L)与银盐室温下反应得到了2个结构新颖的离散型配位化合物[Ag8(L)8](BF48·CH2Cl2·3CH3OH(1)和[Ag4(L)4](PF64·CH2Cl22)。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皆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未配位的平衡阴离子与二聚体通过氢键连接成一维或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采用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与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在移液器枪头中共聚制备固相微萃取整体柱,用于直接处理尿液中3种苯二氮卓类药物(BZDs)。实验考察了单体用量、聚合时间及固相微萃取条件对BZDs萃取效率的影响,评价了其吸附性能。当HEMA用量为40 mg,聚合温度60℃时,固相微萃取整体柱对目标物吸附效率达98.9%~100%,且对尿液中杂质的吸附率低于10%。取3 mL尿液样品,无需处理,直接上样至该柱,经4 mL纯净水冲洗,1 mL乙腈洗脱,得到的样品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方法对3种BZDs在2.5~1 000 ng/mL浓度范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为0.8~1.5 ng/mL和2.5~5.0 ng/mL,回收率为86.2%~107%。本方法构筑的萃取柱制备简单,能实现对原始尿液的直接、高效萃取,操作便捷。  相似文献   
146.
托卡马克装置是环形的等离子体约束系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受控热核聚变的方式.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Plasma wall interaction, PWI)过程所产生的杂质会严重威胁托卡马克装置的高参量稳态运行,因而发展有效的壁杂质监测方法十分关键.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技术被视为极具潜力的壁表面元素分析技术,相关研究有助于PWI各种物理过程和机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发展PWI的控制方法.本文对国内外LIBS壁诊断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阐述LIBS壁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7.
结合Cu(Ⅱ)离子浸渍吸附方法及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一种电化学/电生理双模Cu2O/Cu-垂直石墨烯微电极,并研究了电化学方法检测尿酸以及记录脑电信号的双响应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形貌、微结构及晶体成分,并测试了电化学及脑电记录能力。结果表明,该微电极直径仅为200 μm,大量镶嵌Cu2O/Cu纳米粒子的石墨烯纳米片垂直生长在基片上,排列成了一种三维的多孔结构,使其具有了高的电化学催化活性、短程离子扩散路径、以及长程导电网络。由此,以10 μL的饱和NaCl溶液为介质记录脑电信号时,该微电极的皮肤接触电阻低至约7.05 kΩ,生理电采集性能接近涂导电膏的商用湿电极。此外,该微电极还灵敏响应尿酸的氧化电流,检测浓度范围在0.5~500μmol·L-1,检测限低至0.024 μmol·L-1,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及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