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4篇
化学   198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4篇
物理学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采用氯仿粘结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板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板模拟含异质界面模型;在PC介质中布置柱状炮孔并与界面呈一定角度,根据炮孔端部与界面相对位置,分别于柱状炮孔两个端部设置起爆点,起爆点远离界面端部时定义为孔口起爆,靠近界面端部时定义为孔底起爆;借助数字图像相关实验系统,研究爆炸应力波通过异质界面后PMMA介质应变场演化过程及炮孔底部区域拉、压应变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异质界面改变了爆炸应力波过界面后的传播形态。孔口起爆时,异质界面受爆破荷载作用后易形成应力集中区,界面处产生开裂,横向拉伸波作用是造成异质界面开裂的主要原因。起爆方式对过界面后介质PMMA的横/纵向拉、压应变场作用贡献不同,主要体现在应变场强度、拉/压应变场位置分布2个方面。在炮孔底部区域,起爆方式对应变场时程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作用时效长短和应变强度2个方面。孔口起爆时,横/纵向应变体现出短时效、高强度的变化特征。就应变强度而言,起爆方式对横向压应变的影响显著强于其对纵向拉应变的影响。对空间分布特性影响主要体现在衰减程度,起爆方式对纵向应变衰减程度影响较大。无论采用何种起爆方式,爆炸应变场在PC介质中衰减速度较快,进入PMMA介质后衰减速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12.
以取代2',4'-二羟基查尔酮和氨基硫脲为原料,冰乙酸为催化剂,通过一锅法一步实现了查尔酮与氨基硫脲的缩合和查尔酮的分子内关环合成了4个新型的黄烷酮缩氨基硫脲类席夫碱,收率70%~82%,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SI-MS表征。  相似文献   
313.
疏水材料的研制一直是石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本工作制备了一种新型疏水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即采用氟硅烷修饰含有2-羟基对苯二甲酸桥联配体的Zr-MOF以获得UIO-O-FS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FTIR、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热重、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表征分析以及抗侵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固结性、耐酸性和耐盐性,是一种新型石质文物保护材料。  相似文献   
314.
针对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结构的硅基光调制器中非线性电光响应的问题,采用包含PN结非线性调制损耗和非线性折射率变化的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上下两臂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下,调制损耗对硅基光调制器非线性的影响.对比考虑调制损耗和忽略调制损耗的模型,发现在常规大信号情况下,当光调制器偏置相位为0时,调制损耗使得三次谐波增强,四次谐波减弱;当光调制器偏置相位为π/2时,调制损耗使得二次和四次谐波增强;而在小信号情况下,三次和四次等高次谐波不明显,在光调制器偏置相位为0时,调制损耗在光调制器上下两臂不对称情况下增加了基频分量串扰;在光调制器偏置相位为π/2时,调制损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了二次谐波分量.  相似文献   
315.
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5-(2-氯苯基)-3-(2,4-二氯苯基)-4,5-二氢-N-吡唑肟酯类衍生物,并经过元素分析、HRMS、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抗Bacillus subtilis,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和 Pseudomonas aeruginosa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7c 和7f对供试病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杀灭活性,其MIC值达到1.562 μg/mL;化合物7c ,7d和7f 具有中等的抑制DNA回旋酶活性(IC50 = 1.6~2.5 µg/mL)。在生物活性结果的基础上对系列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16.
李金波  左剑恶 《中国化学》2008,26(10):1799-1805
利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Mott-Schottky曲线研究了温度和溶液pH值交互作用下X80钢在模拟土壤环境中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低pH值条件下X80钢表面会形成一层稳定性差的腐蚀膜;高pH值条件下X80钢表面会形成一层保护性强的腐蚀膜。随着pH值得增大和温度的降低X80钢表面所成腐蚀膜的膜电阻和传递电阻增大,这表明随着pH值得增大和温度的降低X80钢表面所成腐蚀膜对基体的保护性增强。X80钢在模拟土壤环境中表面所成腐蚀膜呈n型半导体特性,膜内施主密度随介质pH值增大而降低,随溶液温度升高而增大。平带电位和pH值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17.
采用聚酰胺-胺树状分子(PAMAM)“接枝到”这一温和而简单易行的方法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了一种树状分子/碳纳米管(MWCNTs-g-PAMAM)纳米复合材料。在水、甲醇和乙醇等极性溶剂中,该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分散性。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A)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MWCNTs-g-PAMAM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FTIR表明接枝修饰是PAMAM与MWCNTs的共价键结合,TGA数据表明PAMAM成功修饰于MWCNTs侧壁,且接枝到MWCNTs上PAMAM的量随其代数(G1.0~G4.0)的不同而不同,具体顺序为G2.0>G1.0≈G3.0>G4.0.  相似文献   
318.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密度泛函理论(DFT)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性模型, 在DNP基组下, 利用Dmol3模块研究了CO和H2在真空和液体石蜡环境下在Cu(111)表面上不同位置的吸附. 计算结果表明, 溶剂化效应对H2和CO的吸附结构参数和吸附能的影响非常显著. 在液体石蜡环境下, H2平行吸附在Cu(111)表面是解离吸附, 而CO 和H2在两种环境下的垂直吸附都是非解离吸附. 相比真空环境吸附, 在液体石蜡环境中, Cu(111)吸附CO时, 溶剂化效应能够提高CO吸附的稳定性, 同时有利于CO的活化. 在真空中, H2只能以垂直方式或接近垂直方式吸附在Cu(111)表面. 当Cu(111)顶位垂直吸附H2, 相比真空环境吸附, 溶剂化效应能够提高H2吸附的稳定性, 但对H2的活化没有明显影响. Cu(111)表面的桥位或三重穴位(hcp和fcc)垂直吸附H2时, 溶剂化效应能明显提高H2的活化程度, 但降低H2的吸附稳定性; 在液体石蜡中, 当H2平行Cu(111)表面吸附时, 溶剂化效应使H—H键断裂, 一个H原子吸附在fcc位, 另一个吸附在hcp位.  相似文献   
319.
十八碳键合钛胶固定相的制备及其色谱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子涛  左育民 《色谱》2001,19(4):297-300
 以聚合诱导胶体凝聚法 (PICA)合成的窄粒径分布的TiO2 多孔微球 (表面积 :3 6 7m2 /g ,孔容 :0 3 0mL/g ,平均孔径 :3 2 2nm ,平均粒径 :3 5 μm)为基质 ,与十八碳三甲氧基硅烷的甲苯溶液共同回流 8h ,制得十八碳键合钛胶固定相 (ODT)。该固定相的含碳量为 2 87% (即 0 66μmol/m2 ) ,疏水选择性为 0 4 63 8。将其用于分离中性和碱性化合物时 ,显示出比较好的色谱性能。  相似文献   
320.
雷荣  王晖  左育民 《色谱》2001,19(6):516-519
 把钛胶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在甲苯中回流 ,得到乙烯基硅烷键合的钛胶 ,然后再与乙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聚合 ,制备了乙基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包覆的钛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 ,简称为ES DVB TiO2 。从固定相的疏水选择性、绝对流动相灵敏度以及化学稳定性几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