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32篇
物理学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血清白蛋白对紫杉醇的化学修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两种方法由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修饰紫杉醇,提高了水溶性.红外和紫外数据证实了修饰结果.  相似文献   
32.
关于教材中凝固点降低的内容,存在两种具有分歧的表述方式,导致了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本文通过图示的方式对凝固点定义的依据予以解析,提出了教材编写及教学中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33.
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制备出TiO2/ITO、Zn2+掺杂的TiO2(TiO2-Zn)/ITO和TiO2/ZnO/ITO薄膜,采用表面敏化技术和旋转涂膜法,制备出(1,10-邻菲咯啉)2-2-(2-吡啶基)苯咪唑钌混配配合物(Rup2P)表面敏化的TiO2基复合薄膜Rup2P/TiO2/ITO、Rup2P/TiO2-Zn/ITO和Rup2P/TiO2/ZnO/ITO.表面光电压谱(SPS)结果发现:敏化后的TiO2基薄膜在可见区(400-600nm)产生SPS响应;TiO2基薄膜的能带结构不同,其在400-600nm和350nm处的SPS响应的峰高比不同.利用电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EFISPS),测定TiO2基薄膜和表面敏化TiO2基复合薄膜各种物理参数,并确定其能带结构.分析可知,表面敏化TiO2基复合薄膜在400-600nm的SPS响应峰主要源于Rup2P分子的中心离子Ru4d能级到配体1,10-邻菲咯啉π*1和2-(2-吡啶基)苯咪唑π*2能级的跃迁;TiO2中Zn2+掺杂能级有利于Ru4d能级到配体π*1和π*2跃迁的光生电子向TiO2-Zn导带的注入;TiO2/ZnO异质结构有利于光生电子向ITO表面的转移,从而导致可见光(400-600nm)SPS响应增强以及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4.
沈涵  于会娟  朱伟玲  巢晖  王惠  计亮年 《光学学报》2007,27(7):333-1337
采用时间分辩激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一种钌配合物[Ru(dmb)2(mitatp)]2 发光增强的超快过程。采用比较方法测量了[Ru(dmb)2(mitatp)]2 和[Ru(dmb)2(mitatp)]2 /DNA复合物的瞬态发光弛豫过程。[Ru(dmb)2(mitatp)]2 和[Ru(dmb)2(mitatp)]2 /DNA复合物的发光均来源于[Ru(dmb)2(mitatp)]2 中的电荷转移单态和三重态到基态的辐射跃迁。通过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Ru(dmb)2(mitatp)]2 的荧光寿命由339 ns延长至589 ns;磷光寿命由16μs延长至21μs,总的发光强度增强了约1个数量级。分析表明,[Ru(dmb)2(mitatp)]2 发光寿命和发光强度的增加可能来源于[Ru(dmb)2(mitatp)]2 与DNA之间的电荷转移态的形成,它导致[Ru(dmb)2(mitatp)]2 的最低激发单态和三重态到基态的无辐射概率的减小,增强了[Ru(dmb)2(mitatp)]2 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35.
钌配合物[Ru(bpy)2(PNT)]2+的合成、表征及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cis-Ru(bpy)2Cl2·2H2O与PNT为原料合成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bpy)2(PNT)]2+(bpy=2,2’-联吡啶, PNT=2-[4’-(5-四唑基)苯基]咪唑-[4,5-f][1,10]邻菲咯啉), 通过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热变性和黏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模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36.
手性双核钌(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1对手性双核钌(Ⅱ)配合物ΔΔ-和ΛΛ-[(bpy)2Ru(mbpibH2)Ru(bpy)2](ClO4)4(bpy=2,2′-联吡啶,mbpibH2=1,3-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苯)。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CD光谱对这两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滴定、荧光光谱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