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64篇
物理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PdSAPO-5分子筛在甲醇转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连续-脉冲激反应色谱评价了不同SAPO-5分子筛及一步法合成的PdSAPO-5催化剂对甲醇制烯烃(MTO)反应的催化性能,用TPD-MS及13CCPMASNMR研究了其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PdSAPO-5比SAPO-5和Pd/SAPO-5有更高的烯烃选择性,这是由于反应物凝胶中加入的钯对分子筛的酸性具有调节作用,加入不同形式的钯源,其调节作用有较大的差别,并使分子筛上甲醇及生成的二甲醇的脱附温度不同.此外,钯还充当了脱氢中心,可从二甲基已基氧离子中脱下一个氢原子,从而有利于乙烯的生成.NMR结果表明,此类催化剂上的结炭存在多种形式.反应生成乙烯的甲氧基离子主要是二甲基乙基氧离子;甲醇在此类催化剂的部分钯粒子上脱氢生成CH2O.  相似文献   
42.
本文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改变了γ-Al_2O_3载体等电点(IEPS),并用具有不同等电点的Al_2O_3作载体,以(NH_4)_2PdCl4为活性组分前身制备了一系列Pd/Al_2O_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色谱装置上考察了其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用Hi—O_2滴定、紫外漫反射光谱(DR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中的能量色散谱(EDXS)等方法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_2O_3的等电点(IEPS)对所得催化剂中金属分散度和浓度分布都有明显影响,IEPS越高。活性组分越靠近外表面,在相同担载量下,其分散度也越高。这主要是由于载体IEPS的改变,导致了(NH_4)_2PdCl_4在γ-Al_2O_3上吸附机理的变化,并使所得催化剂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负载型金催化剂催化CO氧化的性能(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负载型金催化剂催化CO氧化的性能(Ⅱ)郝郑平安立敦1)王弘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负载型金催化剂CO氧化制备因素分类号O643.32金,由于其化学惰性和难于高分散,一般不被用来做催化剂.近年来,有关金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44.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的Ni/MgO/Al2O3在CH4与CO2重整制合成气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和一定的抗积炭能力;在1023K下流动反应气氛中连续运转100h,未见活性下降,CH4及C弦均为90%左右,CO收率高于90%,实验还发现,CH4转化率随着原料气中CO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V(CO2)/V(CH4)=2时CH4转化率可达100%,通过BET比表面积测定及XRD,TEM等分析手段,比  相似文献   
45.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并分别经过H2和O3活化制备了系列1·1%Au/LaFeOx/Al2O3催化剂,考察了其在550℃经1·0%CO原料气处理后的CO氧化活性.Fe和La的引入虽然使1·1%Au/Al2O3的初始活性降低,但提高了其高温稳定性.在550℃经1·0%CO原料气预处理2h后,H2活化的1·1%Au/Al2O3在室温完全失活,而同样条件处理的1·1%Au/2%LaFeO3/Al2O3仍能将65%CO转化;这可能是由于LaFeO3以钙钛矿形式单层分散在Al2O3表面而导致的.O3活化能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在550℃经原料气预处理后,O3活化的1·1%Au/2%LaFeO3/Al2O3的活性高于1·1%Au/Al2O3和H2活化的1·1%Au/2%LaFeO3/Al2O3.1·0%CO原料气预处理10h后,H2活化的1·1%Au/2%LaFeO3/Al2O3完全失活,而O3活化的催化剂仍具有40%的转化率,这可能是由于O活化使得催化剂中存在部分氧化的金,增强了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6.
本文用X-光光电子谱(XPS)、扫描俄歇显微分析(SAM)、透射电镜(TEM)的电子微衍射(EMD)技术、原子吸收光谱(AAS)等方法考察了新鲜的和经过170多小时使用、活性明显下降的Ag_xSb_yO_z/SiO_2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元素分布及其晶相结构的变化。发现活性明显下降的催化剂和新鲜的相比,催化剂表面发生了更严重的银表面偏析;Ag和Sb由同步分布变成了非同步分布;其活性组分的晶相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原来的以AgSbO_3和Sb_2O_4为主的晶相变成了以Sb_2O_3和Ag为主的晶相。由模型催化剂知Sb_2O_4/SiO_2为非活性的;因此,该催化剂对异丁烯—甲醛缩合制异戊二烯反应的活性相似乎为AgSbO_3。经过较长时间的、多次反应—再生循环,催化剂的活性组份被部分还原,且不能在现有再生条件下完全复原,逐渐破坏了该活性相,从而逐渐丧失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7.
48.
载体酸性对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抗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金属催化剂应用于化学工业过程(例如汽油重整、烯、快烃加氢、尿素合成气净化、汽车尾气净化等)中,由于原料中合硫或反应生成的硫化物(如COS、CS_2、H_2S、SO_2、噻吩等),致使催化剂中毒失活,这引起了人们对催化剂硫  相似文献   
49.
制备了负载型Pd/Al_2O_3和Pd/MgO催化剂,借助于CO探针分子,用原位FT-IR研究了不同状态的硫对催化剂上活性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在多位活性中心上的硫(一般是不可逆吸附硫)除了屏蔽本身所在的活性点外,对周围单活性中心还具有电子效应;吸附在单活性中心上的硫(主要为可逆吸附硫),主要以屏蔽效应影响催化剂的性质,载体上的硫对活性组分的电子状态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硫物种对负载型钯催化剂上氢吸附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光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负载型Pd/Al_2O_3催化剂上硫和钯的状态。以程序升温脱附-质谱(TPD-MS)方法研究了不同硫物种及不同气氛对催化剂氢吸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硫物种对氢吸附的影响按S_2~(2-)、S~(2-)、SO_4~(2-)的顺序减小, 且前两者的影响远比SO_4~(2-)的大。这与催化剂在H_2-O_2反应中的抗硫性评价结果一致。并用原子分子轨道理论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