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化学   286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77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73篇
物理学   3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槲皮素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槲皮素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氟离子不仅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而且与合成的荧光探针比,还具有来源广、环保、无毒等优点。实验将不同阴离子(F-,Cl-,Br-,I-,ClO-4,H2PO-4)分别加入到槲皮素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考查槲皮素溶液的荧光强度变化。实验发现当加入氟离子后,槲皮素在500 nm处的荧光发射峰的强度降低,发生荧光猝灭,且其猝灭程度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大而改变,即荧光强度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呈线性变化。而其他阴离子的加入对槲皮素和槲皮素-氟离子体系的荧光发射强度影响不大,说明其他阴离子不影响槲皮素对氟离子的识别,显示了槲皮素对氟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由荧光滴定光谱和荧光滴定曲线得到槲皮素对氟离子的滴定方程为:y=-13.36x+173.4,线性关系为R2=0.991,线性范围为1.0×10-6~8.0×10-6 mol·L-1,最低检测限为1.0×10-7 mol·L-1,表明槲皮素对氟离子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进一步实验表明槲皮素识别氟离子的机理可能是氟离子的加入破坏了溶液体系的氢键,改变了槲皮素分子的共轭状态,发生分子内电荷转移,促使槲皮素荧光猝灭。用该法成功检测了样品中微量氟离子,回收率为100.67%~102.44%,精确度较好,测定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22.
基于光谱光束组合技术,利用光栅的衍射和外腔的反馈,并通过加入光束整形系统,将标准的半导体激光阵列的发光单元锁定在窄线宽的不同波长上,以近似平行光束沿组合方向输出,以实现半导体激光阵列输出光束质量的改善和线宽的压窄。实验中采用发光单元宽度100μm,周期500μm,由19个单元构成的标准阵列,分别对快、慢轴准直后光谱组束、光束整形后光谱组束和线宽压窄外腔组束进行了实验验证,实现了组合光束与单个发光单元近似的光束质量,同时得到了较窄的线宽输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3.
针对已有的人眼视网膜成像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不足,提出了新的优化设计方案.新设计的系统能对不同视度下的人眼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新系统还采用了瞳孔监控装置和成像区域快速精确定位装置,并且采用了改进的消杂散光方法,能够使探测准确度和定位准确度得到保证.研究证明,该系统新的设计方案操作方便、灵活,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4.
以对苯二甲醛为原料,经过单肼化、腙化、氯化和环合氧化四步反应首次合成1,4-双(6-苯基-1,2,4,5-四嗪-3-基)苯,其结构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25.
Reduction of a series of N,N'-diaryl adipyl bis-azo compounds using hydrazine hydrate as reductant was investigated.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H NMR methods and confirmed to be N,N'-diaryl adipyl dihydraz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hydrazine hydrate can selectively reduce azo bonds with other potential reducible bonds intact in the N,N'-diaryl adipyl bis-azo compounds. The yields are high up to 92%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ports, this reduction process was attributed to an indirect reduction mechanism through an intermediate diimide.  相似文献   
126.
基于高温超导单晶材料Bi2Sr2CaCu2O8+x(BSCCO)的约瑟夫森(Josephson)本征结器件制备工艺,成功制备出形貌整齐、特性良好、一致性高的大尺寸太赫兹辐射源本征结器件.从工艺的各个步骤出发,总结了要点,并对原有工艺做出改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刻蚀形貌,总结了光刻最佳后烘温度条件,提出了一套重复性好、成功率高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27.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天然骨粉含量的聚己内酯-天然骨粉(PCL-BP)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并通过力学实验、表面亲水性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天然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其表面亲水性得以改善。此外,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升高,熔融焓降低,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8.
Effects of inforination asymmetry on cooperation in the prisoners' dilemma game are investigated. The amplitude A is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an optimal value of amplitude Aopt at which the fraction of cooperation reaches its maximal value. The reason lies in that cooperators on the two-dimensional grid form large clusters at Aopt. In additi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terms of the mean- field theory is used to understand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ynamics of the dilemma games of spatial prisoners.  相似文献   
129.
聚合物驱油作为一种重要的三次采油方法,在国内外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聚合物的注入能力,这一因素直接决定了聚合物驱油的成败.本文利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岩样的渗透率以及注入速度等因素对聚合物注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具有粘弹性,注入速度增大,注入性变差.同时聚合物分子量越大,岩心渗透率越低,聚合物注入性越差.对于孤岛中一区,平均孔隙半径与聚合物分子折算半径之比大于10时,聚合物可顺利注入地层.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现场聚合物的选取,从而有效保证聚合物的注入能力,使聚合物驱油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0.
提出了多亚层柔性节点模型用于分析双材料裂纹尖端的应力和变形。该模型考虑了胶层的变形,各亚层视为独立的剪切变形梁,采用两个界面柔度系数考虑界面应力对各亚层界面变形的影响,界面变形包括双材料界面和胶层的变形。通过对FRP-混凝土末端切口四点弯试件(Four-point bending end-notched flexure specimen,简称4ENF)进行界面分析,并与其他模型和有限元分析对比表明:刚性节点模型忽略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和变形集中,只能粗略地估计构件的整体变形和界面应力;半刚性节点容许裂纹尖端的转动,对裂纹尖端的变形估计优于刚性节点模型,但精度依然不高;多亚层柔性节点模型反映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和变形集中,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很好,该研究对进行双材料结构的工程设计具有理论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