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化学   25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1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介绍一个结合4种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式教学)面向非化学专业类大一学生开展元素化学教学的案例。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学生分组协作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调查不同种类垃圾中存在的化学元素及其用途,通过线下课堂展示、线上成果共享以及校外推广等3项活动传播探究结论。对比活动前后收集的数据,活动前有75%的学生只认识原子序数前20的化学元素,活动后学生认识的元素数量明显增多,平均值是原来的1.7倍。元素中文名称与元素符号记忆混乱的情况得到改善。最后问卷调查表明活动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且对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元素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2.
吴伟  王海洋  吴刚  朱湘琴  肖晶  程乐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33(4):043005-1-043005-7
测量了9.5 m高的水平极化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的内部场,并根据实验测量结果分析了该模拟器内场分布特性,包括一定区域内场均匀性的定量分析及模拟器内部有效测试空间的确定方法,进而对最低位置为距离地面2 m的有效测试空间进行了预估。实验结果表明:位于该模拟器双锥中心正下方且距离该中心5.5~7.5 m的测点场的峰值基本按照测点与双锥中心间距的倒数衰减,且随着测点与双锥中心间距的增大,因锥与极板不连续结构导致的波形变化在时间轴上滞后,而因地面影响导致的波形变化在时间轴上提前;在距离地面比较高的水平面上,两极板之间场的外泄方向场的衰减比双锥中轴线方向场的衰减更慢;该模拟器内部距离地面2 m的水平面上12 m×12 m的区域内所取测点的归一化场平均峰值约为0.678,归一化场平均峰值的标准偏差约为0.068 9,场的均匀性约为2.039 dB。  相似文献   
183.
通过数值求解激光驱动下电子在一维周期势场中运动的薛定谔方程,研究了晶体在激光场中发射的低阶谐波强度随激光波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晶体发射低阶谐波强度随激光波长的变化规律与晶体发射高次谐波第一平台区域的变化规律不同.已有的研究表明晶体发射高次谐波第一平台区域的强度会随激光波长的增加而衰减,而我们发现晶体发射低阶谐波的强度会随激光波长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晶体发射低阶谐波的时频分析、晶体价带能量变化与激光光子能量的关系,解释了晶体发射低阶谐波强度随激光波长增加而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4.
结合本校化学教学论实验的教学现状,融合云教学及翻转课堂理念对教学进行重构,设计并实施以“蓝墨云班课”云平台为师生互动桥梁的翻转课堂云教学。以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为例,让化学师范生以“学习者”和“未来教师”的双重角色体验翻转课堂云教学的学习过程,并利用SERVQUAL模型评价法对云教学进行数据分析、反馈完善。通过进一步问卷分析,了解到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内容,而且对翻转课堂模式与实施细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最后对翻转课堂云教学及师范生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5.
 为了获得高产细菌纤维素菌株,对初选的细菌纤维素菌株J2进行超高压诱变,运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高压诱变菌株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因素效应进行评价,采用Box-Behnken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超高压诱变压力、时间对细菌纤维素菌株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细菌纤维素菌株高压诱变条件为压力250 MPa、时间15 min、温度25 ℃。经超高压诱变,获得产纤维素能力高、遗传稳定性好的诱变菌株M438。影响诱变菌株M438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关键因子是酵母浸出汁、MgSO4和无水乙醇。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为碳源5%(葡萄糖∶蔗糖为4∶1)、酵母浸出汁1.25%、CaCl20 15%、ZnSO4 0.20%、K2HPO4 0.20%、MgSO4 0.93%、富马酸0.30%、无水乙醇0.50%。利用此培养基培养诱变细菌纤维素菌株M438,其纤维素产量是优化前的1.84倍,是超高压诱变之前的2.69倍。超高压技术用于细菌纤维素菌株的诱变育种是可行的。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显著提高菌株M438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6.
 为进行从高功率微波源到天线辐射整个系统的2.5维模拟,在近场模拟的基础上对2.5维模拟中时域有限差分(FDTD)的近-远场变换方法进行了研究。先将2.5维近场模拟区的输出边界绕对称轴旋转一周,得到封闭的3维圆柱面;然后根据等效原理由该封闭面上的FDTD近场求得等效电磁流;再根据自由空间中电流及磁流的时域辐射场公式计算出电磁流的远区辐射场。给出了2.5维模拟中TM01模式及TE01模式激励下圆锥喇叭远区辐射算例,所得计算结果与3维全电磁模拟软件CST的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7.
杨卓琴  管亭亭  甘春标  张矫瑛 《物理学报》2011,60(11):110202-110202
胰岛分泌胰岛素的放电活动以动作电位的簇放电为主要特点.文章考虑具有代表性且较为简单的Vries-Sherman模型,通过其快子系统的双参数分岔分析确定了双参数平面内不同簇放电类型的存在区域,并应用快慢动力学分析研究了参数vm取不同值时所产生的簇放电模式的拓扑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迁的动力学机理. 关键词: 簇放电 快慢动力学 余维-2分岔  相似文献   
188.
制备得到一Ce-三乙醇胺(TEA)配合物,以该配合物作为制备纳米CeO2的前驱体.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分散于配合物水溶液中,然后在同一反应器中依次进行水解、乳液聚合反应,得到纳米CeO2分散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质中的复合物粉末.分别运用XRD,TEM,TGA和DSC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CeO2粒径为3~5nm,其均匀分散于聚合物基质中且单分散性良好.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温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9.
杨卓琴  张璇 《物理学报》2013,62(17):170508-170508
胰岛中间隙连接的胰腺β细胞的簇放电行为对胰岛素分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利用了最小的phantom 簇放电模型, 研究两个电耦合胰腺β细胞具有簇同步的组合簇放电, 其膜电位表现出一个长簇和几个短簇组成的放电簇集和振幅先减小后增大的小振幅阈下振荡的相互转迁. 在两个慢变量和快的膜电位的三维空间中, 分别考虑了中慢变量和慢慢变量作为分岔参数的多层次的快慢动力学分析, 研究这两个时间尺度不同的慢变量如何共同或单独地控制着这种组合簇放电的复杂动力学行为. 特别地, 探讨了耦合强度引起的组合簇放电的每个簇集中短簇个数变化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电耦合 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慢变量 组合簇放电 快慢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0.
The rapidity densities at mid-rapidity and the transverse momentum distributions for strange hadrons produced in pp collisions are analyzed using the modified PACIAE model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inelastic (re)scattering processes s→gg and gg→s in parton (re)scattering.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transverse momentum spectra of the strangeness fitting with data measured by STAR and ALICE Collaborations can be improved, especially at large transverse momentum levels.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effect of inelastic (re)scattering processes of s→gg and gg→s is not negligible at RHIC and LHC energy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