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88篇
综合类   84篇
物理学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人体生理(pH=7.4)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药物呋喃唑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机理,确定了呋喃唑酮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采用Stern-Volmer方程求出其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并由双对数方程求出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采用热力学方法判别作用力类型。实验结果指出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荧光猝灭属静态方式,298K下结合常数Ka为6.50×106 L·mol~(-1),结合位点数n约为1,而作用力类型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另外,还采用红外(IR)光谱、圆二色谱(C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呋喃唑酮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鉴别藿香正气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3种不同品牌的藿香正气水的质量进行鉴别。分别采用小波变换和遗传算法对原始近红外光谱进行数据压缩和波长选择,处理后的光谱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处理,所有17个藿香正气水样品按生产厂家得到正确分类。将光谱数据用不同方法前预处理,进而利用反传人工神级网络的学习预测能力建立识别模型。交叉验证结果表明,原始光谱、平滑光谱、小波变换及遗传算法预处理后建立的校正模型分类样品的百分比均达100%。小波变换预处理的建模速度最快,预测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63.
模式识别在食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食品质量研究中常用的一些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模式识别结合红外、原子吸收、原子发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电子鼻传感器等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对化学计量学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
在pH=6.82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对醚类除草剂甲羧除草醚(Bifenox)和三氟羧草醚(Acifluofen)的伏安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吸附时间为50 s时此电化学体系达到平衡,而且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能给出较高的灵敏度,甲羧除草醚和三氟羧草醚分别在-685 mV和-700 mV处具有良好还原峰,但由于峰电位接近而谱峰重叠,很难分别测定.本文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来解析重叠峰并完成这两种除草剂的定量分析.甲羧除草醚和三氟羧草醚的测定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18 μg·5mL~(-1)和0.02~0.16 μg·5mL~(-1),检出限分别为0.0073 μg·5mL~(-1)和0.0068 μg·5mL~(-1).利用该方法对水样中的甲羧除草醚和三氟羧草醚进行直接测定,获得了较好的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5.
基于层状二硫化钼纳米片比色检测亚锡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4.5)中, 亚锡离子对层状二硫化钼(MoS2)纳米片催化过氧化氢(H2O2)氧化邻苯二胺(OPD)的显色反应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据此构建了一种检测亚锡离子的比色传感器. 实验结果表明, 与不加MoS2纳米片的OPD/H2O2比色传感体系相比, MoS2/OPD/H2O2体系检测亚锡离子的灵敏度显著提高, 线性范围变宽. 在优化的条件下, MoS2/OPD/H2O2传感体系检测亚锡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02~3.0 μmol/L, 检出限为8 nmol/L (S/N=3). 该传感体系对检测亚锡离子具有高的选择性, 可用于湖水中亚锡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66.
对中药有效成分熊果酸进行了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并采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进行了实际样品的测定。pH 5.3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在滴汞电极中熊果酸会出现一灵敏的还原峰,从循环伏安图能够确定该电极反应为不可逆过程,通过计算可知,电极反应过程有1个质子和1个电子参与,分析微分脉冲溶出伏安图谱可知该峰是依托吸附控制的。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测定熊果酸的线性范围为0.5~9.0pg·mL-1,最低检测限为0.17pg·mL-1(S/N=3)。该方法用于3种中药的测定,并与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7.
基于无机元素的含量判别食醋的种类和品牌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学计量学广泛应用于食品种类和原产地的区分。文章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32个食醋样品中的Mg, K, Pb, Zn, Fe, Mn, Ca和Cu等八种无机元素含量。采用向量相似法计算了陈醋和白醋以及同一种类不同品牌食醋的相似度;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来自北京、江西、江苏和山西4个地区品牌的食醋进行了分类,对不同种类的食醋(陈醋和白醋)也进行了分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都将食醋样品分为两大类,每个大类又将食醋样品按不同品牌分开。食醋中无机元素含量差异可作为食醋种类和品牌判别的测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8.
导数微分脉冲极谱法同时测定铅和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莉  倪永年 《分析化学》1999,27(12):1401-1404
铅(Ⅱ)和锡(Ⅱ)在0.01mol/L盐酸-0.1mol/L硫氰化钾介质中均有良好的微分脉冲极谱法,但波峰相互重叠,难以用常规的极谱分析法进行两组分同时测定。本文提出以导数法对铅和锡的重叠极谱波进行解析处理,较好地消除了背景电流的影响,并采用零交点法对铅和锡进行了同时测定,方法简便。该法还被应用于实验样品的分析,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69.
倪永年  刘超 《分析化学》1999,27(5):596-603
化学计量学在动力学多组分分析中的应用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领域。本文多远元校正、卡尔曼滤波、协同效应校正、人工神经网络及 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对化学计量学速差动力学分析领域出现的新方法及新动向作一评述,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99篇。  相似文献   
70.
本文将多次标准加入法用于多组份显色体系的分光光度定量测定,推导了反推矩阵形式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两个利用本法进行测定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