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化学   427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86篇
综合类   48篇
数学   239篇
物理学   38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D-异抗坏血酸缩醛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环己烷为带水剂,直链饱和脂肪族醛与D-异抗坏血酸反应合成了7个D-异抗坏血酸缩醛(3a~3g),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实验结果表明,3a~3g均为两个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其比例接近1:1.  相似文献   
132.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EI-MS/MS)联用技术,结合索氏萃取提取及佛罗里硅土净化分析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通过对检测模式、母离子选择、碰撞能量、多反应监测的选择等条件优化,可实现20种有机氯农药的基线分离.在优化的条件下,有机氯农药的定量限为5.6×10-4~9.6 ng/m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51.6%~130%.  相似文献   
133.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锂原子修饰线型碳原子链团簇Li2Cm(m=2-8)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 Li原子可键合于碳链团簇的两端,Li原子本身不发生团聚,氢在Li2 Cm ( m=2-8)中能以分子形式吸附,每一个Li原子最多可吸附5个氢分子,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460~2.276 kcal·mol^-1.其中Li原子修饰C2团簇的质量储氢分数最大,为34.72 wt%,表明了它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作为储氢材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4.
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不可替代原料,1,3-丙二醇(1,3-PDO)广泛应用于聚酯、树脂、化妆品、润滑剂和制冷剂等领域.采用丙二酸二乙酯(DEM)一步加氢合成1,3-PDO可避免传统化学工艺中醛类副产物的生成和生物法中产品纯度不高的问题,进而满足下游PTT的品质要求. Cu/SiO2催化剂因铜与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以及硅胶的弱酸性有利于催化活性中心的建立而被广泛应用于气相加氢反应,可以选择性地活化C?O键而不活化C?C键.因此,本文将Cu/SiO2催化剂应用于DEM加氢反应,重点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与性能影响的本质原因.
  采用蒸氨法制备Cu/SiO2催化剂,将一定量氨水滴加到硝酸铜水溶液中形成铜氨溶液后滴加JN-30硅溶胶,经老化、过滤、洗涤、烘干、焙烧、压片成型后得到40?60目的催化剂.将不同温度(623?1023 K)焙烧的Cu/SiO2催化剂装填入自制连续高压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DEM加氢反应,并采用N2物理吸脱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N2O化学吸附、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TPR)、透射电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不同温度焙烧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723 K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最均一的孔径分布,其铜组分分散均匀,活性铜表面积最大,焙烧后可以形成最多的页硅酸铜,导致还原后Cu+/Cu0比例较高.在该催化剂作用下,于473 K、2.0 MPa、氢酯摩尔比330和液体空速1.8 h–1条件下, DEM转化率为90.7%,1,3-PDO选择性为32.3%.
  焙烧温度对Cu/SiO2催化剂组成、织构、结构、形貌及还原后的价态有较大影响.在焙烧温度为623?1023 K时,低温焙烧有利于生成页硅酸铜,而高温焙烧则有利于形成CuO.在焙烧温度升高的过程中,铜组分形态会发生较大变化,在623?723 K焙烧的催化剂中页硅酸铜含量不断增加;继续升高温度至823 K,页硅酸铜含量减少,但是分散变差,导致铜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最小;进一步升高温度至923 K,页硅酸铜消失, CuO分散均匀, H2-TPR的还原峰窄且对称;当温度升高到1023 K时,铜晶体迅速长大而较难被还原.  相似文献   
135.
基于负超可加相依(简称为NSD)随机序列的性质及其一些不等式,利用随机变量的截断方法建立了NSD随机序列加权和的中心极限定理,从而推广了负相协NA随机序列的相应结论.并将其应用到变系数EV回归模型,得到了未知参数LS估计的渐近正态性.  相似文献   
136.
余国林  李茹  刘三阳 《应用数学》2016,29(3):697-702
利用非零连续线性泛函和Gerstewitz非线性标量函数,本文主要获得如下结论:集值映射的锥-拟凸性可以由实值函数的拟凸性完全刻画.本文所得结果改进了已有文献中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37.
袁俊辉  谢晴兴  余念念  王嘉赋 《物理学报》2016,65(21):217101-21710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V族二维层状材料SbAs和BiSb在全氢化和全氟化后体系的晶体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全氢化后SbAs和BiSb由buckled结构转变为准平面结构,而全氟化后则转变为low-buckled结构.同时,本征、全氢化和全氟化的SbAs和BiSb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具备实验合成的可能性.电子结构的分析表明,全氢化和全氟化后SbAs和BiSb均由宽带隙半导体转变为窄带隙的直隙半导体,且其能带结构仍具有很好的线性色散.通过对准平面和low-buckled结构SbAs和BiSb电子结构的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全氢化和全氟化后体系能带变化的原因.在h-BN衬底上的计算结果显示,由于两者间的弱耦合作用,使得全氢化和全氟化SbAs的直隙半导体特征得以保留,表明其在未来光电子设备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8.
系统研究了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与化学位移规律及其定量构谱关系(QSSR).本文提出了一组含多元素组成的分子子图指数矢量(VMSG),并发现它与卤代烃化学位移(CSRX)有很好线性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VLR)进行准确估计与预测,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9.
A new derivation of the vectorial equation of motion for a test particle in the Schwarzchild field is given which greatly simplifies the procedure given by C.A.Murray.  相似文献   
140.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Ω-field theory as first proposed by Yu (1989) is here presented to cover the equation of motion of a test particle which induces gravitational radiation. The same theory is shown to contain an exact gravitational radiation equation derived as a logical consequence of field equations without extra postulates. In this general dynamic context the theory is renamed "The (Ω,Aμr) field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