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54篇
  免费   13184篇
  国内免费   20423篇
化学   50089篇
晶体学   2508篇
力学   4996篇
综合类   2225篇
数学   10469篇
物理学   31474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793篇
  2022年   2154篇
  2021年   2244篇
  2020年   2301篇
  2019年   2345篇
  2018年   2100篇
  2017年   2998篇
  2016年   2518篇
  2015年   3419篇
  2014年   4096篇
  2013年   5454篇
  2012年   5712篇
  2011年   5940篇
  2010年   5667篇
  2009年   5608篇
  2008年   6457篇
  2007年   5689篇
  2006年   5619篇
  2005年   4868篇
  2004年   3727篇
  2003年   2864篇
  2002年   2932篇
  2001年   2888篇
  2000年   2741篇
  1999年   1729篇
  1998年   1010篇
  1997年   836篇
  1996年   817篇
  1995年   686篇
  1994年   729篇
  1993年   637篇
  1992年   584篇
  1991年   465篇
  1990年   414篇
  1989年   437篇
  1988年   336篇
  1987年   275篇
  1986年   242篇
  1985年   188篇
  1984年   174篇
  1983年   177篇
  1982年   140篇
  1981年   115篇
  1980年   93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48篇
  1977年   41篇
  1976年   38篇
  1974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三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简称3D-LDHs,是在制备普通二维层状金属氢氧化物(2D-LDHs)的过程中,改变反应条件得到的三维结构产物.它的组成单元与二维产物相同为完整LDHs纳米片,基本保留了LDHs具有的碱性、阴离子可交换性和记忆效应等特点,同时又因三维结构获得了更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以及形成复合材料的能力,在吸附、催化和电化学等方面的应用性能得以增强.本文概述了3D-LDHs的组成结构、主要制备方法及产物形貌,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电子、激子和声子等量子态在固体中的行为早已被人们所熟知. 然而,当体系的尺寸只有纳米量级的时候,已有的固体理论常常不能适用,需要新的低维物理理论的建立. 我们系统研究了低维体系限域量子态(包括电子、激子和声子)的行为对环境、应力、压力及光的响应和性质的调控. 较早认识到低维体系之显著的表面-体积比对量子态性质调控之有效性,系统地揭示了低维体系的一系列由表面和应力决定的新颖性质,证明了低维体系的表面和应力效应同量子限域效应同等重要. 本文概况了如下五个方面的结果:(1)一种使用应力效应调控电子能带结构的方法和(2)一种使用表面效应调控电子能带结构的方法(这两个方法都可将低维体系能带从间接能隙调控至直接能隙能带结构);(3)一种低维体系表面掺杂方法,该方法将在低维体系掺杂中取代传统方法;(4)量子点表面诱导的光致异构现象;(5)基于表面自催化半导体低维结构的形成机理. 希望我们的研究工作有助于促进低维体系在光电子、纳电子、环境、能源、生物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
The composition of fluorescent polymer nanoparticle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carbon dots,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assisted reaction of citric acid and ethylenediamine was investigated by 13C, 13C{1H}, 1H─13C, 13C{14N}, and 15N solid-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experiments. 13C NMR with spectral editing provided no evidence for significant condensed aromatic or diamondoid carbon phases. 15N NMR showed that the nanoparticle matrix has been polymerized by amide and some imide formation. Five small, resolved 13C NMR peaks, including an unusual ═CH signal at 84 ppm (1H chemical shift of 5.8 ppm) and ═CN2 at 155 ppm, and two distinctive 15N NMR resonances near 80 and 160 ppm proved the presence of 5-oxo-1,2,3,5-tetrahydroimidazo[1,2-a]pyridine-7-carboxylic acid (IPCA) or its derivatives. This molecular fluorophore with conjugated double bonds, formed by a double cyclization reaction of citric acid and ethylenediamine as first shown by Y. Song, B. Yang, and coworkers in 2015, accounts for the fluorescence of the carbon dots. Cross-peaks in a 1H─13C HETCOR spectrum with brief 1H spin diffusion proved that IPCA is finely dispersed in the polyamide matrix. From quantitative 13C and 15N NMR spectra, a high concentration (18 ± 2 wt%) of IPCA in the carbon dots was determined. A pronounced gradient in 13C chemical-shift perturbations and peak widths, with the broadest lines near the COO group of IPCA, indicated at least part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arboxylic acid of IPCA by amide or ester formation.  相似文献   
44.
在EAST装置上安装了X模极化W波段多道相关反射仪,用于测量等离子体芯部密度涨落。该诊断利用低损耗(<3dB)多工器将4个不同频率(79.2GHz,85.2GHz,91.8GHz和96GHz)的微波耦合在一起,通过同一个天线发射。反射波由两个极向分离(~5cm)的天线接收,通过下变频技术实现外差测量。通过对两个极向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相关分析,获得芯部湍流垂直速度。对2018年低约束模式(L模)放电进行分析发现,在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等离子体中,芯部湍流垂直速度在电子逆磁漂移方向。而在注入同向中性束(co-NBI)后,芯部湍流垂直速度变为离子逆磁漂移方向。  相似文献   
45.
某型电动飞机采用螺旋桨产生拉力,为了防止螺旋桨工作时共振,利用ES-2-150振动实验系统进行了两叶木质螺旋桨和碳纤维螺旋桨的振动特性实验,采用谐振搜索与驻留方法测量出木质螺旋桨的第一阶固有频率为36.07Hz,碳纤维螺旋桨的第一阶固有频率为73.58Hz。螺旋桨爬升状态转频为39Hz,这与木质螺旋桨的第一阶固有频率非常接近,导致木质螺旋桨在爬升状态出现比较严重的振动故障。因此,某型电动飞机最终选择两叶碳纤维螺旋桨作为其拉力产生装置。  相似文献   
46.
A green and sustainable strategy synthesizes clinical medicine warfarin anticoagulant by using lipase‐suppor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bioreactors (see scheme). These findings may be beneficial for future studies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and agrochemical precursors.  相似文献   
47.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nanoparticles with a sensitive CO2‐responsive hydrophilic/hydrophobic surface that confers controlled dispersion and aggregation in water were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t 50 °C under CO2 bubbling using amphiphilic diblock copolymers of 2‐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DMAEMA) and N‐isopropyl acrylamide (NIPAAm) as an emulsifier. The amphiphilicity of the hydrophobic–hydrophilic diblock copolymer at 50 °C was triggered by CO2 bubbling in water and enabled the copolymer to serve as an emulsifier. The resulting PMMA nanoparticles were spherical, approximately 100 nm in diameter and exhibited sensitive CO2/N2‐responsive dispersion/aggregation in water. Using copolymers with a longer PNIPAAm block length as an emulsifier resulted in smaller particles.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copolymer emulsifier led to particles with a stickier surface. Given its simple preparation and reversible CO2‐triggered amphiphilic behavior, this newly developed block copolymer emulsifier offers a highly efficient route toward the fabrication of sensitive CO2‐stimuli responsive polymeric nanoparticle dispersions. © 201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19, 57, 2149–2156  相似文献   
48.
分析外加均匀磁场对于碳离子笔形束剂量分布的影响,并考虑修正这种影响,为磁共振成像引导碳离子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了不同能量碳离子笔形束在不同强度磁场下的剂量分布情况,发现垂直于碳离子束入射方向的均匀磁场对于碳离子笔形束射程缩短的影响很小,磁场对碳离子束的主要影响是引起束流横向偏转,特别是碳离子束布拉格峰位置的横向侧移。横向侧移程度与碳离子束的能量和磁场强度相关,根据模拟结果,得到了一个计算碳离子束布拉格峰在磁场中相对横向偏转的方程,并提出一种校正外加磁场引起的碳离子束布拉格峰横移的角度修正方法。这些结果可用于指导磁共振图像引导碳离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研发。  相似文献   
49.
介绍了D*-度量空间中的相关知识, 并基于D*-度量空间, 将度量空间中与两种距离控制函数(ψ,?)有关的广义弱压缩映射推广到D*-度量空间, 通过构造迭代序列,讨论了广义弱压缩条件下映射不动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给出了几个不动点定理, 所得结果丰富了D*-度量空间的不动点理论。  相似文献   
50.
为了克服传统元件组合模型不能描述岩石蠕变过程中非线性特征的缺陷,首先根据加速蠕变阶段的应变和应变率随蠕变时间急剧增大的特点,建立黏塑性应变与蠕变时间的指数函数关系并提出非线性黏塑性体.将该非线性黏塑性体与广义Burgers蠕变模型串联,建立可以描述岩石全蠕变过程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根据叠加原理得到一维应力状态下的轴向蠕变方程.然后基于塑性力学理论指出岩石三维蠕变本构方程建立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合理的三维蠕变方程.最后采用不同应力水平下砂岩轴向蠕变试验对模型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度较高,所建蠕变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砂岩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变形规律,尤其对加速蠕变阶段的非线性特征描述效果很好,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