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42篇
  免费   10463篇
  国内免费   18356篇
化学   37642篇
晶体学   2331篇
力学   3910篇
综合类   2084篇
数学   8341篇
物理学   26053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484篇
  2022年   1852篇
  2021年   1777篇
  2020年   1726篇
  2019年   1737篇
  2018年   1583篇
  2017年   2481篇
  2016年   1813篇
  2015年   2724篇
  2014年   3247篇
  2013年   4380篇
  2012年   4234篇
  2011年   4440篇
  2010年   4599篇
  2009年   4705篇
  2008年   5396篇
  2007年   4718篇
  2006年   4645篇
  2005年   4078篇
  2004年   3117篇
  2003年   2265篇
  2002年   2205篇
  2001年   2255篇
  2000年   2311篇
  1999年   1326篇
  1998年   713篇
  1997年   571篇
  1996年   521篇
  1995年   463篇
  1994年   534篇
  1993年   507篇
  1992年   439篇
  1991年   305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320篇
  1988年   261篇
  1987年   215篇
  1986年   171篇
  1985年   134篇
  1984年   121篇
  1983年   133篇
  1982年   109篇
  1981年   85篇
  1980年   67篇
  1979年   64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18篇
  1974年   18篇
  195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CsF-RbF二元系相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原子参数模式识别法, 对75个一价金属同阴离子卤化物二元体系固溶体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 预测CsF-RbF体系应形成固溶体. 用差热分析法重新测定了该体系的相图, 结果表明, 该体系为液固相连续互溶, 没有最低点和最高点的固溶体体系, 与文献中的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2.
均匀沉淀法制备Co(OH)2及其超电容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化钴为原料、氨水(28wt%)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成功地合成了Co(OH)2。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表面活性剂Tween-80的加入使所制备的α-Co(OH)2呈现出类似花朵的形貌;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和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其单电极比电容可达到370 F·g-1。  相似文献   
993.
在化学战剂的诸种检测方法中, 质量型微传感器以其响应快速、使用简便等优点成为一种理想的检测手段. 但是这种传感器的使用往往受到检出限的限制, 对于低浓度的毒剂不能及时报警. 预富集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微传感器的检测限. 本文研制了一种预富集装置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测试. 芥子气通过此预富集装置之后在QCM(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上的检出限可以达到0.1 mg/m3.  相似文献   
994.
水淬渣-累托石颗粒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淬渣-累托石颗粒吸附材料制备工艺条件、再生方法及其去除铜冶炼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累托石与水淬渣的比例为1∶1,另加入10%的添加剂(IS)和50%的水,焙烧温度为400℃时,制成的颗粒吸附材料体积密度为1.06kg/m3,显气孔率为62.29%,吸水率为58.82%,抗压强度为2.22Mpa,吸附效果好,散失率较低.在未调节铜冶炼工业废水pH值的条件下,颗粒吸附材料用量为0.05g/cm3,反应时间为40min,吸附温度为25℃(常温)时,Cu2 、Pb2 、Zn2 、Cd2 、Ni2 的去除率分别为98.2%、96.3%、78.6%、86.2%、64.2%,处理后的水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颗粒吸附材料对Zn2 、Cu2 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饱和的颗粒吸附材料用1mol/L氯化钠溶液再生效果好.该颗粒吸附材料具有分离容易、可重复使用、处理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5.
酰胺是肽的基本结构单元, 而且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与酰胺联系的氢键对蛋白质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蛋白质模型化合物热力学性质研究的一部分, 报道了甲酰胺在乙二醇水溶液中的稀释焓.   相似文献   
996.
A new series of bisthiosemicarbazone derivative receptors(1,2 and 3)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simple steps ingood yields.Their anion recognition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by UV-Vis and ~1H NMR spectroscopy.The resultshowed that the receptors 1,2 and 3 all had a better selectivity to F~-,CH_3COO~- and H_2PO_4~-,but no evidentbinding with Cl~-,Br~-,I~-,NO_3~- and HSO_4~-.Upon addition of the three anions to the receptors in DMSO,thesolution acquired a color change from colorless to dark yellow that can be observed by the naked-eyes,thus the re-ceptors can act as fluoride ion sensor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halide ions.The data showed that it was regularthat the three receptors had different binding ability with the three anions.For the same anion,the association con-stants followed the trend:receptor 1>3>2.The UV-Vis data indicates that a 1:1 stoichiometry complex isformed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compound 1,2 or 3 and anions.  相似文献   
997.
高铁酸盐在SnO2-Sb2O3/Ti电极上的选择性电化学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SnO2-Sb2O3/Ti电极材料.实验结果证实,在14mol/LNaOH水溶液中和完全避免析氧反应的条件下,Fe(Ⅱ)物种在该电极上进行电化学氧化并生成FeO42-.结果表明,Fe(OH)3在浓NaOH溶液中发生酸式电离,形成可溶于水的FeO2-,该离子的浓度随着碱溶液浓度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它还是发生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氧化的反应物.在SnO2-Sb2O3/Ti电极上,FeO42-的电化学还原起始电位为0.38V(vs.Hg/HgO,14mol/LNaOH),FeO2-电化学氧化起始电位为0.54V.结果还表明,用电化学方法氧化Fe(Ⅱ)物种生成FeO42-是个多步骤过程.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电聚合方法将茜素红非共价修饰到碳纳米管上,制备了聚茜素红/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以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为模型化合物,研究该修饰电极的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电聚合法使茜素红牢固地修饰到碳纳米管上,能显著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分子识别性能.DA和AA的氧化峰位分离达240 mV.在AA的存在下,DA的差分脉冲伏安法峰电流在1×10-7~1×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1×10-7 mol/L.  相似文献   
999.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理想的移动电源,但因金属Pt阴极催化剂的选择性较差,甲醇在阴极产生“混合电位”,导致电池效率降低。抗甲醇氧电还原催化剂可降低“混合电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张曙光  陈瑜  王风云 《化学学报》2007,65(20):2235-2242
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 模拟计算了5种铜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苯并三氮唑-5-羧酸甲酯(MBTC)、苯并三氮唑-5-羧酸丁酯(BBTC)、苯并三氮唑-5-羧酸己酯(HBTC)、苯并三氮唑-5-羧酸辛酯(OBTC)]与Cu2O晶体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 中性条件下缓蚀剂分子与Cu2O晶体的结合能均大于酸性条件下的数值, 但两种条件下结合能的大小排序均为OBTC>HBTC>BBTC>MBTC>BTA. 对体系各种相互作用以及对关联函数g(r)的分析表明, 体系结合能主要由库仑作用提供, Cu2O晶体中的Cu原子与缓蚀剂分子中的N原子之间形成了配位键. 在与Cu2O(001)晶面结合过程中, BTA及其衍生物分子发生了扭曲变形, 但形变能远小于体系的非键相互作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