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66篇
  免费   10703篇
  国内免费   19919篇
化学   38064篇
晶体学   2543篇
力学   4135篇
综合类   2150篇
数学   9110篇
物理学   26786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475篇
  2022年   1910篇
  2021年   1833篇
  2020年   1809篇
  2019年   1735篇
  2018年   1681篇
  2017年   2581篇
  2016年   1772篇
  2015年   2717篇
  2014年   3346篇
  2013年   4320篇
  2012年   4323篇
  2011年   4742篇
  2010年   4782篇
  2009年   4996篇
  2008年   5503篇
  2007年   4961篇
  2006年   4913篇
  2005年   4090篇
  2004年   3142篇
  2003年   2283篇
  2002年   2221篇
  2001年   2334篇
  2000年   2449篇
  1999年   1439篇
  1998年   719篇
  1997年   559篇
  1996年   523篇
  1995年   487篇
  1994年   510篇
  1993年   474篇
  1992年   477篇
  1991年   305篇
  1990年   285篇
  1989年   309篇
  1988年   278篇
  1987年   224篇
  1986年   207篇
  1985年   143篇
  1984年   144篇
  1983年   130篇
  1982年   99篇
  1981年   78篇
  1980年   71篇
  1979年   86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9篇
  1965年   35篇
  195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61.
静电纺丝法制备硫酸化的二氧化锆/二氧化硅复合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电纺丝技术与溶胶-凝胶技术相结合, 制备了SZ粒子分布于SiO2纤维外壁的硫酸化的二氧化锆/二氧化硅复合纤维. 与常见的SZ复合催化剂相比, 采用SiO2纤维负载SZ不仅可以解决粉体材料带来的难以与反应体系分离等弊病, 同时功能粒子SZ分布与纤维外壁的结构也提高了功能粒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62.
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在乳酸脱氢酶(LDH)酶促体系“丙酮酸盐 + NADH +H+ (?) 乳酸盐 + NAD+”中,通过检测NAD+还原峰电流的变化,测定了不同条件下(不同酶用量、缓冲液pH值以及温度)LDH的活性、酶促体系的米氏常数KmNADH以及最大反应速率vmax。并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通过检测LDH活性的改变,实验考察了3种纳米物质(ZnS,TiO2(R)和TiO2(A))对乳酸脱氢酶酶促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3.
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25 ℃和50 ℃时新型室温熔盐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锂[LiN(SO2CF3)2, LiTFSI]与尿素(摩尔比为1:3.6)体系的结构与动力学性质. 在两个温度下体系的微观结构基本相同, Li+的配位数约为5, 且都是与溶剂和阴离子中的氧原子发生配位. 对TFSI-的研究表明, 每个TFSI-只提供四个氧中的一个与Li+配位; 而且在Li+的配位层中, TFSI-具有顺、反和gauche 等不同的构象, 并且不同构象出现的几率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964.
从2-氨基-6-氯嘌呤出发,通过叠氮化反应合成2-氨基-6-叠氮嘌呤(3),3在希曼反应中完成氟对氨基的取代得到2-氟-6-叠氮嘌呤(4),4的叠氮基被还原为氨基制备出目标化合物2-氟腺嘌呤,总收率39.3%。  相似文献   
965.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利用Vilsmeier反应合成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衍生物.镍(II)脱镁叶绿酸-a甲酯和镍(II)红紫素-18与Vilsmeier试剂作用,生成了E环被打开的镍(II)δ-(甲酰乙烯基)红紫素-7-三甲酯和镍(II)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P6三甲酯.镍(II)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和Vilsmeier试剂作用,生成了镍(II)δ-(甲酰乙烯基)-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当这些化合物脱去镍离子后,吸收波长明显红移,δ-(甲酰乙烯基)-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的吸收波长达到742nm.同时保留了对δ-位再进行化学修饰的可能性.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质谱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966.
Li_3PO_4包覆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李荣华  王文继 《化学研究》2007,18(4):98-101
采用共沉淀法在尖晶石LiMn2O4颗粒表面包覆Li3PO4.XRD、SEM研究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材料仍为尖晶石结构,粒径均匀.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Li3PO4包覆层的存在,减少了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抑制了高温下电解液对LiMn2O4材料的侵蚀,从而有效改善了高温下材料的循环性能.在40℃时,包覆样品的比容量衰减率都低于未包覆样品,其中包覆1%Li3PO4的样品的初始比容量为110.4mAh/g,5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84.1mAh/g.  相似文献   
967.
In this paper, we succeed in fabricating high-temperature fiber of polysulfonamide/ZnO. Polysulfonamide/ZnO nano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Some studie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sulfonamide/ Zinc oxide nanocomposite with ZnO 0.5% have been done. It includes ηr,, Crystal degree and thermal property.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ZnO as filler can improve crystal degree of polysulfonamide fiber. The crystal degree has been bnproved, from lower than 20% up to 27%. ηr of polysulfonamide/ Zinc oxide nanocomposite solution with ZnO 0.5% is 2.03. The maxinum weight loss of the nanocomposite occurred at 453.5 ℃.  相似文献   
968.
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下水中的亚硝酸盐氮(NO2^-)、氨氮(NH4^+)、硝酸盐氮(NO3^-)。考察NO2^-,NH4^+和NO3^-测定时的相互干扰,并给出了相应的消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测定NO2^-时,NH4^+和NO3^-无干扰;NO2^-对测定NH4^+和NO3^-产生干扰,可分别采用分段法和加入2滴10%氨基磺酸溶液的方法消除干扰;对于不含NO2^-或NO2-含量不高的地下水样品,可简化操作步骤直接测定NO3^-。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3%~2.74%(n=1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67%~100.28%。所用检测仪器具有流动注射、自动进样及在线绘制标准曲线的功能,简化了标准方法中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减少了样品的损失,实现了自动化分析,大幅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69.
β-环糊精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十一烷基酰胺甲酸钠(C11H23CONHCOONa,SF)两性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SF的表面张力值(β)及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加入β-CD后增加,β-CD浓度越大,γ和cmc*增加越多,且SF的cmc*与β-CD浓度存在线性关系,随温度的升高,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值降低,意味着它们的表面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利用表面张力测定了β-CD-SF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形成常数Ka,进而求得了包结过程的焓变和熵变,结果表明,该过程是焓和熵均有利的过程,进一步说明疏水作用是形成包结物最重要的的作用力之一。  相似文献   
970.
橡胶增韧环氧树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固化剂种类、环氧基体平均网链长度和分散相与基体间键合情况对体系韧性等的影响.结果说明,基体平均网链长度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散相与基体间的化学键合也是重要的.文中对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机理提出了见解.在交联密度较低的材料中,在橡胶颗粒附近叠加的应力场诱发下发生纵深度较大的断裂过程.分散相与基体间的化学键合增大该应力场强度有利于加大断裂过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