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3篇
  免费   933篇
  国内免费   1391篇
化学   2720篇
晶体学   204篇
力学   360篇
综合类   225篇
数学   561篇
物理学   20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n this paper,a new HP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earbonyl compounds in air.As the absorbent,2,4-dinitrophenylhydrazint(2,4-DNPH)reaeted with earbonyls specifieally,which form the corresponding 2,4-dinitrophenylhydrazones,then analyzed by HPLC.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the recovery rate,stability of samples,reagent blank,sampling efficiency were all studied systematical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established method had high sensitivity and good selectivity compared with other analytical methods,and it can detemine ten earbonyl compounds in air in 26 min simultancously.  相似文献   
62.
西松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广泛分布于松脂、烟草、陆地动物及海洋生物体中的具有十四元碳环骨架的化合物.其结构新颖复杂,且大多具有显著和广谱的生物活性.近几十年来,有关这类化合物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开展这类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的全合成及构效关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新型分子筛Ti-MMM-1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控制TEOS的水解,在不同时间添加与MCM-41和MFI相应的有机模板剂合成出了一种新型分子筛,Ti-MMM-1,采用XRD、FT-IR和低温N2吸附对其进行表征,并用H2O2氧化环己烷和环己醇对其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i-MMM-1是一种具有MCM-41和MFI结构的两相混合的微孔/介孔材料,IR分析表明钛原子已进入分子筛骨架,并在环己烷和环己醇的氧化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4.
用H2-TPR方法研究了过渡金属离子及其含量对杂多酸-HxPAs0.2Mo10VOy的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M0.2HxPAs0.2Mo10VOy(M=Fe3 、Co2 、N i2 和Cu2 )催化剂对异丁烷选择性氧化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用过渡金属离子取代杂多酸中的质子,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增强杂多酸的低温氧化能力,其中Fe3 对增强杂多酸的催化活性最为明显,而Cu2 却有利于提高目的产物甲基丙烯酸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5.
近十年来,利用金属有机结构元件为电子给体和受体,通过有机桥联配体组装导线成为研究的热点[1-9].  相似文献   
66.
meso-四(邻烷氧基苯基)卟啉合钴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meso-四(邻烷氧基苯基)卟啉合钴配合物10个,其中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8个,研究了其合成、分离、纯化方法,首次得到了该系列化合物的晶体或固体。用1H NMR、MS、IR、UV、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证了其结构,报道和解析了该类卟啉钴配合物的1H NMR特殊波谱现象。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M)研究了该系列配合物的液晶性能,发现6个配合物具有液晶性。研究了烷氧基链长、金属离子和分子空间结构对卟啉液晶性能的影响,烷氧基链长的增加、金属配合物的形成有利于液晶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7.
Cs-Fe-Co-Bi-Mn-Mo复合氧化物选择性催化氧化异丁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xed oxide catalyst Cs0.1 Fe2Co6BiMnMo12 Ox was prepared by the interprecipitation method, then the catalyst wa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isobutene was carried out in a fixed-bed re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st has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Under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 n(-C4^= ) : n(O2) = 1:2-1:4, space velocity = 180h^-1, T = 360℃ ), the yield of methacmlein and methacrylic reached 80%, 8 %,respectively. The total yields of liquid products( methacrolein, methacrylic acid and acetic acid) reached about 90%.  相似文献   
68.
渗透蒸发脱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选择性透过膜和汽化相结合的分离过程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采用低热导率、疏水性多孔膜的过程称膜蒸馏,而采用非多孔性半透膜的过程则称渗透蒸发。将该分离过程用于盐水脱盐已有很多报道,并已建成中试设备,但采用的大多是膜蒸馏,所用膜的成本很高。本文研究制了一种价廉并带有致密层的非对称性含钠离子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分离膜,并用该膜对渗透蒸发脱盐进行了初步研究。 1 实验 1.1 膜制备 将一定配比的PVA与PEG及钠盐水溶液在适当温度下混溶,加入适量醛类交联剂,数分钟后在选定的基材上流涎成膜,室温下自然晾干,再经35℃~50℃控温红外线干燥。 1.2 膜结构及脱盐流程 扫描电镜拍摄的膜断面形貌图像(图1)表明,该膜为非对称膜,表层厚约13μm,其中厚约2~3/μm的上表层为疏松结构,下表层为致密结构。将该类膜用于3.5%NaCl水溶液脱盐,运行4h后再漂洗、干燥作断面Na元素波谱线分析(图2)发现,在膜下层(右侧)厚约30μm层内检测不到Na元素。脱盐流程见文献。  相似文献   
69.
β-环糊精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十一烷基酰胺甲酸钠(C11H23CONHCOONa,SF)两性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SF的表面张力值(β)及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加入β-CD后增加,β-CD浓度越大,γ和cmc*增加越多,且SF的cmc*与β-CD浓度存在线性关系,随温度的升高,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值降低,意味着它们的表面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利用表面张力测定了β-CD-SF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结形成常数Ka,进而求得了包结过程的焓变和熵变,结果表明,该过程是焓和熵均有利的过程,进一步说明疏水作用是形成包结物最重要的的作用力之一。  相似文献   
70.
聚(C60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C60 苯乙烯)的THF溶液的透射光谱随浓度的增大而不断红移.这种异常的光谱位移可能与富勒烯的纳级(10-9)簇的形成有关.用简单的办法来“调改”一物质的性质是科学家们长期梦寐以求的,而含C60的聚合物正代表了这一群新奇的物质,它们的光学性质可以预期地和可逆地调变,只要简单改变一下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