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67篇
力学   2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正>0引言自20世纪50年代二茂铁[1-2]发现以来,环戊二烯基金属有机化合物成为研究最多的一类金属有机化合物,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茂金属催化剂的发现,使环戊二烯基金属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92.
2,4,6‐Tris(pyridin‐4‐yl)‐1,3,5‐triazine (tpt), as an organic molecule with an electron‐deficient nature,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because of its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from neutral organic molecules to form stable anionic radicals. This makes it an excellent candidate as an organic link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hotochromic complexes. Such a photochromic three‐dimensional (3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has been prepared using this ligand. Crystallization of tpt with Cd(NO3)2·4H2O in an N,N‐dimethylacetamide–methanol mixed‐solvent system under solvothermal conditions afforded the 3D MOF poly[[bis(nitrato‐κ2O,O′)cadmium(II)]‐μ3‐2,4,6‐tris(pyridin‐4‐yl)‐1,3,5‐triazine‐κ3N2:N4:N6], [Cd(NO3)2(C18H12N6)]n,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oscopy, elemental analysis,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X‐ray diffraction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asymmetric unit contains one independent CdII cation, one tpt ligand and two coordinated NO3? anions. The CdII cations are connected by tpt ligands to generate a 3D framework. The single framework leaves voids that are filled by mutual interpenetration of three independent equivalent frameworks in a fourfold interpenetrating architecture. The compound shows a good thermal stability and exhibits a reversible photochromic behaviour, which may originate from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transfer generation of radicals in the tpt ligand.  相似文献   
93.
高艺璇  张礼智  张余洋  杜世萱 《物理学报》2018,67(23):238101-238101
新材料的发现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拓扑绝缘体是近期材料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不仅加深了人们对材料物理性质的理解,也为其在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近年来,理论工作预测了一系列由金属和有机物构筑的二维有机拓扑绝缘体,本文主要介绍六角对称的金属有机晶格与Kagome金属有机晶格两类典型的二维有机拓扑绝缘体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理论预测的氰基配位二维本征有机拓扑绝缘体.除了理论计算方面的工作,还简要介绍了关于二维有机拓扑绝缘体材料合成方面的实验工作.二维有机拓扑绝缘体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不仅拓展了拓扑绝缘体的研究体系,还为寻找新的拓扑绝缘体材料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4.
BaZrO3和CaZrO3能带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基础上的CASTEP软件包,计算了BaZrO3和CaZrO3的能带以及光学性质.计算得到BaZrO3直接带隙和间接带隙分别为3.49 eV和3.23eV,CaZrO3直接带隙和间接带隙分别为3.73 eV和3.38 eV.对这两种材料的介电函数、吸收系数、反射系数、折射系数、湮灭系数和能量损失系数等光学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基于电子能带对光学性质进行了解释.得出,光学特性的异同是由于其内部微观结构上的异同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5.
含两个滞量的差分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目的是研究含两个滞量的差分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即讨论如下方程 x’(t)=-g(x(t))[f(x(t-r1)+f(x(t-r2))](1)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所得结果推广了文献[1]中的相应定理。  相似文献   
96.
王水  方励之 《中国科学A辑》1979,22(4):373-383
本文中提出,行星际磁场的扇形结构可能是由赤道面上的大尺度涡旋波引起的.对于太阳偶极子基本磁场来说,行星际空间中赤道面为一中性片,但当有波动形式的扰动时,就可能在赤道面上出现磁场,而在相邻区域磁场呈相反极性,文中证明了存在一种涡旋状的波动,它刚性地随同太阳一起共旋.在不考虑粘滞性和热传导的简单模型下,这种波不衰减,可以稳定地维持.按这种理论,扇形结构不是一种物质流,而是一密度波.本文还定量地估算了这种大尺度涡旋波的波长和倾角,并与人造卫星和飞船的观测资料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是比较接近的。  相似文献   
97.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self-adaptive projection and contraction method for the 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LCP). This method improves the prac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modified projection and contraction method in [10] by adopting a self-adaptive technique. The global convergence of our new method is proved under mild assumptions. Our numerical tests clearly demonstrate the necess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our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98.
为了确定纳米Si晶粒气相成核的位置,采用XeCl准分子激光器,在10Pa氩气环境下,烧蚀高阻抗单晶Si靶,在距离等离子羽正下方2.0cm处、与其轴线平行放置一系列单晶Si或玻璃衬底,沉积制备了纳米Si薄膜. X射线衍射、Raman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结果均显示,纳米Si晶粒只在距靶约0.5—2.8cm平行距离范围内的样品上形成,在此范围内,随着离靶平行距离的增大,所形成的纳米Si晶粒的平均尺寸逐渐减小,并且晶粒尺寸的分布也发生变化. 根据成核区起始和终止的突变特征,结合晶粒形成后的平抛运动规律,对晶粒气相成核的位置进行了估算. 关键词: 纳米Si晶粒 脉冲激光烧蚀 成核区  相似文献   
99.
以叠氮乙酸乙酯和联二噻吩甲醛为原料,合成了联二噻吩并吡咯单体,之后在酸催化下与4-N,N-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缩合并与三氟化硼配位,得到一个新型的BODIPY染料SY。采用~1HNMR、质谱以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SY在二氯甲烷中的最大吸收和发射波长分别为654和689nm;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它对pH值的响应,酸性条件下N,N-二甲基苯氨基团发生质子化,抑制了光诱导电子转移对BODIPY母体的荧光淬灭,其溶液的荧光显著增强,染料SY可以作为近红外的pH值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00.
DNA折纸结构介导的多尺度纳米结构精准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子及近原子尺度制造在近年来一直是物质科学领域被广泛探讨的前沿问题.当制造和加工的尺度从微米、纳米逐渐走向原子级别时,材料在常规尺度下所具备的性质已无法通过经典理论进行解释,相反地,会在这一尺度下展现出一系列新奇的特性.因而对材料极限制造尺度和颠覆性物性的不断追求始终是科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作为一种在纳米尺度下对结构制造单元进行精细操控的先进手段,DNA纳米技术的开发和发展为纳米制造甚至原子制造提供了新的观点和思路,而DNA折纸术作为DNA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凭借其在结构制造过程当中的高度可编程性成为纳米尺度下进行各类物质精准制造的独特的解决方案,并可能为不同物质不同材料更小尺度和任意形状的精准构筑带来机遇.本文首先简单概述了DNA折纸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然后根据制造策略的不同对DNA折纸结构的纳米制造的相关代表性工作做了总结,并在文末提出了对于DNA折纸结构在原子制造中的可行性的思考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