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6篇
  免费   1011篇
  国内免费   1718篇
化学   3447篇
晶体学   230篇
力学   320篇
综合类   170篇
数学   767篇
物理学   26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Quinolin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occur in numerous natural products. Many quinolines display interesting physi ological activities and have found attractive applications as pharmaceuticals and agrochemicals as well as being general synthetic building blocks. [1] Many synthetic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quinolines, [2] but due to their great importance,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synthetic methods remains an active research area. [3]  相似文献   
122.
酚醛型吸附树脂对咖啡因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3种自制吸附树脂JDW 1、JDW 2、JDW 3和DuoliteS 761对咖啡因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吸附研究 .结果发现 3种自制树脂对咖啡因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DuoliteS 761 ;在吸附咖啡因的初始阶段 ,即达到 3 2 %~5 1 %平衡吸附百分率时 ,吸附速率数据和半经验速率方程很吻合 ,证实吸附咖啡因是粒扩散控制过程 ;酚醛型吸附树脂等温吸附咖啡因的平衡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 ,相关系数在 0 99以上 ,因此 ,酚醛型吸附树脂吸附咖啡因属单分子层吸附 ;用 1mol LHCl和 40 %的甲醇溶液复合使用 ,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3.
合成了开环夹心羰基化合物[2,4-(CH_3)_2C_5H_5]_2GCO,得到了该分子的单晶结构,[2,4-(CH_3)_2C_5H_5]_2TiCO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2_12_1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078(5)nm,b=1.1909(8)nm,c=1.1946(5)nm,b=1.4337(13)nm~3,Z=4,R=0.054。单晶结构表明该分子为平行覆盖型开环夹心化合物,用EHMO方法计算了[2,4-(CH_3)_2C_5H_6]_2TICO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24.
基于普通的能斯特方程, 建立了单原子层平衡电势的热力学模型. 据此, 分析了单原子层覆盖度以及电吸附价与欠电势之间的相互关系, 获得了沉积物与衬底之间干涉特性. 并且分析了Bi-Te基体系欠电势沉积热力学特性. 通过对Bi欠电势沉积在几个不同的金属衬底体系的分析阐明了功函数随覆盖度的变化机制. 研究了铋离子的浓度变化对铋的欠电势及覆盖度的影响关系, 结果表明, 铋在铂上欠电势沉积的体系在整个欠电势范围内具有恒定的电吸附价, 而铋在覆盖了一层碲的铂衬底上欠电势沉积的体系其电吸附价随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 从热力学理论角度对铋在碲覆盖的衬底上导致欠电势负移的特性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5.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素G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甲醛的存在下,酸性KMnO4与青霉素G钾能够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从而建立了KMnO4-甲醛-青霉素G钾化学发光体系来测定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钾的测定线性范围为2.0×10-7~1.0×10-5 g/mL,方法的检出限为1.4×10-7 g/mL,对4.0×10-7 g/mL的青霉素G钾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0%,用此法测定青霉素G钾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6.
V2O5-WO3/TiO2催化剂氨法SCR脱硝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In this work, a kinetic study of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NH3 has been carried out. After prov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that the effect of intraphase diffusion and interphase mass-transfer processes can be ignored,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NH3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V2O5-WO3/TiO2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fixing the feed gas flow rate and composition ( NO, NH3, O2 ) while varying the catalyst loading.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NO removal efficiency, the empirical catalytic reaction rate equation of NO with NH3 has been obtained using differential analysi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is further proved by the graphic integral method at the temperature from 320℃to 400 ℃ The reaction order is 1 to NO and zero to NH3. The reaction follows the Eley-Rideal mechanism model.  相似文献   
127.
将高能Zn2+注入到CaF2介电基质中,在CaF2的表面下注入Zn2+浓度呈近似高斯分布,通过氧气氛后经热退火形成ZnO量子点.采用MaterialsStudio和Gaussian98W程序,结合实验结果计算分析了CaF2基质中ZnO纳米粒子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选取由4个ZnO原胞组成的超晶胞模型计算了ZnO纳米粒子的吸收光谱,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对ZnO纳米粒子电子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与CaF2基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ZnO表面的O与基质中Ca之间的作用,这种作用使ZnO纳米晶体的Fermi能级变窄,带隙相应减小;ZnO纳米粒子表面构型的变化对其本征吸收光谱没有影响,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  相似文献   
128.
提出了一种铁矿粉热加工生产工艺中亚铁含量测定的新方法。在氮气保护下,用盐酸溶出样中的亚铁,在硫磷混酸介质中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并对溶样条件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已成功地应用于氧化催化法生产氧化铁中亚铁的控制分析和成品鉴定。  相似文献   
129.
以4种甲基取代戊二烯基为配体合成了4个过渡金属钒开环夹心羰基配合物[2,4-(CH3)2C5H5]2VCO(I),[2,3-(CH3)2C5H5]VCO(Ⅱ),[2-CH3C5H6]2VCO(Ⅲ)和[3-CH3C5H6]2VCO(Ⅳ),其中Ⅱ,Ⅲ,Ⅳ为新配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IR,EPR法对所合成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发现I具有两种晶相。  相似文献   
130.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