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化学   47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51.
5月20日,南京大学隆重集会,庆祝建校七十七周年,并举行为期十天的第十届科学报告会。应邀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日本名古屋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代表团的化学学者、正在该校化学系讲学的美国专家以及来自北大、复旦、南开、科学院上海有机所等十三个单位的化学工作者和在宁高校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化学系的报告会。中、日、美科学家济济一堂,进行了国际和校际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52.
Molecular structures, reorganization energies and charge transport matrix elements of coronene and its fluoro-, hydroxyl- and sulfhydryl-substituted derivatives have been studied at the B3LYP/6-31G** level. Based on the semi-classical model of electron transfer, charge transport rate constants of the title molecules have been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ronene molecule is helpful to the transport of negative charge, and the transport rate of positive charge is between those of hexaazatriphenylene and triphenylene.  相似文献   
53.
陈东丹  张勤远  姜中宏 《物理学报》2010,59(8):5796-5802
研究了混合形成体效应对掺铒碲酸盐玻璃热力学稳定性、1.53 μm发光特性和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影响.通过拉曼光谱测试,分析了WO3,Nb2O5,GeO2等氧化物对Er3+离子配位场结构,以及对发光谱的非均匀展宽机理的作用.结果表明,通过掺杂适当声子能量的网络形成体氧化物,不但可获得热力学稳定性较好的玻璃,还可有效降低Er3+离子4I11/2能级的寿命,在抑制Er3+离子在可见光波段的上转换发光的同时不致劣化其在1.53 μm的发光特性.本文制得的碲酸盐玻璃具有较大的受激发射截面((9.64—10.96)×10-21cm2)和荧光半高宽(FWHM)(50—67 nm),热力学稳定性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掺Er3+宽带有源光纤用基质玻璃. 关键词: 掺铒碲酸盐玻璃 混合形成体 1.53 μm发光 声子能量  相似文献   
54.
测量了不同掺杂浓度下Er3+离子在碲酸盐玻璃中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Er3+离子的荧光寿命,计算了Er3+离子的发射截面σe,分析了Er3+离子掺杂浓度对其发光强度和荧光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Er3+离子掺杂浓度较低时,对其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没有显著的影响;掺杂浓度高时,出现了浓度猝灭效应,使Er3+离子荧光光强度降低,荧光寿命下降.实验确定了掺杂浓度最优值,同时对浓度猝灭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掺铒TeO2-ZnO-PbCl2碲酸盐基氧卤玻璃在977nm激光二极管抽运下的发光和上转换发光特性,结果发现除红外153μm4I13/2→4I15/2发光外(荧光半高宽高达69nm),该玻璃还存在很强的2H11/2→4I15/2(527nm),4S3/2→4I15/2(549nm)和4F9/2→4I15/2(666nm)可见上转换发光.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得到玻璃强度参数Ωt(t=2,4,6)分别为Ω2=587×10-20cm2,Ω4=208×10-20cm2,Ω6=116×10-20cm2,计算了铒离子跃迁振子强度、自发辐射概率、荧光分支比、荧光寿命等光谱参量.应用McCumber理论计算得153μm处的玻璃受激发射截面可达875×10-21cm2实验结果表明,与硅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氟化物玻璃等比较,掺铒碲酸盐基氧卤玻璃在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和上转换激光器中有着极大的研究和应用潜力. 关键词: 掺Er3+ 碲酸盐玻璃 氧卤玻璃 Judd-Ofelt理论 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56.
为了保证高效过滤器良好的工作性能,对广泛应用于高效过滤器效率及现场检漏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法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气溶胶浓度的光学检测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在Mie氏散射理论基础上,获得了在发特定气溶胶情况下,散射光强与被测粒子浓度的数学模型.在此理论模型下,设计制作了检测光学模组,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理论模型合理,散射光强度与其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7.
陈振杰  傅勤  郁鹏飞  张丹 《应用数学》2021,34(2):448-456
研究一类四阶偏微分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控制问题,该类系统中的每个智能体是由四阶偏微分方程构建而成.针对系统的特点,通过构建合适空间上的Lyapunov泛函,得到分布式反馈控制律.当该反馈控制律作用于系统时,系统状态变量的一致性误差于L2(0;l)×L2(0;l)空间内收敛到零.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8.
以间苯二酚-KMnO4发光体系为研究对象,试验了发光强度,与试剂(被测物)浓度c的关系。发现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I-c“非线性”乃至“非单调性”关系的主要原因是检测过程中反应时间过长.提出了一些使检测线性范围增宽的措施。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灰霾污染事件和常态性的高细颗粒物浓度(PM2.5),已经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卫星遥感能够对大气污染进行快速准确地监测。然而在大气遥感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NASA/MODIS),其云监测和暗像元反演算法通常把灰霾当做薄云、雾或地表亮目标处理,无法反演霾天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笔者研究了云、雾、霾、地表覆盖等不同像元在可见光、近红外以及红外通道的光谱特性。基于MODIS数据,参考相关的云监测和气溶胶反演算法,选取多个对灰霾敏感的光谱通道,计算表观反射率和亮度温度。针对不同波段,分别探讨了霾与薄云、低层云、雾、浓密植被和地表亮目标等像元之间的光谱差异,统计灰霾分布的阈值区间,并设计基于MODIS卫星遥感数据的灰霾识别自动处理流程。通过对2008年华北平原春夏两个重霾事件进行测试,该算法的霾分布监测结果与卫星真彩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北京和香河AERONET站点观测的高AOD数据,验证了本算法的霾识别率接近80%,在一定程度能够弥补MODIS标准气溶胶算法用于灰霾天的不足。最后,分析了灰霾识别过程中的主要误差来源,并提出了基于霾纹理特征,以及其他辅助数据支撑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0.
高光谱作为快速、无损诊断技术,在植物胁迫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因为硫和氮的施肥作用,植物对酸雨的响应表现出比其他胁迫更加复杂的模式。基于高光谱技术对香樟受四个酸雨梯度(pH 5.6,pH 4.5,pH 3.0,pH 2.0)影响的叶片光谱进行了419天的监测,以探讨不同酸雨梯度对香樟影响的时间拐点。首先对16期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异常值;然后基于光谱差值(对照组pH 5.6与其他酸雨梯度处理下的叶片光谱差)随着喷酸时间的变化,寻找典型波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香樟在酸雨处理下的光谱响应模型。主要结论如下:反映香樟受酸雨影响的典型波段主要集中在470~520和565~700 nm,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蓝边差值指数和黄边差值指数。低(pH 4.5)、中(pH 3.0)浓度的酸雨对香樟生长均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时间拐点分别发生在喷酸的第100天和50天左右;高浓度酸雨(pH 2.0)从喷酸初期就表现出抑制香樟生长,且随着喷酸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研究表明,长时间序列的高光谱信息可以指示不同强度的酸雨对植物的促进和胁迫作用,以及由促进到胁迫的时间拐点;该研究也为基于卫星遥感监测区域尺度植物受酸胁迫提供了借鉴,同时为相关部门制定酸雨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