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234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55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2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61.
介质参数对受激布里渊散射脉宽压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KrF激光和SF6介质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声子寿命和增益系数等介质参数对SBS脉宽压缩比和能量反射率的影响。理论上采用一维瞬态模型对SBS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考虑了瞬态过程、介质吸收以及泵浦耗空的影响,计算了SBS介质不同参数对脉冲压缩影响的规律。实验表明,在实验参数的变化范围内声子寿命越短、增益系数越小,越有利于脉宽压缩。在0.68MPa下,脉宽压缩比达到8。数值模拟了声子寿命和介质增益系数单独变化时对SBS过程影响的规律,发现在声子寿命和增益系数同时变化时,SBS对泵浦脉冲的压缩有最佳点。  相似文献   
162.
王超  杨恒辉 《应用声学》2016,24(4):112-114
针对APU控制系统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体积大、重量大,难以满足控制器在外场测试、实验的要求,设计便携式硬件在环仿真设备。普通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发动机模拟功能和飞控模拟及监控功能分别使用一台工控机。为了实现便携式,综合这两个功能于一台高性能便携式PXI工控机。设计便携式信号调理箱、传感器模拟和执行机构模拟方法组成平台的硬件系统;使用LabWindows/CVI的多线程方法,提高软件实时性,设计平台的软件系统;使用系统辨识法设计APU起动停车模型,使用部件法设计APU稳态工作模型;组成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便携式仿真平台与电子控制器联合进行APU起动、稳态运行、停车等工作模式的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稳定、实时模拟APU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63.
用低杂波鉴相器对相位测量系统各通道经进行了相位校准,得到了各通道的相位电压关系曲线,并进行了线性拟合,线性拟合误差小于3°;推导出了相位电压关系表达式,与校准得到的相位电压曲线相比平均误差小于0.7°。该系统已成功用于HL-2A装置低杂波实验,对4支速调管的输出相位进行了测量,并得到了放电过程中相位随阴极高压波动的曲线,得出了阴极电压波动2.2%引起相位波动13.8°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4.
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22种磺胺类药物(磺胺胍、磺胺、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异嘧啶、磺胺醋酰、磺胺噻唑、磺胺吡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噁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氧哒嗪、琥珀酰磺胺噻唑、磺胺氯哒嗪、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邻二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异噁唑、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喹噁啉、磺胺硝苯)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膏霜、水剂、散粉、香波、唇膏等不同类型的化妆品样品经超声提取后,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分离后进行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的定性及定量分析。22种磺胺类药物的方法检出限为3.5~14.1μg/kg;在低、中、高的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80.3%~103.6%;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2%,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  相似文献   
165.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化妆品中两种呋喃香豆素同分异构体-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和5-甲氧基补骨脂素(5-MOP)的简便方法。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高速冷冻离心,经0.45μm滤膜过滤,注入高效液相色谱,用DAD进行扫描检测,并在301 nm波长进行分析。用保留时间结合紫外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定量,并且采用液质联用(LC/MS/MS)确证。测试结果对8-MOP的回收率为87.0%~105.0%,RSD为0.41%~5.3%,检出限为5.0 mg/kg;5-MOP的回收率为88.0%~105.0%,RSD为0.33%~4.1%,检出限为5.0 mg/kg。本文用DAD同时分离和检测了化妆品中的8-MOP和5-MOP,方法可用于化妆品安全性监控。  相似文献   
166.
建立了塑料中多环芳烃(PAH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测定方法.采用超声波水浴法以V(C6H14):V(CH2 Cl2)=2:1为溶剂提取塑料中的多环芳烃,提取物经硅胶柱净化分离,待测组分经旋转蒸发至约2 mL后转移至1 mL刻度管中,用柔和N2吹至约0.5 mL,用水定容至1 mL,最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定性、定量测定.在优化的条件下,实际塑料样品的标准添加浓度水平为0.1,0.5和1 mg/kg时,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7.0%~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1.8%~5.0%.方法已应用于塑料中16种多环芳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7.
环氧树脂/碳钢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半导体导电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位-电容测试和Mott-Schottky分析技术研究了环氧树脂/碳钢电极在0.5 mol·L-1硫酸中腐蚀失效过程中的半导体导电行为. 环氧树脂在刚刚浸入溶液时(10 min)为绝缘体, 随着浸泡时间延长, 由于离子的腐蚀,环氧树脂外层逐渐转变为n 型半导体. 半导体层中的载流子密度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载流子由浸泡7 h约1010 cm-3增大到48 h的约1012 cm-3数量级, 浸泡48 h 以内涂层没有完全转变为半导体, 碳钢表面包括环氧树脂层在浸泡7-48 h 期间为MIS(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结构. 此MIS 结构空间电荷层在-0.5 - 0.5 V内处于反型状态, 反型层内的载流子为空穴. 在较低频率下测得空间电荷层电容为反型层电容和耗尽层电容的串联电容, 随电位升高而减小;较高频率下测得空间电荷层电容仅为耗尽层电容, 不随极化电位变化. 该MIS结构的电位-电容特性曲线与理想MIS结构相比发生了阳极漂移.  相似文献   
168.
脂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胞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脂质结构的精确解析对探索脂质的生物学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压电离质谱技术的出现为常压敞开环境条件下的原位、实时、直接、快速生物脂质分析和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随着常压电离质谱技术在脂质分析和脂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脂质结构特别是碳碳双键(C‖C)位置的精细解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详细阐述了基于Paternò-Büchi反应、环氧化、臭氧诱导解离、紫外光解离的常压电离质谱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脂质C‖C位置精确鉴定及异构体区分的应用,并展望了常压电离质谱在脂质化合物精确结构解析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9.
锂离子二次电池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并不能完全满足电动汽车领域高能量密度的要求, 发展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硅负极因理论比容量高、 脱嵌锂电位低、 来源广泛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但其巨大的体积变化(约300%)以及低的首次库仑效率阻碍了其商业应用. 预锂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首次库仑效率、 实现高性能硅基负极, 本文阐述了预锂化的科学必要性, 介绍了各种预锂化的方法以及优缺点, 最后对硅基负极预锂化应用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0.
Zhengzhong Zhang 《中国物理 B》2021,30(11):117305-117305
A magnetic field-controlled spin-current diode is theoretically proposed, which consists of a junction with an interacting quantum dot sandwiched between a pair of nonmagnetic electrodes. By applying a spin bias VS across the junction, a pure spin current can be obtained in a certain gate voltage regime,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Coulomb repulsion energy exists. More interestingly, if we applied 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on the quantum dot, we observed a clear asymmetry in the spectrum of spin current IS as a function of spin bias, while the charge current always decays to zero in the Coulomb blockade regime. Such asymmetry in the current profile suggests a spin diode-like behavior with respect to the spin bias, while the net charge through the device is almost zero.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harge current diode, this design can change the polarity direction and rectifying ability by adjusting the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which is very convenient. This device scheme can be compatible with current technologies and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spintronics or quantum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