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化学   16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4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9篇
物理学   2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501.
随着数值模拟在电磁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验证与确认技术也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重视。介绍了验证与确认(VV)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况、具体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总结和概括了目前国内外在电磁场计算中已经开展的VV研究工作,介绍了IEEE制定的计算电磁学建模与模拟确认标准。介绍了本单位目前在程序验证、物理模型误差分析、计算模型参数提取等方面开展的VV工作,讨论了VV研究在计算电磁学中发挥的作用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02.
1-磺酰基-3,5-二氨基-1H-吡唑-4-腈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除草剂;1-磺酰基-3;5-二氨基-1H-吡唑-4-腈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03.
王建国  滕人瑞  汪尔康 《化学学报》2001,59(12):2138-2142
利用涂抹冷冻法制备了硫醇-磷脂杂化双层膜,采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硫醇-磷脂杂化双层膜与杂多酸K7Fe^3^+P2W17O62H2作用前后通透性的变化,发现该种杂多酸能够诱导硫醇-磷脂杂化双层膜产生一些孔洞,降低了膜电阻,增加了膜电容,也增加了探针Fe(CN)^3-/4-~6与电极的电子传递。同时对产生该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04.
漫反射金属吸收率的准确测量十分重要且比较困难.量热法可靠性较高,但是参数反演较为困难.为此,建立了一种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方法.该方法通过神经网络拟合温度上升段曲线,进而获得吸收率.为了验证该方法,开展了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吸收率测量,抗干扰能力强,反演精度高,在0.05—0.2的吸收率范围内,最大误差为0.00092.实验以喷砂镀金铝板为被测对象,受表面粗糙度、镀金工艺等影响,这些样品的吸收率处于2%—10%之间,测量重复精度优于1%.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吸收率测量方法有望成为一种有力的金属表面吸收率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505.
掺钕钒酸钇原料合成与熔体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钒酸钇原料(熔料)在高温氧气氛中钒的氧化物具有预蒸发,而在高温缺氧的气氛中高价钒离子(V5+)会分解成低价钒离子(V4+或V3+)以及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存在着掺质Nd3+的分凝效应等特性.因此,在原料合成中,除了强调原料合成规范化(保纯性、均匀性及重复性)外,还要对初始原料及添加料的组分和掺质浓度进行适度调节.其目的是在熔体剩料多次重复使用时,所生长的晶体中Nd3+浓度基本不变,而且所生长的晶体能保持单相生长.  相似文献   
506.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骨架含铁的杂原子丝光沸石,采用XRD,FT-IR及TPR等表征技术确认铁进入了分子筛骨架。利用XAFS地分子筛中铁的精细结构和配位环境进行了表征和计算,近边吸收的Fe-K边前跃迁证实铁在分子筛骨架中位于四面体配位环境中,与邻近原子存在共价键作用;铁-氧配位键长为0.188~0.189nm.  相似文献   
507.
倾斜沉积技术制备的雕塑薄膜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各向异性结构的薄膜材料.根据基片旋转方式的不同,可得到螺旋状、S形状、C形状、弯曲柱状等不同结构的薄膜,并且出现了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雕塑薄膜可以实现各向同性薄膜无法实现的光学性质,为光学薄膜的设计与制备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雕塑薄膜的制备方法,分析了雕塑薄膜的微结构与双折射特性,并阐述了其在光学领域内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08.
基于Hamilton原理,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梁的不可伸长条件,建立了五层压电双晶片叠合梁俘能器在直接和参数激励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利用Galerkin法和谐波平衡法获得了俘能器的位移、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解析解。引入随时间变化的扰动,提出了非线性方程解的稳定性条件。为了对压电俘能器的结构-性能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被动层的配置形式、被动层与主动层的厚度比和弹性模量对压电俘能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叠合梁厚度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五层的压电双晶片叠合结构,选择合理的被动层与主动层厚度比、被动层弹性模量、被动层厚度比和负载电阻,可以有效提高能量俘获的效率。  相似文献   
509.
受水煤气变换反应(或其逆反应)的干预,CO(或CO2)加氢反应制烃类或醇类化合物经常会遭遇较高的CO2(或CO)选择性,而目标产物烃和醇的选择性往往较低,这使得对相关反应过程的评估显得非常混乱。为此,本工作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作用下的CO、CO2及其混合物的加氢转化制烃(以乙烯为例)和醇(以甲醇为例)反应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O(或CO2)加氢反应,水煤气变换(或逆水煤气变换)反应作为连接CO和CO2的连通器,虽然会给CO(或CO2)的平衡转化率带来很大的改变并生成大量的CO2(或CO),但其对目标醇和烃产物的碳基平衡收率影响相对较小。CO加氢反应的烃醇产物的碳基平衡收率比CO2加氢反应的高,而CO和CO2混合物加氢的烃醇产物的总碳基平衡收率位于两者之间。对于CO和CO2混合物加氢,尽管CO或CO2的平衡转化率随原料组成的不同有较大幅...  相似文献   
510.
多功能微磁检测技术在铁磁性材料力学性能的无损表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该技术对CL65、ER7车轮钢表面硬度的无损检测能力。首先,利用变异系数分析方法评价了多功能微磁仪器对车轮钢微磁参量的重复检测性能;其次,开展了标定实验,基于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分析了微磁参量对车轮钢表面硬度的单调表征能力;最后,通过融合多项磁参量,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车轮钢表面硬度的微磁定量预测模型。外部校验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模型对CL65、ER7车轮钢表面硬度的预测平均误差分别约为0.59%和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