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化学   10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8篇
物理学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When the techniques of integrat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DVD,the high-density multilevel run-length pit depth and width simultaneously are adopted to limited read-only optical storage method is achieved. The dynamic range of readout signal is greatly enlarged in comparison with keeping one parameter varied, and the recording levels number can be obviously increased. The discs can be manufactured using standard photoresist mastering and replication techniques with great compatibility to conventional binary read-only disc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eight-level read-only optical disc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capacity can be increased to 20 GB.  相似文献   
62.
《化学通报》1989(5)期中“对惰性价电子效应的实质的探讨”一文,通过有效核电荷的计算使读者对63能级的变化有进一步定量的认识,这是有意义的。但作为对于“惰性电子对效应”的定义和实质解析,笔者认为有不妥之处。首先,“惰性电子对效应”是长期以来人们特指的  相似文献   
63.
PET和PBT变态球晶的小角激光散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宝连  吴法祥 《光学学报》1990,10(8):90-695
PET和PBT在淬火或退火时可分别生成正常球晶或变态球晶,本文用小角激光散射法考察了变态球晶的形成条件和光散射图形,用有效偶极矩模型,结合傅里叶变换原理,分析了变态球晶光散射图形的成因,指明了变态球晶中分子链的排列方式.  相似文献   
64.
大视角计算机制彩虹全息图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提出大视角计算机制彩虹全息图制作的新方法-计算机与光学相结合的两步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机制彩虹全息图的视角可以方便地做到适合显示需要的大小,并且全息图的计算时间比采用一般方法计算短,解决了目前计算机制全息用于显示实用化存在的难点:庞大的计算量,大视角全息图制作困难.  相似文献   
65.
以MCM-41为载体,采用先前驱体氢气低温(673 K)还原、空气表面改性的方法制备了高活性的Ni2P/M CM-41催化剂,并采用XRD、BET、SEM、TEM、XPS和CO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苯并呋喃(BF)加氢脱氧(HDO)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空气表面改性对Ni2P/M CM-41催化剂结构和HD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表面改性得到的催化剂,活性相为单一的Ni2P;空气表面改性能够降低催化剂表面P物种的集聚,有助于小尺寸、高分散的Ni2P活性相的生成。在573 K、3.0 M Pa、质量空速为4.0 h-1、H2/油体积比为500的条件下,Ni2P/M CM-41催化剂上BF转脱氧产物收率高达88%,较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高50%。  相似文献   
66.
以Cu(acac)2为金属有机铜前体,层状MgO为载体,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MOCVD)制备了Cu/MgO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N2物理吸附等方法对Cu/MgO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机铜前体沉积在了MgO上,并且在沉积后,载体MgO的晶体结构仍然保留完整。利用生物质平台分子γ-戊内酯加氢反应来评价Cu/Mg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在473 K和10 MPa反应条件下,18% Cu/MgO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90.5%)和1,4-戊二醇选择性(94.4%),且催化剂循环三次,催化活性没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7.
以TEAOH和TMAOH为有机模板剂,酸处理的UZM-9分子筛为晶种,采用水热法在48 h内合成出分子筛UZM-9,并对其CO2/CH4/N2的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XRD、ICP、TG、SEM与气体吸附等手段对晶种法合成的UZM-9分子筛结构、耐水稳定性与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种法可以在2 d内合成出硅铝原子比在3以上、收率达到65%的UZM-9分子筛;所得分子筛的CO2吸附容量可以达到5 mmol/g以上,吸附热为34 kJ/mol,CO2/CH4、CO2/N2与CH4/N2的平均分离因子分别为100、240与2.4,CO2分离性能优良且具有一定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68.
以活性炭(AC)、褐煤半焦(LSC)、烟煤半焦(BSC)和褐煤焦(LC)4种炭基材料作为载体,利用超声辅助加压浸渍法分别制备了氧化锌炭基系列中温煤气脱硫剂。借助固定床硫化反应测试装置、氮气吸附、XRD和SEM等手段对4种脱硫剂的脱硫性能、物相组成、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加压浸渍法能够有效改善炭基材料的孔隙结构,加压水热处理后的褐煤半焦比表面积可增大为原来的11倍;炭基材料种类不会影响氧化锌炭基脱硫剂中活性组分的赋存形态,但直接影响活性组分的上载率及其在载体表面分散的均匀性,进而影响脱硫剂的中温硫化性能。褐煤半焦制备的脱硫剂Zn/LSC中较高的活性组分利用率和丰富的孔隙结构使其脱硫效果最佳,脱硫精度达到99.99%时的穿透时间和实际硫容分别达到11.0 h和5.17%。褐煤半焦孔结构最易于改性,是加压水热合成中温煤气脱硫剂的一种优良的载体材料,这也是资源相对丰富的褐煤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9.
以凹凸棒土(APT)作载体,采用氨蒸发法制备了Pd-Cu/APT催化剂,以CO氧化为探针反应,在连续流动微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初始氨浓度对催化剂CO常温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N2-physisorption、XRD、FT-IR、TEM和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较低或过高氨浓度条件下,制备的Pd-Cu/APT中Cu物种均主要以CuO为主,仅有少量Cu2(OH)3Cl;适宜的氨浓度有利于稳定Cu2(OH)3Cl物相的形成,其薄片状的形貌特征、良好的分散状态以及与Pd物种间较强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CO催化氧化性能。在空速6 000 h-1、CO体积分数1.5%、水蒸气体积分数3.3%的反应条件下,Pd-Cu/APT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CO室温催化氧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0.
微流控芯片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实现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的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及便携化,因而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目前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文着重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