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化学   120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7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281.
序言     
张建军 《物理化学学报》2013,29(10):2069-2070
  相似文献   
282.
 以乙酰丙酮羰基铑为催化剂母体,以水溶性三苯基膦三间磺酸钠(TPPTS)为配体,在超临界CO2和水复合溶剂中成功地实现了超临界条件下的均相丙烯氢甲酰化反应. 最佳反应条件为: 温度55 ℃,铑的浓度15 μg/ml, P/Rh摩尔比18. 在压力为12.0~14.0 MPa下反应6 h后,产物正丁醛/异丁醛摩尔比可达4.3~4.5,丁醛的时空收率达190.1~205.3 g/(g·h). 反应过程中体系处于超临界状态,反应结束后分为水、油两相,铑催化剂溶于水相,产物处于油相,油相中铑的含量仅为1.0 ng/ml,基本上消除了铑的流失,实现了催化剂与产物的有效分离,便于催化剂的回收和循环使用. 与相同反应条件下的水-有机两相氢甲酰化反应相比,超临界CO2和水复合溶剂中的丙烯氢甲酰化反应具有更高的反应速率和产物正异比.  相似文献   
283.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uls presented in part I of this paper[18],we present a numerical crabeding algorithm for soling the non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and prove its convergence carefully.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284.
利用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和研究电子碰撞激发过程的计算程序REIE06系统计算了类镍Au~(51+)离子从基态(3s~23p~63d~(10))n=3壳层3 l(l=s、p、d)电子激发到4 l、5 l(l=s、p、d、f)的碰撞激发强度和截面,研究了在不同入射电子能量下截面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类镍Au51+离子涉及X射线激光跃迁的相关能级电子碰撞激发速率的计算,分析了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对碰撞过程的影响.部分计算结果与其它理论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85.
以5-溴-2-甲氧基-1, 3-苯二甲醛与二乙烯三胺通过[2+2]缩合,合成了一个新的六氮杂二十四元大环配体, 并在[Cu(CH3CN)4]ClO4存在下生成Cu(I)大环配合物, 然后在空气(或氧气)中氧化, 得到了新的大环双核Cu(II)配合物, 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用1H NMR谱等方法鉴定了氧化产物。实验结果表明: 在Cu(I)配合物氧化过程中,能使配体环上的一个甲氧基发生断裂, 形成苯氧桥和水桥联的Cu(II)配合物。在木质素酶等单加氧酶的氧化过程中也伴随着氧化去甲基作用。本文首次用大环配合物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模拟, 并测定了氧化反应中的吸氧量和吸氧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86.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two new ribbon-like structures, [Cu(C14H9O4)-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se structures were constructed by mixed ligands.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 forms the basic architecture while the weak interactions extend the framework into a secondary structure. The whole structures of them are governed by collaboration of the strong and weak interactions. Compound 1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 = 17.0485(3), b =1 1.0558(3), c = 22.7623(4) A, β = 102.465(1)°, V = 4189.2(2) A3, Z = 4, Mr = 915.44, Dc = 1.451g/mL, F(000) = 1900 andμ(MoKα) = 0.587 cm-1. The final R and wR are 0.0030 and 0.1022,respectively for 3037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Compound 2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1.5963(4), b = 11.7004(5), c = 17.1254(5) A,β = 95.620(1)°, V =2312.4(1) A3, Z = 4, Mr = 556.35, Dc = 1.598 g/mL, F(000) = 1132 andμ(MoKα) = 0.912 cm-1The final R and wR are 0.0431 and 0.1050, respectively for 2629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相似文献   
287.
由氟哌酸根与过渡金属Co(Ⅱ),Ni(Ⅱ),Cu(Ⅱ),Zn(Ⅱ)的氯化物合成了四个未见报道的固态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288.
速度交叉效应对摩擦副表面润滑剂迁移及润滑状态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表面速度异向光干涉润滑油膜测量装置,在限量供油条件下,改变两固体表面卷吸速度与滑动速度夹角ε,研究了该角度变化对润滑油膜及油池边界的影响.结果表明,卷吸速度与滑动速度呈一定夹角时,部分润滑剂再分配至接触区参与成膜;由于润滑速度交叉行为导致润滑剂横向运输效果增强,限量供油条件下的润滑状态改善.此外,低供油量(0.1μl)限制了速度交叉效应的润滑增效性,产生的低油池边界减弱了两侧润滑剂的有效交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