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24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spheric La2O3∶Eu nanocrystals were prepared using NH3·H2O-NH4HCO3 mixture as precipitant. The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XRD and TEM techniques.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Eu3+ in spheric La2O3 were measured by three dimension spectra, emission and excitation spectr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a2O3∶Eu nanocrystals are in hexagonal phase by annealing at 800 ℃, the crystal size is about 30 nm. The maximum emission and excitation wavelength were determined by three dimensional spectroscopy to be at 591 nm and 394 nm, respectively. In emission spectrum the band at 591 nm and 612 nm are corresponding to 5D0-7F1 and 5D0-7F2 transition of Eu3+ ions. With increasing in annealing temperature the differences of intensity of the two transitions are increased. This phenomenon shows that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La2O3∶Eu nanocrystals can be tuned by chang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32.
实验合成了稀土铕 樟脑酸 1,10 菲咯啉二元、三元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1 HNMR、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2 (CA) 3·2H2 O ,Eu2 (CA) 3(phen) 2 (CA :樟脑酸根 ,phen :1,10 菲咯啉 ) ,另外 ,又合成了铕、镧混配的上述配合物 ,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确定最佳激发波长为 310nm ,最强荧光波长为6 12nm ,即在 310nm光的激发下 ,发射光谱显示Eu3 的特征发射光谱 ,产生 7条谱带 ,分别是 5D0 7F0 (5 79nm) ,5D0 7F1 (5 94nm) ,5D0 7F2 (6 12 ,6 2 0nm) ,5D0 7F3(6 5 0nm) ,5D0 7F4 (6 89,6 97nm) ,其中7F2 和7F4能级发生了分裂。对荧光强度的研究表明 ,镧的掺入并没有降低铕的荧光强度 ,说明镧对铕的荧光发射有增强作用 ,但发射峰的位置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33.
铽-苯甲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绿色、黄色荧光转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铽 (Tb) 苯甲酸 (L) 邻菲咯啉 (phen)三元配合物 ,并与Tb 苯甲酸的二元配合物相比较 ,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 ,第二配体邻菲咯啉的引入并未降低Tb3 的发光强度 ,但却使Tb3 的荧光寿命明显缩短 ,而且首次发现 ,沉淀晶粒的聚合状态影响三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当晶粒较为分散时 ,三元配合物中Tb3 的 5D4 → 7F5的跃迁几率很大 ,显示Tb3 特征的绿色荧光。随着晶粒的聚集 ,5D4 7F5的跃迁几率减小 ;而显红色荧光的5D4 → 7F3跃迁几率明显增加 ,结果使铽 苯甲酸 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在紫外灯下显示黄色荧光。同时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谱学性质  相似文献   
34.
本文讨论了电位缓冲作用在电化学分析计算中的应用 ,从一道习题的计算得出 :在实际电解中经常用来分离金属离子的电位缓冲作用 ,在理论计算中也应该把此因素考虑进去 ,使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相似文献   
35.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以Eu-苯甲酸-1,10-菲咯啉为掺杂剂的SiO2,SiO2-B2O3和SiO2-B2O3-Na2O为基质的发光材料.材料经1000℃退火处理后,结构十分稳定.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红外光谱、TEM、XRD研究了基质结构对Eu3 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89和614 nm处显示Eu3 的特征发射带,对应于Eu3 的5D0→7Fj(j=1,2)跃迁;与直接掺入EuCl3的玻璃材料相比,以Eu-苯甲酸-1,10-菲咯啉为掺杂剂的玻璃材料,虽然Eu的掺杂量较小,但Eu的发光强度较大.与以SiO2为基质的玻璃材料相比,以SiO2-B2O3为基质的玻璃材料Eu3 的发光减弱,其红外光谱显示形成Si-O-B键,说明该结构对Eu3 的发光有猝灭作用,以SiO2-B2O3-Na2O为基质的玻璃材料Eu3 的发光明显增强,其红外光谱显示不存在SiOB键的振动吸收,可能是Na取代B的位置,形成Si-O-Na键,此结构对Eu3 的发光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6.
溶胶-凝胶法制备掺Eu3+的SiO2玻璃的结构及发光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掺不同量Eu3+和不同退火温度下的SiO2凝胶和玻璃,通过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曲线,研究了掺Eu3+的SiO2玻璃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显示当Eu3+的掺杂量大于1.86%(质量分数),Eu3+的发光强度趋于稳定,当样品的退火温度大于300℃时,SiO2凝胶玻璃中吸附的水已基本除净,此时显示出Eu3+的特征发射光谱,谱带位置分别是614,596,588,577nm,分别归属于5D0-7F2,5D0-7F1,5D0-7F0跃迁,对应的激发光谱显示6个峰,位置分别是318,362,380,393,412,462nm,说明300~500℃是凝胶向玻璃转变的关键温度,而水对Eu3+的发光有强烈的淬灭作用。  相似文献   
37.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掺Eu3+的以SiO2-B2O3和SiO2-B2O3-Na2O为基质的玻璃态发光材料. 通过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研究了Eu3+的发光性质, 通过红外光谱、 TEM 、 XRT进一步研究了基质结构变化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 材料经 600 ℃退火处理后, 结构已十分稳定. 在588 nm和613 nm处显示弱的Eu3+的特征发射光谱, 对应于Eu3+的5D0-7Fj(j=1,2)跃迁. 以SiO2-B2O3为基质的玻璃材料的红外光谱显示形成了Si-O-B键. 该结构对Eu3+的发光有严重的淬灭作用, 使Eu3+的发光强度大大减弱. 以SiO2-B2O3-Na2O为基质的玻璃材料显示Eu3+的发光增强, 红外光谱显示不存在Si-O-B键的振动吸收. 可能是Na取代B的位置, 形成了Si-O-Na键. 此结构对Eu3+的发光有一定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38.
球形La2O3∶Eu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发展及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特异的光学性质,使得纳米发光材料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La2O3结构简单,易于合成,价格便宜.因此以La2O3为基质的发光材料已有很多报道。Mekittric等研究认为,发光材料的形貌,如颗粒度、形状、结晶性等.是影响发光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球形颗粒可以提高其密堆性.从而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发光亮度。  相似文献   
39.
溶胶-凝胶法制备掺Sm3+的SiO2玻璃的结构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掺不同量Sm^3+和不同退火温度下的SiO2凝胶和玻璃,通过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试,确定了Sm^3+在SiO2凝胶玻璃中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60nm,最强发射波长为610nm,激发光谱的峰位置在360、393、464nm处,发射光谱的峰位置在578、591、595、610、732处,分别归属于^4G5/2-^6H5/2、^4G5/2-^5H7/2、^4G5/2-^6H11/2跃迁,并证明当掺杂量达到1.15%时,Sm^3+的发光最强,当Sm^3+的掺杂量超过1.15%时,发生浓度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40.
掺Tb-硅基发光材料制备过程中结构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了不同退火温度下掺Tb3+的SiO2玻璃,掺Tb3+的凝胶玻璃在448,544,585,620 nm显示Tb3+的5D4 7FJ(J=3,4,5,6)的特征发光光谱.通过不同退火温度下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及差热 热重谱研究了掺Tb3+的硅基材料由凝胶向玻璃转变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对Tb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0~100 ℃退火温度下,凝胶大部分吸附水分子被除去,在150~500 ℃退火温度区,是凝胶向玻璃转变的主要结构变化区,并且其发光强度也明显增加,到800 ℃时趋于稳定.这些现象得出一个结论,Tb3+的发光跃迁被O-H基强烈猝灭而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