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41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年来, 有机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吸附法操作简单, 已经被广泛用于处理染料废水.通过在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上用氯化锂(LiCl)插层制备了一系列Li/GCN-x复合材料, 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脱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所得吸附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g-C3N4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使得LiCl在层间能够稳定地生长. LiCl的加入使得g-C3N4晶格膨胀, 层间距扩大, 表明LiCl成功插层. 此外, 插层后Li/GCN的比表面积远大于g-C3N4, 扩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形成的 π 共轭体系使得Li/GCN在吸附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 研究了Li/GCN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Li/GCN-5吸附剂在pH为6时, 5 min吸附量可达704 mg•g–1. 通过动力学拟合, Li/GCN对MB的吸附过程是由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占主导地位. 进一步通过Weber-Morris模型探究吸附控制过程, 结果表明MB的吸附由表面扩散和孔内扩散共同作用, 其中表面扩散占主导, 且新增官能团与MB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并通过π-π键相互作用增强吸附能力. 采用共混热聚合法所制备的Li/GCN吸附剂具有稳定、均一、比表面积大等优点, 且简单快速地实现对MB的吸附, 克服了常用吸附剂动力学缓慢的缺点, 为该材料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2.
含能材料的弹性性质微观上体现了分子间的结合力,且与含能材料的化学分解和爆炸相关.因此,弹性性质-晶体结构的关联为设计具有特定性质的新材料和理解含能材料点火起爆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提出超分子结构单元作为最小化学单元来定量表征黑索金(RDX)不同晶面的弹性模量.基于超分子结构单元的弹性模量模型表明,与弹性模量相关的微观因素有:超分子结构单元的分子对数量、分子对的平衡距离、分子间力常数以及分子间非键能与晶面法线的夹角;而弹性模量的各向异性来源于分子间非键能与晶面法线的夹角不同.研究结果表明, RDX的超分子结构单元包含15个RDX分子,以该超分子结构单元计算得到RDX(100),(010),(001),(210)和(021)晶面的弹性模量分别为21.7, 17.1, 20.1, 19.1和15.3 GPa.除RDX(001)晶面外,以上晶面的理论计算值与超声共振谱、脉冲激热散射、布里渊散射和纳米压痕实验值基本吻合. RDX(001)晶面的计算值(20.1 GPa)远高于实验值(15.9—16.6 GPa),原因可能是计算过程中将RDX分子看作刚性体,忽略了RDX(001)晶面在外界载荷作用下...  相似文献   
73.
以二乙烯基砜(DVS)作为交联剂通过亲电加成反应制备了可德胶化学水凝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质构分析手段表征了所得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并对其形貌、溶胀率以及水凝胶的力学性质与制备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凝胶网络结构较为致密均匀,溶胀率依赖于交联度。可德胶化学水凝胶的强度和韧性可以通过DVS的用量、可德胶的浓度和碱溶液的浓度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74.
我们采用浸渍法制备了γ-Al2O3负载的Cu-Fe基催化剂,并结合其反应性能和XRD、H2-TPR和XPS等表征结果研究了其催化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Cu-Fe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Cu和Fe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Cu-Fe基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反应性能;Cu基催化剂中引入少量Fe组分明显提高了活性组分Cu的分散度,促进了Cu活性组分的还原,进而有利于催化剂反应性能的改进.初步推断Cu-Fe基催化剂上合成气转化生成低碳烯烃的主要反应历程为CO加氢生成含氧化合物(醇醚等)后再脱水生成低碳烯烃.  相似文献   
75.
以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负载量的CuNaY分子筛;采用XRD及N2吸附-脱附表征分子筛的微观结构和织构性质,采用动态吸附法考察其对噻吩模拟油的吸附脱硫性能,结合NH3-TPD和Py-FTIR方法对CuNaY分子筛的酸量和有效Cu+物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CuNaY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和铜物种形态结构对其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铜负载量可有效调控改性Y分子筛的表面酸性以及铜物种化学形态;适量铜物种的引入可以最大限度的形成有效吸附位,从而获得最优吸附脱硫性能,而过量的Cu物种会在Y分子筛笼内形成多核铜物种结构,导致有效吸附位点的减少,影响其对噻吩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6.
多孔介质内的扩散有分子扩散和表面扩散两种。在吸附温度较高时 ,表面扩散可忽略 ,而在温度较低的吸附过程中 ,两种扩散均须考虑。Schneider和Smith[1 ] 曾用色谱法探讨了一种计算扩散系数的方法。他们认为等温吸附呈线性变化 ,引入了曲折系数 ,计算出分子扩散系数 (下称气相扩散系数 ) ,表面扩散系数 (下称吸附相扩散系数 )则由综合扩散系数减去分子扩散系数得到。文献 [2 ]则认为吸附过程非线性变化 ,服从Frundlich方程或Langmuir方程。从质量平衡方程得出相对吸附量方程 ,再求出各扩散系数。前一种方法将…  相似文献   
77.
证明了带可变核的参数型Marcinkiewicz积分算子μΩρ在齐次Morrey—Herz空间MKp,qα,λ及其在弱齐次Morrey—Herz空间WMKp,1α,λ上的有界性,拓宽了以往的结果.  相似文献   
78.
钒酸钇(Nd3+:YVO4;YVO4)晶体的原料合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介绍了钒酸钇(Nd3+:YVO4;YVO4)剩料最多的固相和液相合成方法.使用该法合成的原料用提拉法生长出φ30×40mm~φ35×40mm的优质大尺寸单晶.剩料最多可以重复使用10~15次,仍能生长出优质晶体.  相似文献   
79.
研制了一款基于C8051F021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光跟踪综合演示仪。利用仪器自带的LED光源系统,模拟不同角度和亮度的光源变化,通过三维光敏传感器根据测得光强的大小,将模拟量转变为数字量并传递到单片机控制系统,控制机械调整模块调整装置的位置,以找到光强最强的位置,完成光源的跟踪定位,从而演示光跟踪现象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80.
位建强  张钊琦  韩瑞  王涛  李发伸 《中国物理 B》2012,21(3):37601-037601
The reflection properties of planar anisotropy Fe50Ni50 powder/paraffin composites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microwave frequency range. The permeability of Fe50Ni50 powder/paraffin composites is greatly enhanced by introducing the planar anisotropy, and can be further enhanced by using a rotational orientation method. The complex permeability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superposition of two types of magnetic resonance. The resonance peak at high frequency is attributed to the natural resonance, while the peak at low frequency is attributed to the domain-wall resonance. The simulated results of the microwave reflectivity show that the matching thickness, peak frequency, permeability, and permittivit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rter wavelength matching condition. The Fe50Ni50 powder/paraffin composites can be attractive candidates for thinner microwave absorbers in the L-band (1-2 G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