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1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59篇
物理学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44.
In this work, we derive the nuclear form factor for the spin-independent collision between the WIMPs and nucleus in terms of the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RMF) theory.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form factors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in literature is given and it is found that our results are slightly above that of the 2PF model by 4% to 8%, but deviate from the Helm form factor by 15% to 25% for the whole recoil energy spectrum of 0 ∽ 100keV. Moreover, taking Xe and Ge as examples, we show the dependenceof the form factor on the recoil energy.  相似文献   
45.
本文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包含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H NOE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以及单晶衍射等方法对海博麦布进行结构分析,对其所有的1H NMR和13C 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及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对海博麦布晶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6.
For the detection of direct dark matter, in order to extract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fundamental interactions from the data, it is crucial to properly determine the nuclear form factor. The form factor for the spin-independent cross section of collisions between dark matter particles and the nucleus has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by many authors. When th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he nuclei were always supposed to be spherically symmetric.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deformation of nuclei from a spherical shape to an elliptical one on the form facto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 long as the ellipticity is not too large, such deformation will not cause any substantial effects. In particular, when the nuclei are randomly orientated in room-temperature circumstances, one can completely neglect them.  相似文献   
47.
2011年12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隆重举行纪念著名数学教育家张禾瑞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陆善镇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木法教授,张禾瑞教授卸任系主任后的全部5位系主任:严士健教授、赵桢教授、王隽骧教授、刘来福教授、郑学安教授,现任院长保继光教授;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历任全部所长:严士健教授、刘绍学教授、陆善镇教授、陈木法教授、王伯英教授、刘永平教授、王凤雨教授、现任所长唐梓洲教授;以及学院领导,张先生的家属,特邀外单位的嘉宾,学院教师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学院党委书记李仲来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48.
49.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四齿配体L:1,6-二(4'-吡啶基)-2,5-二氮杂己烷的合成,及其与银(I)的超分子配合物的一维链状和二维网状的结构。  相似文献   
50.
许宝騄先生祖籍浙江杭州,1910年9月1日生于北京. 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种教育,既是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又包括一些西方先进科学的影响. 1928年许先生就读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0年转学清华大学数学系,于1933年毕业并获得理学士学位. 之后,他曾在北京大学任教. 1936年他通过考试公费赴英留学,在伦敦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度过的四年中,1938年获哲学博士(Ph.D)学位,1940年获科学博士(D. Sc. )学位. 1940年底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回归祖国. 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在昆明的西南联大任教. 1945年他应邀赴美,先后在加里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和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任访问教授. 许宝#[69]先生的典型中国学者的风度,对学术工作严格的、高标准的要求以及解决困难而具体的数学问题的热情和能力给美国同行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1]. 1947年夏,许先生婉言谢绝了美国同事们的多方挽留,毅然回到北京. 1948年,他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全国数学方面的院士共五人). 解放以后,他担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始称学部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等重要职务. 1970年12月18日病逝于北京大学他的住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