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307篇
化学   638篇
晶体学   27篇
力学   46篇
综合类   47篇
数学   95篇
物理学   3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4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磺酞豚分子是一类极其重要的低毒超高效除草剂,有着十分重要的用途.研究分子的空间结构对于了解分子的构效关系十分重要.最近,我们测定的一系列分子的晶体结构[‘-’1表明,分子1、2、3晶体结构的空间群分别为PZ;儿、Pz、Pz,说明晶体中分别有对称元素(对称面或者对称中心),分子以对映体的形式存在于晶体中.由于磺酸豚分子本身不存在手性原子,由此推断磺酷服分子在晶体中存在的对映异构体是由内旋转阻碍产生的,因而应是构象异构体.本项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应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阻碍内旋转的能垒,从而找出分子内旋转时的最低…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镍概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镍的基本概况,包括镍的发现史、来源及性质,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补镍和防止镍中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 The chemical behavior of metal complexes with Schiff base ligand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 cause of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 in some industrial[1, 2] and biochemical processes[3~5]. As some metal com- plexes have show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in som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s[2, 6], we are recently inte- rested in polymerizartion of organo-silicon com- pounds catalyzed by Schiff base complexes of tran- sition metals. A series of Schiff base complexes have been prepare…  相似文献   
14.
微乳液法合成LiFePO4 / C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微乳液方法合成了纳米LiFePO4 / C正极材料。制备样品分别用XRD和SEM进行表征,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600 ℃制备样品为单一物相,平均粒径90 nm,在室温2.0~4.0 V (vs Li) 放电电压范围和15 mA·g-1放电速率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59 mAh·g-1。制备样品同样展现良好的循环性能。在15 mA·g-1速率下40次循环后,制备样品放电容量仍保持首次放电容量的98.9%。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得益于样品颗粒的纳米尺寸、均匀分布以及表面碳层包覆提高了活性材料的电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15.
纳米SrTiO3对高铁酸盐电化学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wo ferrates, K2FeO4 and BaFeO4, had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IR and SEM.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s of the sample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voltage range of 0.8~2.0 V and current density of 0.5~3.0 mA·cm-2.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erformance of Zn-BaFeO4 battery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Zn-MnO2 and Zn-K2FeO4 batteries. Nanometer SrTiO3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e with different ratio was added to the BaFeO4 cath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scharge performance.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BaFeO4 cathode was increased from 224 mAh·g-1 to 246 mAh·g-1 by addition of 5% nanometer SrTiO3. The reason of enhancing BaFeO4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免疫检测在生物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中的发展和应用,七十年代后期由高聚物制成的乳胶或球珠作为免疫载体亦得到较快的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有多种产品问世,其中聚苯乙烯球珠及检测板、盒国外已有专厂生产。 由于聚苯乙烯球珠对免疫体、酶等的固定系物理吸附,在制备及检测过程中,这些蛋  相似文献   
17.
A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 with novel sugar moiety (1), a new trisaccharide derivative (2), as well as a known monosaccharide derivative (3),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ried stem of Epigyhum aurilum.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1 and 2 were determined by MS and NMR spectram analyses.  相似文献   
18.
4,4'-联吡啶与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镉配合物[Cd(DBTC)2]2 (1)反应得到加合物[Cd(DBTC)2(4,4'-bipy)] (2) (DBTC=N,N-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通过晶体结构分析及红外光谱等研究其结构与性质. 结果表明: 引入小分子配体会破坏[Cd(DBTC)2]2 (1)的二聚结构, 加入吡啶则得到单核的吡啶加合物[Cd(DBTC)2py] (3), 而引入4,4'-联吡啶后其结构变为新型的一维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2, 这种结构在二硫代氨基甲酸金属配合物中少见报道. 也比较了不同配体如吡啶及4,4'-联吡啶对Cd(II)及Zn(II)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层状LiCoO2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正极材料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钴资源匮乏及成本高,致使进一步提高比容量和比能量以及降低成本的研究引起关注。诸如LiCoO2体材中钴被M(N i,Mn,Ti,Mg)替代或部分被替代的研究[1-3],表面修饰研究[4-6],合成方法研究如固相法[7],溶胶凝胶法[8],共沉淀法[9],微波加热合成法[10]等。与钴相比,镍资源相对丰富且对环境友好,故以镍代钴合成LiCo1-xN ixO2的研究成为热点[11-13]。由于N i2 难以被氧化成N i3 致使合成时易生成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加之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Li 离子与N i3 离子半径相近易产生阳离…  相似文献   
20.
马来酸酐封端聚碳酸亚丙酯的大分子偶联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 1 969年井上祥平[1] 发现二氧化碳 (CO2 )可以同环氧化合物直接共聚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APC)以来 ,这一学科领域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2~ 8] .这是因为CO2 所产生的温室效应 ,成为使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9,10 ] .已经确定CO2 使气侯变暖占诸多因素中的 66% .目前大气中CO2 的体积浓度为 345ppmv,由于人类的各类活动每年以 1ppmv的速度递增 .因此 ,降低CO2 排放量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 .另一方面 ,CO2 的固定化以及消耗、利用显然是一个应积极鼓励的研究课题 .目前人们已经将CO2 同环氧乙烷 (EO)、环氧丙烷 (PO)、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