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4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盐酸氯丙那林(Clorprenaline hydrochloride)其化学名为α-[[(1-甲基乙基)氨基]甲基]-2-氯-苯甲醇盐酸盐,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分子式见图1.临床上使用的是盐酸氯丙那林外消旋体,可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型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可止喘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2.
将硅胶表面硅羟基与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合成具有CC端基的改性硅胶核,进一步以N-Boc-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在改性后的硅胶表面包覆印迹聚合物,制备出核壳结构氨基酸分子印迹分离介质。这种印迹分离介质对模板N-Boc-L-色氨酸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最大饱和吸附量可达到85.96 mg/...  相似文献   
33.
以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醛基硅胶表面修饰技术,合成了牛血红蛋白印迹聚合物(MIP),并研究了该印迹聚合物对牛血红蛋白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洗脱时间为8 h、洗脱率为83.53%时,印迹聚合物对牛血红蛋白的吸附量为81.39 mg·g-1。  相似文献   
34.
由黑龙江省化学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和黑龙江省化工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齐齐哈尔大学承办的黑龙江省第六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仪器展览会于2008年7月14日至15日在齐齐哈尔大学举行。中国色谱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向大会作了题为《色谱进展》的精彩大会报告。来自黑龙江省内多所高校、科研及应用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参会代表120名,其中有15名国内外展商代表。  相似文献   
35.
分子烙印聚合物固定相分离咖啡因和茶碱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子烙印是一种新兴的分子识别技术,利用该技术可制备对烙印分子具有“预定”识别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即分子烙印聚合物(MIP),从而可以对性质和组成相近的组如对映体等进行分离^[1,2],咖啡因与茶碱的分子烙印聚合物的制备以及二者分析已有报道^[3-9],但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即使以咖啡因为烙印分子,所制备的聚合物对咖啡因分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也小于茶碱^[3-6]。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如以咖啡因分子为烙印分子的烙印聚合物对咖啡因分子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7-9]。本文分别采用茶碱和咖啡因作为烙印分子,以甲基丙烯酸等为功能单体,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多种非共价型分子烙印聚合物,并系统地考察了其作 为HPLC固定相对咖啡因和茶碱的分离能力,同时也对烙印分子应具备的条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6.
以加替沙星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具有分子识别作用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其进行吸附性能研究证明了印迹聚合物对加替沙星的专一吸附性能。以该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材料填充固相萃取柱,优化固相萃取条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奶样品进行检测。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方法,分离富集并检测牛奶中的加替沙星,其回收率为79.87%,富集倍数为38,高于市售C18柱,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MG)残留。采用沉淀法合成对MG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以其做为吸附材料,制备固相萃取柱。在固相萃取优化条件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种水产品中MG富集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MG的检出限(S/N=3)为2.0×10~(-3)μg/mL,定量限(S/N=10)为6.7×10~(-3)μg/mL,加标回收率为81.2%~109.7%。与碱性Al2O3柱对比,可以有效的去除基质效应,对水产品中MG有很好的分离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38.
以中性红(NR)为荧光探针,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能够与中性红(NR)形成包合物,从而使中性红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强,而诺氟沙星的加入使NR-HP-β-CD体系的荧光猝灭,以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诺氟沙星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诺氟沙星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6.3×10-8~1.3×10-6mol/L,检出限为:1.9×10-8mol/L。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诺氟沙星的测定,回收率在98.4%~104.0%之间。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甲砜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环氧氯丙烷为亲水调节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亲水性开环分子印迹聚合物(OC-HMIP),对其进行静态平衡吸附实验、Scatchard分析、色谱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OC-HMIP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良好的特异识别性,能够在水相中很好的分离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另外又对制备出的聚合物进行了亲水性能测定,结果表明OC-HMIP的亲水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0.
杨吉双  张庆合  苏立强 《色谱》2020,38(12):1369-1380
有机磷酸酯(OPEs)是阻燃剂和塑化剂的主要原料,通常以添加形式存在于各种材料中,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伴随磨损和挥发易释放到环境中,现已成为新兴污染物。因为该类化合物的神经毒性、致癌性、破坏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毒性,食品样品中OPEs的检测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该文重点围绕食品基质中OPEs检测存在的含量低、本底干扰严重、缺乏灵敏可靠分析方法等问题,对OPEs类化合物的性质、样品前处理、检测技术、质量控制等进行了全面评述。首先总结了30余种常见OPEs类化合物的类型、官能团、极性、沸点等理化性质,对可能的前处理和检测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梳理了加速溶剂萃取(ASE)、基质固相分散萃取(MSPD)、微波辅助萃取(MAE)、超声辅助萃取(UAE)、QuEChERS、固相萃取(SPE)、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散固相萃取(d-SPE)等前处理方法在食品中OPEs化合物分析中的特点,其中UAE和QuEChERS结合多步净化能够有效降低高脂类食品的基质效应,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此外比较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在分离和检测方面的优缺点,比较已有文献的检出限、回收率等数据;概括了标准品和内标物来源、过程污染与基质效应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最后对高分辨质谱筛查和鉴别OPEs未知代谢物,以及相关分析方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