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化学   119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1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性质1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奇数,前n项和为Sn,中间项为M(n为奇数),则Sn= Mn.证明中间项为M,2M=a1 an, Sn=(a1 an)n/2=2Mn/2=Mn.推论若数列的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S奇=n奇M(n奇为奇数项项数),偶数项之和S偶=n偶M(n偶为偶数项项数).  相似文献   
82.
吴健康  陈涛  杨立 《中国科学A辑》1990,33(2):198-203
本文叙述我们实验室研制的智能图象数据库系统ISDBS,其中提出并实现了系统的智能设计、知识化横式、新型物理数据库结构、用于规划决策专家系统设计的知识表示语言IDL等一系列新型的关键理论和技术。该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黄土高原安塞地区的土地规划和东北松江河林场的森林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83.
多响应性聚肽共混胶束的药物控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聚(L-谷氨酸)-b-聚氧化丙烯-b-聚(L-谷氨酸)(PLGA-b-PPO-b-PLGA)三嵌段聚肽共聚物.通过透射电镜、激光光散射与核磁共振等方法研究了其与聚乙二醇-6-聚氧化丙烯(PEG-b-PPO)两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的自组装行为,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探讨了负载阿霉素的共混聚集体在不同环境下的释药行为.结果表明:该体系形成了以PPO为内核,PLGA和PEG为壳的共混胶束,该共混胶束的释药行为不仅具有pH和温度的响应性,并且对共混胶束的组分具有依赖性.  相似文献   
84.
高保娇  张利琴  陈涛 《催化学报》2015,(8):1230-1236
醇氧化为羰基化合物是有机合成工业中最重要的化学转变之一,在实验室研究和精细化工生产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使用传统的化学计量强氧化剂(如CrO3, KMnO4, MnO2等),不但成本高及反应条件苛刻,还会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因此,需要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化的醇转变为羰基化合物的氧化途径.以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EMPO)为催化剂,分子氧为氧化剂,可在温和条件下绿色化地实现醇的氧化转变.该催化氧化作用的实质是TEMPO经过单电子氧化过程转化为相应的氮羰基阳离子,该阳离子是一个具有强氧化性的氧化剂,可将伯醇和仲醇分别快速地、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地氧化为对应的醛或酮.然而,目前使用的TEMPO大多为均相催化剂,虽然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但反应后难以分离回收,不能再循环使用,严重制约着这一催化体系的发展.本文将TEMPO化学键合在聚合物载体上,在非均相催化剂的作用下,以期实现环已醇的分子氧氧化,将其转变为环已酮.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CPGMA)微球,该聚合物微球表面含有大量环氧基团,为实现TEMPO的固载化提供了条件.以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4-OH-TEMPO)为试剂,使CPGMA微球表面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从而将TEMPO键合于微球表面,制得了固载有TEMPO的聚合物微球TEMPO/CPGMA.将此非均相催化剂与Fe(NO3)3组成共催化体系,应用于分子氧氧化环己醇的催化氧化过程,深入考察了该共催化体系的催化性能,并探索研究了催化氧化机理,考察了主要条件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催化体系TEMPO/CPGMA+Fe(NO3)3可以有效地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醇的氧化过程,将环己醇转化为唯一的产物环己酮,显示出良好的催化选择性.助催化剂Fe(NO3)3化学结构中的Fe3+离子和NO3–离子两种物种均参与催化过程,共同发挥助催化剂的作用,伴随着两种价态铁物种Fe(Ⅱ)与Fe(Ⅲ)的转变以及NO3–与NO2–之间的转变,固载化的氮氧自由基TEMPO不断地转变为氮羰基阳离子,该氧化剂物种使环己醇的氧化反应不断地循环进行.对于共催化体系TEMPO/CPGMA+Fe(NO3)3的使用,适宜的反应条件为TEMPO与Fe(NO3)3的摩尔比为1:1,55°C,通入常压O2.反应35 h,环己酮的转化率可达到44.1%.因此,在温和条件下,使用固载化的TEMPO,有效地实现了环己醇向环己酮的转化.此外,固载化催化剂TEMPO/CPGMA在循环使用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5.
采用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直接观测了甲醇在Pt/TiO2上光催化反应制氢过程中光生电子还原氢离子生成氢气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Pt的担载量存在一最佳值,使得该催化剂中光生电子的反应速度最快.当Pt担载量相同时,Pt/TiO2催化剂中光生电子参与产氢反应的速度随样品还原温度的不同而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较高温度下氢气还原的Pt/TiO2催化剂中Pt粒子占据了TiO2表面的一些能够解离吸附甲醇的活性位置,而对于较低温度下氢气还原的Pt/TiO2催化剂,这种占据作用很不明显.实验中还发现瞬态动力学研究中光生电子衰减较快  相似文献   
86.
建立了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云南昭通产天麻中天麻多糖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用于天麻多糖的含量测定时,供试品溶液在180min内显色稳定,RSD=0.351%(n=6);回收率在97.36%-100.88%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1.447%(n=6).本实验结果可靠,并且该法不受蛋白质的影响.通过回收率实验可知,本法所测多糖含量,准确率较高,重复性较好,且此法简便,灵敏.为其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并为天麻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太赫兹时域光谱的药物多组分同时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多组分药物混合物中药物活性成分(API)和药用辅料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用THz-TDS系统测量了无水茶碱、乳糖一水合物和硬脂酸镁三元药物混合物及对乙酰氨基酚、乳糖一水合物、微晶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四元药物混合物的太赫兹吸收光谱,并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两种多元校正方法分别建立了太赫兹吸收谱与多元混合物各组分含量的定量回归模型,同时获得了混合物中药物活性成分和药用辅料的含量。PLS回归取得更好结果,其中三元混合物两组分含量的PLS定量模型校正及预测相关系数R均高于0.98,四元混合物中对乙酰氨基酚、乳糖一水合物、微晶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含量的PLS定量模型校正及预测相关系数R均分别高于0.93,0.98,0.63和0.86。结果表明,THz-TD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能够实现对多元混合物成分含量的无损非破坏定量分析,在药物分析等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NAD+、NADP+、NADH、NADPH等四类烟酰胺类辅因子也被称为氧化还原辅因子,是维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驱动胞内许多分解与合成反应的重要分子。近年来,辅因子在生物转化系统中的作用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氧化还原辅因子更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文章综述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氧化还原辅因子代谢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总结最近发展的氧化还原辅因子代谢工程策略,讨论不同代谢工程策略对细胞氧化还原辅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在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辅因子代谢工程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9.
基于Schmitz理论的风叶气动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波  陈涛  王凡  刘艳 《应用力学学报》2012,29(2):225-228,245
应用Schmitz理论进行叶片气动设计,考虑了风力机叶片的气动损失,用Schmitz理论推导出风力机叶片的基本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并考虑了风力机在启动和空载时风力机的实际工作点偏离了设计点,对叶片的气动性能参数进行了修正。通过对200kW风力机的算例表明:随着叶片半径的增大,入流角逐渐减小;叶片弦长先增大后减小,修正后得到的风力机在非设计点处的推力、驱动力矩、功率与实际风力机的特性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90.
采集了287份汽车车身油漆样本,使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获取了940份油漆层光谱,对不同车型、颜色的汽车油漆的清漆层、面漆层、中涂层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光谱相似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同车型不同颜色的清漆层光谱相似度达到99.5%,部分相近车型的清漆层光谱高度相似;面漆层光谱因车型、颜色不同而差异较大,相似度在70%以下;中涂层的普通腻子光谱间的相似度在83.33%~96.91%,水基腻子光谱间的相似度在70.12%~96.44%;油漆中的金属成分会影响面漆层光谱的吸收特征;汽车油漆光谱随使用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