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化学   261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27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78篇
物理学   20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本文研究了3-(3′-吡啶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在POCl_3存在下与脂肪酸和芳香酸的缩合反应,制得24种新的3-(3′-吡啶基)-6-脂肪基/芳基均三唑并[3,4-b]-1,3,4-噻二唑,利用元素分析、IR、~1H NMR及MS方法确认了结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菌和除草试验。  相似文献   
142.
A multi-step process was used for prepa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ly ordered macroporous (3DOM) SiO2, in which fully accessible Ag nanoparticles are incorporated. The method involves the processes of assembly of polystyrene colloidal crystal, preparation of 3DOM SiO2, and incorporation of Ag nanoparticles within 3DOM SiO2 through in situ Tollens‘ reaction. XRD, SEM and EDXS determination show that the Ag particles deposited on the macroporous walls in nano dimen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wer concentration of silver ammoniate and for-maldehyde in the solution is favorable for forming a very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and uniform shape of nanoparticles. However,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more the loading times, the larger the possibility to form un-uniform particles. Ag nanoparticles can be sintered into larger and spheral particles by calcination at 600℃, but can resist sintering owing to their high dispersivity when loading amount is small. The study provided a simple approach to tailor Ag/3DOM SiO2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desired morphology and size of Ag particles within the macropores.  相似文献   
143.
共合成了13个含硅四配位二硫代磷酸酯和2个含硅四配位单硫代磷酸酯的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NMR,MS确定了新化合物结构。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个别化合物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4.
酚醛基电纺纤维的制备和分散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纺技术制备了酚醛纤维及碳纤维.用合成的甲阶酚醛(A-stage resol)和聚乙烯醇(PVA)在不同配比下进行电纺,然后经150℃固化处理1h,制得酚醛(PF)纤维.将PF和PVA质量比为1∶2的酚醛纤维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得到的纤维直径均小于200nm.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并比较了纤维的直径和分散形态.用红外光谱(IR)证实了,在600℃下热处理后的酚醛纤维为碳纤维,分散形态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5.
本文合成了六个1-(N-芳基呋喃甲酰胺)亚甲基-2,8,9-三氧杂-5-氮杂-1-硅杂三环[3.3.3.O~(1.5)]十一烷的化合物。合成方法简便,反应时间短.易于后处理.经元素分析,IR,~1H NMR,MS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并经化合物3的X射线晶格衍射分析确定了该类化合物的空间排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6.
松香酯主要是作为增粘剂树脂来使用[1],因具有石油树脂无法替代的"天然、无毒、多功能"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生产粘合剂、涂料、油墨等产品的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并可应用于油漆、造纸、肥皂、食品、医药、农药、电子工业等诸多领域.松香及其衍生物通常状态下是固体,作为增粘剂来使用一般是用有机溶剂溶解后添加到主剂中,生产粘合剂时使用量约占胶粘主剂的2%~7%,用量很大.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逐步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已成为国际主流.水性粘合剂将成为我国各类粘合剂中发展得最快的胶种.宋湛谦等[2]和南京林业大学的谢晖等[3]分别采用熔融逆相乳化法制备了低软化点松香酯乳液,用溶剂助溶乳化法和高压高温乳化法制备了高软化点松香酯乳液.但是,用溶剂助溶乳化法制得的乳液中残留有部分的有机溶剂.由于松香酯类具有特殊的环状结构、空间位阻很大,难以乳化,且分子的极性较大,即使被乳化又容易形成聚集体,稳定性差,使用商品乳化剂很难将松香酯形成稳定的O/W型乳液.因此开发研制松香酯乳化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7.
本文利用3-芳基-4-氨基-5-巯基-1,2,4-均三唑和苯甲酰异硫氰酸酯在无水丙酮中反应,得到一系列3-芳基-6-苯甲酰氨基均三唑并[3,4-b]-1,3,4-噻二唑,用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定了其结构,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制。并对其代表产物2h进行了初步的抗菌和除草实验。  相似文献   
148.
近年来 ,一些重要的有机染料探针在生物大分子光度分析、荧光分析和共振光散射分析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地应用[1,2 ] ,深入研究这些有机染料的结构和光谱特性 ,探讨这些有机染料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 ,对于筛选性能优良的分子光谱探针 ,设计更加灵敏简便的分子光谱检测器件 ,是现代分析化学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测定了偶氮胂Ⅱ (Arsenazo)、铬黑T(EriochromeblackT)、铬蓝黑 (EriochromeblueblackR)等 3种化合物的荧光光谱 ,并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AM1和PM3对3种化合物分子进行包括构型…  相似文献   
149.
报道了用1-溴代Silatrane合成1-烷酰氧基-2,8,9-三氧-5-氮-1-硅杂三环[3,3,3,0~(1.5]十一碳烷的新方法。讨论了反应条件对该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用各种方法确证了产物的结构,对某些化合物进行了抗癌活性实验。  相似文献   
150.
胶原纤维吸附材料除去茶多酚中的咖啡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皮胶原纤维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这种吸附材料对茶多酚中各组分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吸附材料能选择性地吸附EGCG、GCG和ECG,吸附率在90%以上;对C、EC和EGC的吸附率相对较低;对咖啡因的吸附率最小,只有11.24%.吸附后的产物经纯水淋洗和丙酮水溶液洗脱后,EGCG、GCG和ECG的总含量达到93.81%,回收率均在80%以上;而咖啡因的含量只有0.038%.进一步研究表明,皮胶原纤维吸附材料对茶多酚中不同组分的选择吸附能力与各组分的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