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582篇
化学   979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91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185篇
物理学   6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为溴代试剂,硫代硫酸钠为还原剂,通过羧基化、溴化和还原三步法,采用自由基反应的方式制备了溴功能化还原氧化石墨烯(rGOBr).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rGOBr的结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溴元素以共价键的形式分布在石墨烯表面.本方法原料来源广泛、操作简单且条件温和,为石墨烯的溴功能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2.
吸附树脂对微污染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性炭作为参照,从静态和动态吸附角度,利用3种吸附树脂对微污染水中代表性污染物氯仿、三氯乙烯、2,4-二氯苯酚和腐殖酸进行了吸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树脂对水溶液中有机物吸附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进一步提高吸附容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3.
<正>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behavior of composite modified double-base(CMDB) propellant containing cyclotrimethylene trinitramine(RDX) was studied via a Calvet microcalorimeter at five different heating rates.The activation energy(E) and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A) of two obvious exothermic processes were obtained by Kissinger's method and Ozawa's method.The entropy of activation(△A~≠),the enthalpy of activation(△H~≠),and the free energy of activation(△G~≠) of the first stage were calculated.To evaluate the thermal hazard of the RDX-CMDB propellant,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thermal explosion(T_b),the self acceleration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T_(SADT)),the adiabatic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increment(△T_(ad)) and the time-to-explosion of adiabatic system(t) were presented as 145.3℃,138.15℃,1634 K and 583.71 s(n=0) and 586.28 s(n=1),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14.
聚硅氧烷键合的离子液体用作高温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阴离子为二(三氟甲基磺酸酰)亚胺(NTf-2)的新型聚硅氧烷键合离子液体 ([PSOMIm][NTf2]),并采用静态涂渍法,制备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柱.该固定相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重测试显示,温度高于380 ℃后,[PSOMIm][NTf2]开始缓慢分解.色谱性能评价显示,此固定相对多种异构体和同系物均具有良好的分离选择性和高的热稳定性.对Grob试剂的分离结果表明,各种组分均能在柱上得到良好的分离且峰的对称性很好.此新型聚合物离子液体在高温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5.
用串联质谱碰撞室模拟大气环境研究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形成过程,实验发现,经离子-分子反应可以生成氯苯类化合物。 以中性苯与酰氯为反应物在离子源进行反应,在苯含量为4×10-3Pa、酰氯含量为4×10-4Pa时,氯苯的生成量为5×10-8Pa,远远高于背底浓度5×10-9Pa。对氯苯类化合物的形成,大气环境明显优于质谱环境,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气中经离子分子反应形成POPs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6.
聚炔、累积多烯与全碳环分子的模糊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关于分子模糊对称性的工作多属于模糊点对称性的研究, 关于模糊空间对称性探讨较少. 聚炔作为线状一维模糊周期分子, 我们曾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 虽然对于聚炔分子骨架的分析比较全面, 但由于繁冗的计算使我们对分子轨道(MO)模糊对称性的分析只限于少数典型分子. 本文将对不同的聚炔分子MO模糊对称性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包含不同碳原子数目的分子轨道模糊对称性参数值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此外我们还对一些相关体系分子的MO进行分析, 累积多烯分子虽然并非线型分子, 但其π-MO相关的碳原子处于线性位置, 可依模糊一维周期的G11体系处理. 按Born-Karman近似, 即n个单元的一维周期对称群与Cn点群同构, 本文还分析了相关的全碳环分子的MO的对称性和模糊对称性. 努力寻求与一维周期性相关的模糊对称性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7.
退火对TiO2薄膜形貌、结构及光学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熔融石英基片上制备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以及透过谱研究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气氛对TiO<,2>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气环境下退火,退火温度越.高,薄膜晶化越好,晶粒明显长大,温度高于700℃退火的薄膜,金红石相已明显形成.实验还发现,退火气氛对金红石相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拉曼光谱反应出Ar气氛退火,抑制了金红石晶相的发育,薄膜仍以锐钛矿相为主.Ar气氛退火的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比大气退火的要低,并且由透过率曲线推知:金红石的光学带隙约为2.8 eV,比锐钛矿的光学带隙小0.2 eV.  相似文献   
118.
两轴光电跟踪仪高仰角跟踪盲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轴准直误差、动态滞后误差两方面分析了采用俯仰轴叠加于方位轴光机座结构方式的光电跟踪仪在高俯仰角跟踪时的误差变化及由此导致的盲区问题,从轴准直误差和动态滞后误差两方面对高仰角跟踪盲区的形成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给出跟踪盲区随方位、俯仰角变化的的分布图形。从盲区分布图形可以看出:光电跟踪仪在性能一定的情况下,跟踪盲区随着仰角增大而增大,并结合直线航路给出这两种误差导致的跟踪盲区的计算方法。跟踪直线航路实验数据显示跟踪误差随着仰角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9.
使用不同的H_2/O_2化学反应机理和NO_x化学反应机理模拟了平面对冲火焰。通过和实验数据比较确定了最优的化学反应机理。使用该化学反应机理模拟了管形对冲火焰。通过对比平面拉伸火焰和管形拉伸火焰,突出了火焰曲率对H_2扩散火焰温度和NO排放的影响。分析显示正曲率提高火焰温度,负曲率降低火焰温度,由于NO生成对温度的敏感性,正曲率火焰的NO排放明显高于平面火焰,反之,负曲率火焰的NO排放大大低于平面火焰。  相似文献   
120.
A thermal control system (TCS) based on the resistance heating method is designed for the High Energy Detector (HED) on the 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 (HXMT). The ground-based experiments of the active thermal control for the HED with the TCS are performed in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range from -15 to 20 ℃ by utilizing the pulse width to monitor the interior temperature of a NaI(Tl) crystal.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I(Tl) crystal's interior temperature is from 17.4 to 21.7 ℃ whe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MT shell is controlled within (20±3) ℃ with the TCS in the interesting temperature range, and the energy resolution of the HED is maintained at 16.2% @ 122 keV, only a little worse than that of 16.0% obtained at 20 ℃. The averag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TCS for the HED with a low-emissivity shell is about 4.3 W,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