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524篇
化学   1033篇
晶体学   51篇
力学   118篇
综合类   67篇
数学   224篇
物理学   55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了3$M_{\odot}$AGB星中26Al核合成的网络计算和核反应率的灵敏度分析。结合最新的核反应率数据,建立了一个从碳到硅完整的核反应网络,计算了26Al的丰度。结果表明,26Al首先在AGB星中有效合成,随着核反应的进行,然后被一系列的核反应消耗。MgAl循环出现在26Al的网络中。我们将核反应网络中的主要核反应分为三类:(n, ${\rm{\gamma }}$),(p,${\rm{\gamma }}$)和($\alpha$, ${\rm{\gamma }}$),并对核反应率的灵敏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已经确定了每一类中最有影响的核反应,它们是25Mg(n, ${\rm{\gamma }}$)26Mg,25Mg(p, ${\rm{\gamma }}$)26Al,26Mg(p, ${\rm{\gamma }}$)27Al,21Ne(p, ${\rm{\gamma }}$)22Na,18O($\alpha$, ${\rm{\gamma }}$)22Ne和22Ne($\alpha$,${\rm{\gamma }}$)26Mg。在目前网络所涉及的所有核反应中,25Mg(p, ${\rm{\gamma }}$)26Al是对26Al的产量有最大的影响,它值得核实验物理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2.
本文基于CO2溶于水形成碳酸的原理,提出生物质电厂烟气强化水洗法,对生物质中水不溶AAEM(如有机AAEM、CaCO3及CaSO4等)进行有效脱除,从而抑制其燃烧过程的结渣沾污.实验结果表明,烟气强化水洗对生物质中Na、P、S、Cl、K、Ca等无机元素均有很好的脱除效果,且明显优于传统水洗,K和Ca的脱除率分别达到87%和40%.烟气强化水洗明显抑制了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灰的熔融结渣现象,灰的软化温度从原料灰的982℃提高到了1034℃.所以,烟气强化水洗是一种有效的抑制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结渣沾污的方法.而且,此方法也提出了一条生物质电厂烟气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3.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经水合肼还原得到石墨烯(RGO),通过浸渍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的镍基催化剂(Ni/RGO);对其催化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以碳纳米管(CNTs)和活性炭(AC)为载体负载的Ni基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由于催化剂的载体分别为RGO,CNTs和AC,所以Ni将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利用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BET)测试、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及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RGO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316 m~2/g),Ni在Ni/RGO上的颗粒尺寸(5.3 nm)小于其在Ni/CNTs(8.9 nm)和Ni/AC(11.6 nm)上的颗粒尺寸;该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中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4.
以DNA杂交双链为联接, 构建纳米金颗粒Core-satellites结构并激发等离子体耦合增强效应,利用Hg2+可与DNA中胸腺嘧啶T形成T-Hg2+-T特异性结构,研制了用于检测水中Hg2+的局域等离子体共振(LSPR)光纤传感器.待测溶液中的Hg2+能够引起富含T的DNA单链折叠,抑制DNA杂交反应,降低等离子体耦合强度,改变LSPR谐振波长.通过检测谐振波长红移变化,实现对Hg2+浓度的定量检测.本方法检测Hg2+的线性范围为5~150 nmol/L, 检出限为3.4 nmol/L (3σ). Zn2+、Mg2+、Pb2+等重金属离子对Hg2+检测无明显干扰作用.实际水样中Hg2+加样回收率为94.2%~105.4%,相对标准偏差<4.8%.  相似文献   
95.
考虑二次梯度项及动边界的双重介质低渗透油藏流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梅英  同登科 《力学季刊》2007,28(3):448-454
在传统试井模型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中根据弱可压缩流体的假设,忽略了二次梯度项,对于低渗透油藏这种方法是有疑问的.低渗透问题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流体的流动边界随着时间不断向外扩展.为了更好地研究双重介质低渗透油藏中流体的流动问题,考虑了二次梯度项及活动边界的影响,同时考虑了低渗透油藏的非达西渗流特征,建立了双重介质低渗透油藏流动模型.采用Douglas-Jones预估-校正差分方法获得了无限大地层定产量生产时模型的数值解,分别讨论了不同参数变化时压力的变化规律及活动边界随时间的传播规律,还分析了考虑和忽略二次梯度项影响时模型数值解之间的差异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做出了典型压力曲线图版,这些结果可用于实际试井分析.  相似文献   
96.
采空区的危害性评价是矿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难题之一。应用二维及三维有限单元法对某高速公路下伏一多层倾斜复杂地质条件老采空区的变形与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多层倾斜采空区对路基的危害性严重,必须对公路路基影响范围内的采空区部位进行处治。  相似文献   
97.
立交桥多跨连续梁复位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立交桥在长期使用中,弯桥处多跨连续梁发生横向滑移近40cm,为此对该梁进行顶升和横移的复位施工。使用位移传感器对多跨连续梁的顶升和降落进行监测和控制,同时使用应变片监测多跨连续梁的应力。监测结果表明,相邻桥墩处的连续梁最大竖向位移差在3.40~7.89mm之间,连续梁产生的最大附加应力在-2.06~1.78MPa之间,连续梁没有裂缝产生,从而确保了多跨连续梁在复位施工中的安全。同时对钢支架的应力进行监测,得出钢管混凝土柱始终处于严重偏心受压状态的结论。在长时间监测中,采取分段测试然后测试数据累加的方法,减小了应变仪连续使用中的漂移问题。该桥的监测方法也可以用于其它桥梁的施工中。  相似文献   
98.
"高分子物理"教育是以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面向工程教育的高分子物理课程面临着与理科教育不同的培养对象和不同的培养目标。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历程和教学改革为例,结合"高分子物理"自身的特点和定位,提出了"高分子物理"要在工程教育的各专业课程之间起桥梁作用,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分子物理课程。就目前工程教育的"高分子物理"面临的多元化就业和职业化课程的矛盾、工程教育和行业对接的矛盾、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深度和广度的矛盾、通选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缺乏有效结合的矛盾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
建立了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多氯联苯总量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经加速溶剂萃取,Bond ElutPCB SPE小柱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多氯联苯的总量,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4% ~106%,相对标准偏差为4.2% ~8.4%,多氯联苯总量的方法检出限为2.25 ng/g.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大部分土壤及沉积物样品中多氯联苯总量的快速筛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0.
利用重氮树脂(DR)中N2+的光解特性,通过罗丹明(B(RhB))对重氮树脂的接枝反应,得到了染料功能化的接枝聚合物DR-g-RhB,并由傅里叶红外光谱、1H-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确认了产物结构。结果表明DR-g-RhB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失重5%所对应的温度超过360°C。通过溶液涂敷法形成的薄膜在不同酸碱度溶液中的UV-Vis吸收光谱会随浸入时间产生规律性变化:在pH=7.0的水中,吸光值基本不随时间变化;而在pH=12.0的肼水溶液中,吸光值随时间先下降、再增加;但在酸中则持续增加,而且对盐酸(pH=2.0)的响应比对醋酸(pH=2.3)更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