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632篇
化学   1006篇
晶体学   85篇
力学   126篇
综合类   71篇
数学   294篇
物理学   7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4-硝基苯甲酰肼与芳醛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腙(2),2与丙酸酐脱水环化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42.
The composites with nano-particles of Ni-Fe alloys dispersed on the nano-layers of expanded graphite (EG) were prepared by the impregnation of EG with ethanol solutions of nickel and iron acetates, followed by drying and reduction in H2. The square nano-particles of Ni-Fe alloys with particle sizes of mainly 20~40 nm were found to be well spread on the layers of EG. The alloy nano-particles exhibited high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SE) fo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s at low frequencies due to their high magnetic conductivity. Since EG is electronically conductive and displayed high SE at high frequencies, the composites exhibited good SE at wide range of frequencies. The electric and magnetic conductivities of the composites could be monitored through regulating the loadings of alloy nano-particles on EG,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posites with 20%~40% of the alloys exhibited good SE. Specifically, the composite 27%Ni-3%Fe-EG showed the excellent SE from 66 to 110 dB at the frequencies from 300 kHz to 1.5 GHz.  相似文献   
43.
对非绝热波聚合体系进行了数学模拟, 将反应器尺寸与聚合波关联, 建立了非绝热条件下蔓延聚合波波速和最大波温的数学模型; 利用所建模型计算不同引发剂浓度、 不同环境温度、 不同试管直径下淀粉接枝聚合波的波速和波温, 并与实验测定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非绝热聚合波的数学模型对无相变体系的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对聚合波的发生条件及反应器尺寸的影响有很好的预见性; 另一方面, 对于存在相变及与环境有质量交换的波聚合体系, 所建模型的预测性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44.
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以聚吡唑硼酸盐、氨基酸为配体的钒氧配合物VO[phCH2CH(NH2)COO][HB(pz)3](1)和VO(3,5-Me2pz)[HB(3,5-Me2pz)3](CH3COO)(2).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它们的结构. 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 配合物1和2的热分解反应都是分两步进行的. 通过计算, 配合物1热分解的第一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成核与生长(n=1/4); 第二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化学反应. 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A/β)e-E/RT(1/4)(1-α)[-ln(1-α)]-3 和dα/dT=(A/β)e-E/RT(1-α)2. 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223.52 和331.94 kJ·mol-1; 指前因子ln(A/s-1)分别是49.67 和57.50. 配合物2 热分解的第一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化学反应; 第二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成核与生长(n=1/2). 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A/β)e-E/RT(1-α)2, 和dα/dT=(A/β)e-E/RT(1/2)(1-α)[-ln(1-α)]-1. 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300.56 和444.72 kJ·mol-1; 指前因子ln(A/s-1)分别是75.53 和92.50.  相似文献   
45.
利用自制的烟雾箱系统研究了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气相反应动力学. 实验过程中保证二乙胺和三乙胺浓度远远大于臭氧浓度, 使得实验在准一级条件下进行. 加入环己烷以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OH自由基对反应的影响. 在(298±1) K和1.01×105 Pa条件下, 测得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值分别为(1.33±0.15)×10-17和(8.20±1.01)×10-17 cm3·molecule-1·s-1. 与文献中已有的其它胺类的臭氧反应数据比较后发现, 臭氧与胺的反应可以用亲电反应机制来解释. 另外, 通过对比发现, 臭氧与三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要远远大于其与二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解释外场观测到的气溶胶相中二烷基胺盐较多的事实. 利用测得的速率常数和大气中臭氧浓度, 还估算了二乙胺和三乙胺与臭氧反应的大气寿命. 结果显示, 与臭氧的反应是二乙胺和三乙胺在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消除途径, 尤其是在污染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46.
Magnesium aluminium hydrotalcite (Mg-Al-HT) with molar ratio of Mg-to-Al of 3 to 1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infrared spectra (IR). The performances of Mg-Al-HT for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NOx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hydrotalcite for NOx was 1398.2mg/g, and it was higher than the acticarbon‘s.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depended on adsorp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Mg-Al-HT could be regenerat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had not changed markedly after three cycles.  相似文献   
47.
利用自制的烟雾箱系统研究了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气相反应动力学. 实验过程中保证二乙胺和三乙胺浓度远远大于臭氧浓度, 使得实验在准一级条件下进行. 加入环己烷以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OH自由基对反应的影响. 在(298±1) K和1.01×105 Pa条件下, 测得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值分别为(1.33±0.15)×10-17和(8.20±1.01)×10-17 cm3·molecule-1·s-1. 与文献中已有的其它胺类的臭氧反应数据比较后发现, 臭氧与胺的反应可以用亲电反应机制来解释. 另外, 通过对比发现, 臭氧与三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要远远大于其与二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解释外场观测到的气溶胶相中二烷基胺盐较多的事实. 利用测得的速率常数和大气中臭氧浓度, 还估算了二乙胺和三乙胺与臭氧反应的大气寿命. 结果显示, 与臭氧的反应是二乙胺和三乙胺在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消除途径, 尤其是在污染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48.
利用自制的烟雾箱系统研究了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气相反应动力学. 实验过程中保证二乙胺和三乙胺浓度远远大于臭氧浓度, 使得实验在准一级条件下进行. 加入环己烷以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OH自由基对反应的影响. 在(298±1) K和1.01×105 Pa条件下, 测得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值分别为(1.33±0.15)×10-17和(8.20±1.01)×10-17 cm3·molecule-1·s-1. 与文献中已有的其它胺类的臭氧反应数据比较后发现, 臭氧与胺的反应可以用亲电反应机制来解释. 另外, 通过对比发现, 臭氧与三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要远远大于其与二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解释外场观测到的气溶胶相中二烷基胺盐较多的事实. 利用测得的速率常数和大气中臭氧浓度, 还估算了二乙胺和三乙胺与臭氧反应的大气寿命. 结果显示, 与臭氧的反应是二乙胺和三乙胺在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消除途径, 尤其是在污染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49.
张成仁  王柳  葛燕丽  巨修练 《有机化学》2007,27(11):1432-1437
设计并以噁唑、苯并噁唑及1,3,4-噁二唑硫醇与卤代烃反应合成了14个硫醚类杂环化合物, 其中13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1H NMR谱、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采用MTT [3-(4,5-dimethylthiagol-2-yl)- 2,5-diphenyltetrogolium bromide]法对14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在10-5 mol/L 浓度下, 10个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0.
丁新腾  滕铸  葛羽 《有机化学》1989,9(3):257-258
作者曾报道过硼酸钠在醋酸溶液中可使芳氨基氧化成硝基;McKillop等曾报道将过硼酸钠用于官能团的氧化;Huestis曾报道在冰醋酸溶液中用过硼酸钠将芳胺氧化成偶氮苯。这些都表明过硼酸钠是一种优良的氧化剂,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氧化剂本身。价廉且其还原后所生成的硼酸钠易于处理和排放。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我们在此则报道一组以过硼酸钠为氧化剂,使芳胺氧化成氧化偶氮苯的条件。最近我们发现,在乙醇-磷酸体系中,过硼酸钠能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