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30篇
化学   383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99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248篇
物理学   57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本文描述了一种应用于自由电子激光结合高里德堡态氢原子飞行时间谱装置中的分光方法,以及该方法应用于小分子(如2S)光解动力学研究中的必要性. 拉曼-α辐射(121.6 nm),用作H原子产物探测的激光,是在Kr/Ar气介质中利用四波混频产生的. 利用透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四波混频后的混合光在经过一片离轴的氟化锂透镜后,121.6 nm的激光将会与212.6和845 nm在空间上分开. 在激光到达反应中心前利用挡板挡住212.6和845 nm的激光,只让121.6 nm的光经过反应中心,从而消除212.6 nm激光产生的背景信号对实验的干扰. 结合自由电子激光,成功地研究了H2S在122.95 nm波长下的光解动力学,采集到了产物时间飞行谱. 本文展示了转换得到的产物总平动能谱,解离机理与121.6 nm波长下的结果相似. 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分子在VUV波段进行光解动力学研究的难题,消除了这些分子在紫外光波段因为强烈吸收而产生的背景信号.  相似文献   
162.
163.
164.
尚义  牛富军  沈少华 《催化学报》2018,39(3):502-509
光催化水分解反应是解决当前世界范围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光催化分解水过程可以分为产氢和产氧两个半反应.产氧反应过程复杂,动力学缓慢,是光催化分解水的限速步骤,因此需要探索性能优异的水氧化催化剂(WOCs)来提高产氧半反应的效率.钒酸铋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光催化产氧领域.钒酸铋拥有合适的带宽(2.4 eV)以及较好的稳定性,但是其应用受到其严重的电子空穴复合率、较低的电荷传输能力以及较差的反应动力学的限制.以往研究表明,通过构建复合光催化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与传输,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因此,我们提出构建新型的BiVO_4/M(dca)_2(M=Co,Ni)复合体系,其中,BiVO_4作为光敏化剂,M(dca)_2作为水氧化催化剂.红外测试和紫外可见测试的结果表明,M(dca)_2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附着在BiVO_4表面,形成BiVO_4/M(dca)_2复合光催化剂体系.复合体系的产氧活性相较于纯BiVO_4有明显的提升.光催化产氧测试结果表明,BiVO_4/Co(dca)2和BiVO_4/Ni(dca)_2复合体系的产氧活性分别可达508.1和297.7μmol/(h·g),而纯BiVO_4的产氧活性只有252.2μmol/(h·g).进一步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BiVO_4/Co(dca)2复合体系在30 h的测试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活性.ICP-MS和XPS的表征结果证明了催化过程中分子催化剂良好的稳定性,排除了反应过程中生成氧化物进而促进产氧活性的可能.对该复合体系的一系列电化学表征证明,M(dca)_2有效改善了BiVO_4/电解液界面的电荷传输性能,从而促进了光催化产氧性能.其中,莫特-肖特基测试表明,M(dca)_2的加入增大了能带弯曲,提高了空穴传递的驱动力,阻抗谱的测试证明了复合体系具有较低的界面电阻,有利于载流子的迁移.通过对复合体系光生载流子分离和注入效率的表征,可以证明,在BiVO_4/M(dca)_2复合体系中,光生空穴能够有效地从BiVO_4迁移到M(dca)_2,进而参与光催化产氧反应并且光催化活性有明显的提升.其中,由于Co(dca)2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BiVO_4/电解质的水氧化反应动力学过程,其活性显著优于BiVO_4/Ni(dca)_2体系和纯BiVO_4.此外,基于实验结果和各项表征,我们进一步提出了BiVO_4/Co(dca)2光催化产氧反应的反应机理:光照条件下,BiVO_4中电子跃迁至导带,进而被牺牲剂消耗,而价带上的空穴则传递至分子催化剂进行化学反应,其中,分子催化的反应机理遵循水亲核攻击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5.
层状富锂材料具有超过250 mAh∙g−1的高可逆比容量,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最具商业化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层状富锂材料在实际应用之前仍需解决诸多挑战,如高电压氧释放、层状到岩盐相的结构变化、过渡金属离子迁移等结构劣化,并由此带来了较低的初始库伦效率、电压/容量的衰减以及循环寿命的不足。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层状富锂材料改性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综述全面介绍了层状富锂材料的结构、组分以及电化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对材料改性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详细介绍了体相掺杂、表面包覆、缺陷设计、离子交换和微结构调控等一系列改性策略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最终提出了高容量和长循环层状富锂材料和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6.
中国富硒食品的生产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硒的生物学作用和目前已经开发的富硒食品(富硒西瓜、富硒灵芝、富硒茶叶、富硒牛奶、富硒猪肉和富硒鸡蛋等)进行了概述。当前富硒食品的技术含量大多偏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价廉物美的富硒食品受市场欢迎,科学论证富硒食品的转化机制是今后科研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7.
通过对大气采样器流量示值误差进行计量检定发现,是否有吸收负栽检定结果差别较大,而计量检定规程并没有详细说明,因此对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68.
在检测β-四(羧基苯氧基)锌酞菁(p-HPcZn)光敏性能的基础上,利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p-HPcZn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 DNA)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HPcZn能以嵌插的形式与CT DNA发生作用;无论是在有氧或是在无氧的条件下,p-HPcZn对CT DNA的光敏损伤能力均高于血卟咻.  相似文献   
169.
芳环硝化反应中碳—碳键的断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一例特殊的苯环硝化反应:在硝酸铝作为硝化试剂的条件下,硝化反应是发生在取代烷基与硝基之间而不是苯环上质子与硝基之间。  相似文献   
170.
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碳酸镧吸附前后溶液中的DNA含量,并计算了DNA的吸附率.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吸附DNA前后固相的变化.结果表明,碳酸镧对DNA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且该过程对碳酸镧晶型未产生明显影响.通过对吸附条件的考察,发现DNA的吸附率随pH值升高而降低.最后通过磷酸二氢钾作为洗脱液将吸附的DNA回收,洗脱液中镧离子含量低于0.1×10~(-6)mol/L,对DNA的后期使用无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