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306篇
化学   526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82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205篇
物理学   5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镧系与二甘醇-二-(邻羟基苯基)醚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合成14种镧系高氯酸盐及硝酸盐分别与二甘醇-二-(邻羟基苯基)醚(记为EO_2(HOP)_2,EO=ethylene oxide,HOP为邻羟基苯基)形成的新配合物,确证组成为Ln(ClO_4)_3·EO_2(HOP)_2·nH_2O(Ln:La-Eu,n=10,Ln:Gd,Dy-Tm,Y,n=7),La_3(NO_3)_9·(EO_2(HOP)_2)_2·3H_2O及La(ClO_4)_2·EO_2H(OP)_25H_2O。文中研究了配合物红外,紫外、~1HNMR谱及~(13)C纵向弛豫时间T_1等,并讨论了共存阴离子、溶剂及配体不同端基对成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铅系弛豫铁电陶瓷钨铁酸铅Pb(Fe2/3W1/3)O3(PFW)是一种重要的介电材料,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8000)和较低的烧结温度(小于900℃),适用于制备低烧高介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犤1~4犦。在传统氧化物法合成PFW的过程中,易生成恶化介电性能的钨酸铅(PbWO4或Pb2WO5)或焦绿石相(Pb2FeWO6)等其他相犤3,4犦。尽管通过加入过量5%的Fe2O3可以消除这些其他相,但因含较多的变价铁离子(Fe3+和Fe2+)而产生介电老化的缺点犤5犦。虽然二次合成法被广泛用于制备铅系弛豫铁电陶瓷犤6犦,但对制备PFW陶瓷的效果并不明显,仍有少量的钨酸铅PbWO4存在,并且预烧…  相似文献   
23.
过渡金属配合物阴离子嵌人聚吡咯膜电极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在水溶液中制备出Fe(CN)_6~(4-)嵌入的聚吡咯膜修饰电极, 电极具有稳定的Fe(CN)_6~(4-)/Fe(CN)_6~(3-)电化学响应, 其氧化、还原电位与电解质溶液中H~+浓度有关。借助XPS、IR和ESR方法对聚合物膜结构进行表征, 探讨嵌入物种Fe(CN)_6~(n-)和聚吡咯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出一种可能的轨道相互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24.
在目前的聚合物膜修饰电极领域中引起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这是因为用离子交换方法可将许多电化学或电催化活性的阳离子物种固定于Nafion膜中,构成具有离子导电功能和特定电化学性质的膜合物膜修饰电极。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道π-二苯铬(O)催化聚合全氟丁炔-2,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全氟丁炔-2。它不溶于任何溶剂,对浓硝酸、浓硫酸和浓碱十分稳定。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和差动扫描量热法分析的结果表明它在空气中非常稳定,470℃时尚不发生氧化分解。在空气中聚全氟丁炔-2的热裂解活化能为56.5千卡/克分子。当聚合反应在甲苯溶液中进行时,用气液色谱检测到从π-二苯铬(O)分子失掉的苯分子。我们初步推测了聚合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6.
铝酸钠和含硅铝酸钠溶液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铝酸钠和硅铝酸钠溶液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粘度、表面张力、丁达尔现象和聚沉等光谱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测定,分析了硅在铝酸钠溶液中的行为.认为硅主要是取代Al-O-Al结构中的Al,形成Al-O-Si结构和Al-O-Si-O-Al-O结构等多种形式硅氧铝键以及由氢键相连的大分子结构.这种结构直接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表现为随硅含量增加表面张力增加,粘度上升,具有丁达尔现象等.说明含硅铝酸钠溶液中存在大分子的胶性基团,属于无机高分子溶液,这种网络状"大分子"结构是硅铝酸钠溶液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在玻碳基底上沉积Pt和Pd,在以CO和SCN-为探针分子的电化学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异常红外光学行为,其中包括吸附物种的谱带方向倒反以及谱峰强度显著增强等.  相似文献   
28.
Influenza A viruses of different subtypes isolated in different years and from differentparts of China were examined for temperature-sensitiveness (ts ) in their early egg passages.The validity of ts character has been confirmed by ti1e results of parallel tests in chickembryos and in cell cultures. From 12 strains of the old H1N1 subtype isolated between1949 and 1957, no ts strain was detected. Two out of 6 strains of new H1N1 isolated afterFebruary 1979 were found to be ts. For the H3N2 subtype, only 8 out of 23 strainsisolated between 1968 and 1978 were ts, but the proportion increased abruptly to 13 out of15 strains isolated in 1979--1980. We also found 6 out of 16 strains of the R2N2 subtypeto be ts. Two H2N2 and one H3N2 strains examined were found to be composed of mixedts and ts~ particles. By rocombination- complementation test against 7 standard ts strains ofWSN virus with known genetic lesions, the ts lesion of the H3N2 strain Hong Kong/8/68was located on the nucleoprotein gene, whereas that of the H1N1 strain Tianjin/78/77 waslocated on the matrix protein gene.  相似文献   
29.
锗桥连茚及取代茚配体相继与丁基锂及ZrCl4作用, 生成锗桥连茚基及取代茚基锆化合物Me2Ge(2-R1-4-R2-Ind)2ZrCl2[R1= R2= H(1); R1= Me, R2= H(2); R1= Me, R2= Ph(3)]. 化合物 1-3均为内消旋和外消旋异构体的混合物, 通过多次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和2的纯外消旋异构体及化合物3的内消旋异构体. 由元素分析和 1H NMR 谱表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研究了在甲基铝氧烷(MAO)的助催化下, 化合物1-3对乙烯和丙烯聚合的催化性能. 由锗桥连茚基化合物1-3得到的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比一般茂金属催化剂略宽. 内消旋和外消旋异构体的混合物(3)由于两个催化活性中心不等同而使得到的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相当宽. 外消旋异构体1和2催化丙烯聚合得到高等规聚丙烯.  相似文献   
30.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原位FTIR反射光谱方法,研究了丙三醇在Pt电极上的氧化过程。结果指出,丙三醇的氧化是一个复杂的表面过程,其间包括脱水、吸附、解离等步骤.根据CV和红外实验数据,本文提出了Pt电极上丙三醇解离吸附的表面反应机理和不同电位下丙三醇氧化的分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