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化学   49篇
力学   2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阳离子交换富集/ICP-MS测定高纯硒中13种杂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阳离子交换富集预处理/ICP-MS法测定高纯硒中多种杂质,建立了高纯硒中Mg、Al、Ti等13种杂质的分析方法.测定下限达到0.02~0.2μg/g.测定高纯硒样品,相时标准偏差2.5% ~22%;加标回收率为80%~110%.  相似文献   
32.
卤代异羟肟酸钴(Ⅱ)配合物催化氧化二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气为氧源,一系列卤代异羟肟酸钴(Ⅱ)配合物(CoL21~CoL29)为催化剂,研究了其液相氧化对二甲苯生成对甲苯甲酸的性能和规律,比较了配合物中引入卤原子的种类与位置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考察了氯代异羟肟酸钴(Ⅱ)配合物CoL23催化氧化不同配比的混合二甲苯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10℃、催化剂浓度为1.0 mmol/L、空气流速为2.4 L/L/min的条件下,1.5 h内二氯代异羟肟酸配体的钴(Ⅱ)配合物的催化活性顺序是CoL23>CoL24>CoL27>CoL25>CoL26,1.5~4 h的催化活性顺序是CoL23>CoL24>COL24>CoL25>CoL26单卤代异羟肟酸配体的钴(Ⅱ)配合物催化活性顺序是CoL29>CoL28>CoL21.当混合二甲苯中各异构体比例为5:3:2(对:邻:间)时,反应有较高的选择性,并能析出纯度达96.7%的对甲苯甲酸固体.  相似文献   
33.
环丙唑醇的新合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丙唑醇(Cyproconazole,5)化学名称为(2RS,3RS;2RS,3SR)-2-(4-氯苯基)-3-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它是麦角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可防治谷类和咖啡锈病,谷类、果树和葡萄白粉病,花生、甜菜叶斑病,苹果黑星病和花生白腐病[1-2].基于环丙唑醇高效、低毒、广谱性等特点,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因而对其合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3-PRS并联机器人惯量耦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冬  吴军  王立平  刘辛军 《力学学报》2016,48(4):804-812
惯量是影响机器人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并联机器人因其多支链耦合的结构特点,关节空间各驱动轴出现惯量耦合的动力学特性,在高速、高加速度运动时易引起控制超调、振动等现象,破坏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因此研究并联机器人惯量耦合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3-PRS 并联机器人为例,通过虚功原理求得惯量矩阵,提出惯量耦合指标,该耦合指标表征了并联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不同位姿时各驱动轴的耦合惯量大小,并给出了该耦合指标在机器人工作空间内的分布规律. 进一步在一台3-PRS 并联机器人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耦合惯量会改变驱动轴负载,负载的改变将最终影响动态性能. 同时各驱动轴的负载变化量随着惯量耦合指标的变大而变大,与理论分析有较好的一致性. 研究成果可帮助评价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耦合特性,并可用于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参数优化及伺服参数调试以提高机器人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35.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成功制备氟硅共掺杂类金刚石薄膜,采用Raman,XPS对膜层结构与成分进行表征.采用划痕仪对膜层的结合力进行了测试.摩擦测试结果显示,在载荷范围为1~6 N时,膜层具有低摩擦系数(0.05~0.1);在载荷大于6 N时,摩擦系数在0.2~0.27之间.对偶磨斑的光学照片显示,在低载下(1~6 N),磨斑上存在明显的转移膜,转移膜导致膜层具有低摩擦系数;在高载下,磨合期磨斑上存在稳定的转移膜,对应于磨合期的低摩擦系数.然而在磨合期后,磨斑表面转移膜消失,结果导致高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36.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Ti掺杂的类金刚石(Ti-DLC)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薄膜结构和断面致密度进行了分析.用球盘式往复摩擦试验机考察了薄膜与以聚a-烯烃(PAO)为基础油,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TD)衍生物作为添加剂复合后的摩擦学性能,同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摩擦后的磨痕进行元素分析,并进行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添加剂分子DMTD分子以巯基S作为吸附点吸附在摩擦界面,扩散是吸附的控制因素,吸附过程跟表面的覆盖度无关,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后讨论了液体添加剂分子在DLC表面的吸附过程和气体分子吸附过程不同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7.
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其真空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剥离法制备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MoS_2)片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类石墨烯二硫化钼的结构.利用真空摩擦试验机测试了含类石墨烯MoS_2添加剂离子液体(IL-MoS_2)的摩擦学性能并与纯离子液体(IL)进行了对比.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斑处的形貌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了IL-MoS_2摩擦前后的化学状态,并对润滑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化学剥离法成功制备了类石墨烯MoS_2,这种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得的类石墨烯MoS_2面积大,质量好,能保持二硫化钼固有的结构.IL-MoS_2对钢/钢摩擦副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作用;摩擦过程中,纳米尺寸的二硫化钼吸附在钢/钢摩擦副界面形成了保护层,避免摩擦副的直接接触,降低摩擦磨损.  相似文献   
38.
为了加强基层地质灾害管理部门的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和开展全民群测群防工作,基于WebGIS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管理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了面向服务的县级地质灾害管理系统,能够满足面向基层地质灾害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该系统采用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拓扑结构,既能保证数据更新的便捷性,又能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同时可为基层地质灾害管理部门、地质灾害调查人员及社会公众等应用对象提供地质灾害动态信息管理、灾害发生应急指挥、灾害调查自动化办公、灾害信息查询及预警发布等多元服务;既满足了基层地质灾害管理与防治工作的需求,又能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该系统已在浙江省文成县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9.
多烷基环戊烷/有机硅烷双层膜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别在羟基化硅片表面制备了多烷基环戊烷单组分润滑膜(MACs)、(3-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自组装膜(APS-SAMs)和多烷基环戊烷/(3-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双层润滑膜(MACs-APS),对比研究了不同润滑防护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载荷0.1N、频率1Hz下,与APS-SAMs和MACs单组分膜相比,MACs-APS双层膜在保持较低摩擦系数的基础上,其耐磨性能显著提高,在失效前未发生明显磨损.在所制备的这种双层润滑薄膜体系中,流动性较好的MACs分子镶嵌在固定相APS-SAMs的网络中,因而产生较好的复合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40.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的操作方法,教科书和实验操作规范中一直强调使用灯的外焰加热,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使用外焰加热并不是效率最高的,因此,对酒精灯加热试管的方法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探讨了酒精灯火焰温度和加热效率的关系,提出了不同于教科书中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