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志龙  王楠 《化学教育》1994,15(11):40-42
1.下列仪器不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 A.烧瓶B.试管C.增涡D.蒸发皿 2.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将锌粉放入竖直的试管中 B.实验剩余的盐酸倒回原试剂瓶中 C.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D.碳酸氢馁受热分解的试管底部略高  相似文献   

2.
陆英麟 《化学教育》1999,20(4):37-37
高一化学课本中,铁跟硫反应演示实验:把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装入试管,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精灯加热铁、硫混合物。  相似文献   

3.
王志成 《化学教育》1984,5(4):40-40
将一支大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底部,在试口吹气,使其鼓出。再在试管中部加热,也使其鼓出(如图)。实验时,在试管底部凸处装KClO3,中部凸处装MnO2,并取配有平头滴管(内装MnO2伸入试管底部)和导气管的双孔橡胶塞,塞紧试管口。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后,于中部MnO2处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气管口检验,木条不能复燃,说明MnO2受热无氧气产生。然后将酒精灯移至KClO2处加热至溶化,再做检验,说明有少量氧气产生。  相似文献   

4.
在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中所介绍的甲醛的制备方法不外乎是,把赤热的铜质螺丝圈多次浸入盛甲醇的试管中;或者使甲醇的蒸气通过装在耐热管中的铜网。第一个方法不大有效,而第二个方法常常由于缺乏耐热管而不能办到;此外,用普通的酒精灯加热耐热管使反应开始是非常困难的。这个可以用普通实验的玻璃管来进行实验,做得简单却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5.
目前,多数微波辅助化学合成实验是基于家用微波炉进行的,但是存在两大问题:加热不均匀以及加热效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使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多试管结构,通过改变试管位置和试管厚度,便可改善水在家用微波炉中的加热效率和温度分布均匀性。这里对加热30ml水和60ml水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单试管,此多试管结构对30ml水的加热均匀性和加热效率的提升值分别为97.6%和7.1%,对60ml水的加热均匀性和加热效率提升值分别为98.2%和9.2%。之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了其正确性。因为水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种重要溶剂,且稀水溶液与纯水的介电常数相差不大,所以这种多试管结构对稀水溶液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6.
秦丙昌 《化学教育》2010,31(4):75-76
为了解决无水乙酸钠和氢氧化钠、生石灰共热制备甲烷时反应混合物腐蚀试管的问题,用铜片制作了一种与试管配套的船形反应器,简称小铜船。做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放到小铜船内,再将小铜船置于试管内,外用酒精灯加热。该方法不仅保护了试管,而且甲烷产率还有进一步提高,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几种现代技术,定量测量酒精灯火焰各部分温度,由“接触式”测量到“非接触式”测量,实现了“测量点”的温度到“二维温度场”和“三维温度场”。2种测量方法结果显示:内焰温度最高,外焰次之,焰心最低,与化学教科书结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教材用灼烧火柴梗的方法来探究酒精灯3层火焰温度高低,而近年来出现的高温传感技术测出的酒精灯3层火焰温度高低跟传统教材不一致,到底哪种观点正确?由于高温传感技术目前只有少数单位拥有,不知传感技术在测定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时探头是如何避开外焰的干扰的?笔者用灼烧玻璃管的方法来进行探究比较了酒精灯外焰和内焰的温度,并拍摄了照片,得出了与教材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取少量的氧化铜粉末放在乳钵内研成很细的粉末,倒入试管内再滴入四五滴水,轻轻摇动放在酒精灯上边烤边转动,待水份蒸发于后氧化铜则薄薄的贴在管壁上。 (二)实验: 当教师讲到氢气的还原性质时,将盛有氧化铜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继续加热,约一分钟后,将启普发生器上导管的夹子打开,把导管插入试管底部,则见管壁上有浅红色的光辉出现,这时黑色的氧化铜已被氢气  相似文献   

10.
胥光勇 《化学教育》1994,15(12):26-27
现行的中学和中师教科书里,用酒精灯加热口缘上放置了烧瓶的烧杯,作为实验装置;以观察碘变成紫色蒸气及其在烧瓶底上凝华成碘须,来阐明碘的升华性质及升华概念。  相似文献   

11.
为防止氨气与空气混和受热发生爆炸,在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中,要求先通氢气以排除试管里的空气,再加热氧化铜。还原完毕,先撒去酒精灯,还要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以防止还原成的金属铜,遇到空气再被氧化为氧化铜。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求先加热玻璃管里的氧化铜粉末,再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停止加热后,不再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这是因为:一氧化碳是极毒的气体,装置和无毒的氢气不同,操作也必然不相同;再者,一氧化碳虽也有易燃,易爆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高增尊 《化学教育》1984,5(6):48-48
按图组装仪器,先给滴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锥形瓶中放入石灰石,广口瓶、大烧杯中分别盛约1/2体积的水,大试管中加入15毫升氨化食盐溶液,并检查气密性。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使水温上升至36。C。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保持在此温度下,旋动滴液漏斗的旋塞,给锥形瓶里放入稀盐酸,与石灰石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经过洗瓶,通入氨化食盐溶液中,约3分钟左右,在大试管中即有大量碳酸.  相似文献   

13.
在化学实验中,用酒精灯给反应体系加热是中学化学的基本操作之一。但由于加热装置离铁架台远近、高低各有不同,而酒精灯不能随意调节距离,常用垫示块等方法去调节酒精灯的位置,操作起来极不方便。因此我设计了可调加热装置。  相似文献   

14.
姚亮 《化学教育》1984,5(2):39-41
氢气在空气中爆炸实验初中课本中介绍的氢气爆炸实验,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氢气很容易跑掉,往往使实验不能成功,现介绍一种较容易成功的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见图1、2。内套管取一支小试管(管径不超过1.5cm)用塞子塞住后,用酒精灯火焰穿过石棉网(或青瓦片)的小孔而成的尖火焰,加热小试管离试僻底2cm处处等烧红处开孔后,冷却之,在沙轮上将孔磨光。  相似文献   

15.
朱荫牛 《化学教育》1984,5(4):35-35
若按中山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实验》课本第91页微溶性锂盐的实验方法进行,往往得不到碳酸锂和磷酸锂的白色沉淀。现对这一实验做了一点改进。一、碳酸锂沉淀生成实验改进[方法一] 将1M LiCl溶液1ml和0.5M Na2CO3溶液1ml混合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近沸,并用玻璃棒磨擦试管内壁,这时会出现大量沉淀。因为Li2CO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加热降低了沉淀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6.
陆英麟 《化学教育》1995,16(7):32-32
取一支大试管,加入1g五氧化二磷(粉末或已吸水呈粘稠状的都可以),沿试管内壁慢慢地加入约5m1乙醇,再往试管加入几粒碎玻片,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给反应混合物加热,片刻后,就产生大量乙烯气体。  相似文献   

17.
陆新元 《化学教育》2003,24(3):42-42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5-7]: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待石蕊试液颜色变化后停止通人二氧化碳,取少量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观察石蕊颜色的变化(图1)。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 ,1995年版第一册第四章碱金属的教学中 ,我设计了几个实验 :1 长期保留金属钠光泽的实验金属钠在空气中刚切开很快就变暗 ,不容易看到其“庐山真面目”。为了让学生都看到其“真容” ,首先我在 18× 2 0 0mm的试管里加入 4mL排除空气的液体石蜡 (对石蜡预先加热数分钟 )。跟着迅速投入切去表面氧化膜的金属钠约为 2 g。对试管微热至金属钠熔成小球状。跟着插入 15× 15 0mm小试管 ,并紧压底部。这时金属钠被压成薄层在两试管内外壁之间。移开酒精灯 ,金属钠即冷却凝固成薄块。少许液体石蜡一…  相似文献   

19.
康丽  刘娜  许春丽 《化学教育》2017,38(5):66-67
通过分析高中化学教材中实验的不足及相关文献报道,运用注射器、洗耳球、试管、酒精灯等简单仪器,设计了一套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的实验装置,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0.
(1)试管装着不多的物质加热时,常因火焰和试管接触的部位不正确使试管破裂(图1)。正确操作方法是,火焰接触部位应该比管内液面为低;尤其是为了促进固态物质溶解而加热的时候,在溶解没有完全时,更不可把火焰接触到管内液面以上。并应该把试管不断地摇动(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