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117篇
力学   2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112.
最高阶元素个数不同的有限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讨论了当群 G 的某 r 阶元素的集合 M_r(G)只含两个元素时 G 的性质,然后给出了当群 G 的最高阶元素的集合 M(G)只含两个元素时群 G 的一个刻划,最后得到了当|M(G)|为奇数或不大于4时,群 G 为超可解;当|M(G)|=2p,p 为素数,G 为可解群.  相似文献   
113.
我们从《高等数学》上册里已经知道:若是内的连续函数,则积分些关于积分上限的函数方程,关键是要建立一些恰当的微分方程,然后再利用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去解函数方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初始条件隐含在积分上限的函数方程中。例1设f(x)在[0,+co)内连续,且会解由八x)在【0,+co)内连续,从所给函数方程表达式可知,人工)可导。从而有;n,、。11_l__。,、一..—。,一、-———。。。广(x)一月会·2到·2,有f()ZC/”。又f()一1,有Czl即f()一e‘“。“—”“\2一)—””“”—”一“—“”””“’n—。。…  相似文献   
114.
高分子胶束具有低临界胶束浓度(CMC)、稳定性高等优点,在药物输送和药物控制缓释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1].在生物体内应用对高分子胶束的生理相容性和无毒副作用的要求是关键点.有机硅具有的生理相容性、无毒副作用,是其它纯碳骨架聚合物所不能比拟的[2].因此,合成基于聚硅氧烷的两亲性共聚物以及利用它们制备胶束的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本文以侧基带环氧基团的聚硅氧烷和亲水性大分子单体通过环氧基团的开环反应制得两亲性共聚物,并通过荧光光谱和激光光散射研究了两亲性共聚物的胶束化行为.  相似文献   
115.
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兽药(包括兽药添加剂)在降低动物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饲料利用率、促生长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但是养殖业者往往热衷于提高动物性产品的产量,而忽视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兽  相似文献   
116.
无规-类接枝共聚物(SFG)由大分子单体-己内酯改性丙烯酸酯(FA)、亲油性单体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所得,SFG与聚苯乙烯在甲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形成核壳结构纳米胶束,进一步对PGMA壳进行化学交联。最终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动态激光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显示SFG自组装形成了窄分布的纳米微球,微球粒径在100~200nm之间。  相似文献   
117.
高浓度丙烯酸酯类微凝胶分散液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微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浓度高达30wt%的丙烯酸酯类微凝胶,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和微乳液浓度对微凝胶粒径及分布的影响,以及交联剂用量对微凝胶二甲苯分散液的流变行为的影响。利用制备的微凝胶对高固体份羟基丙烯酸树脂进行了改性。实验结果表明,微凝胶改性的树脂具有显著的切力变稀现象。  相似文献   
118.
以分步连续沉淀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FeMnCu/ZnO复合氧化物合成低碳醇催化剂,对其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并用ICP、XRD、BET、H2-TP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沉淀方法不同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T503K、P=8.0MPa,GHSV=8000h-1,H2/CO=2(体积比)的条件下, 分步沉淀法制备的FeMnCu/ZnO催化剂醇的收率和C2+OH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其中“Fe atop Cu”催化剂醇的收率最高,达到0.26g/mLcat·h,同时“Fe atop Cu”催化剂C2+OH的质量分数也最高,可达31.72%。XRD研究表明,分步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促进了CuO和ZnO的分散,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BET测试结果表明,分步沉淀法有扩孔的作用,有利于长链醇的生成。TPR研究发现,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Cu物种较难还原,这是共沉淀催化剂合成醇性能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9.
由大分子单体法制得了聚醋酸乙烯酯接枝聚苯乙烯(PVAc-g-PSt)微球,使该微球在碱性条件下醇解形成了聚乙烯醇接枝聚苯乙烯(PVA-g-PSt)微球.经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PVA-g-PSt微球表层组成的表征,发现微球具有以PVA为壳、PSt为核的核壳结构.进而利用汽巴蓝F3GA(CB)与PVA-g-PSt微球进行亲核反应,制得了CB功能化的PVA-g-PSt微球,由元素分析定量出了固定在微球表面的CB含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粒径与形态进行了表征,发现微球表面在CB功能化后变得相对粗糙,粒径大小基本保持不变,但形态更加规整.比较了3种不同微球对蛋白质的吸附,考察了吸附动力学和影响吸附的因素,发现起始牛血清蛋白(BSA)浓度、pH值、离子强度对微球吸附BSA有明显的影响,并利用Zeta电位探讨了微球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最后用硫氰酸钠(NaSCN)进行解吸,计算解吸率最高可达到95.7%,该CB功能化微球可以重复利用,吸附率仅减少5.3%.  相似文献   
120.
多杀菌素及其光照降解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级质谱研究了多杀菌素的质谱断裂规律, 应用串联质谱选择反应检测技术考察了光照条件下多杀菌素的降解程度,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手段分析了多杀菌素降解产物, 并推断了主要降解产物的结构. 结果表明, 多杀菌素17碳上的福乐糖胺容易失去, 三氧甲基鼠李糖很稳定; 多杀菌素浓度随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在照射484 min后, 降解率达到70%左右, 形成11种降解产物, 这些降解产物是多杀菌素A或D经氧化、还原及水解等反应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