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68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0篇
物理学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11.
明清时期官窑颜色釉瓷是我国古代名瓷的优秀代表,然而由于官窑霁蓝釉瓷生产、使用制度严格,样品极为珍稀,故研究内容较少。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和色差计,较系统地测试了17件明清官窑霁蓝釉瓷的化学组成和色度值,初步揭示了不同时期官窑霁蓝釉的组成、配方和色度特征。结果表明,明代霁蓝釉所用着色矿物锰含量高于清代,釉灰用量、明度值均低于清代,发色更为沉稳、凝重;明代瓷胎配方组成中所用瓷石含量高于清代。  相似文献   
112.
柱状流作为横管降膜流动的主要流型之一,因其流态稳定、润湿管壁效果好,传热系数较高等优点而常见于多种蒸发器的流型中。为了研究相邻液柱在管外铺展成膜的流动叠加过程和液膜在管外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相邻液柱的降膜流动三维物理模型。结果表明:相邻液柱在在下落至管壁后各自沿着横管轴向铺展润湿管壁,两侧液膜在轴向中间位置发生交汇叠加;中间位置处的液膜厚度值能达到平稳区域的2-3倍且越靠近轴向中间位置处液膜厚度值越大。  相似文献   
113.
微尺度流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综述了当前微尺度流动研究的进展,对由于尺度微小化所带来的有别于宏观尺度流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在微尺度流动问题中必须注意的一些因素,例如,尺度划分与连续介质假设的适用范围,表面效应,稀薄性与压缩性的作用,以及流动通道壁面的影响.最后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4.
以原子簇Zn_4O_4模型,用量子化学的从头算方法与补偿方法(counterpoise )相结合研究了一氧化碳在氧化锌极化表面Zn-ZnO(0001)和O-ZnO(000-1)及在非极 化(10-10)表面的吸附态和吸附键能。研究表明,无论锌离子以何种方式出现在 晶体表面,锌离子都是较强的活化吸附中心,CO的碳原子向内的吸附键最强。这一 结论与宏观实验测试的结果相一致,尽管宏观实验测试的结果在上述不同晶体表在 相近的CO脱附热。这种不同氧化锌晶体表面有相近的CO脱附热的现象是由于晶体表 面存在固有的晶体缺陷-表面层阶梯造成的。补偿方法,主要用于计算不同活化吸 附点的吸附质与吸附剂的弱作用。以Zn_4O_4为模型,以氧离子为活化吸附位,对 CO在氧化锌表面的计算结果表明,当CO分子垂直于晶体表面显排斥作用,当CO分子 平行于晶体表面仅有弱的吸附键。  相似文献   
115.
(Y,Gd)BO3:Eu的真空紫外光谱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由于等离子体平板显示(PDP)技术的需要,对真空紫外(VUV)光激发的荧光粉的研究成为发光材料领域中的一个新方向[1~3]. 由于技术和实验仪器等方面的原因[4], 以往人们对稀土发光材料VUV区的研究很少, 缺乏对其光谱和能级的完整认识. 另外, 稀土离子Gd3+在荧光粉的能量传递中具有特殊作用, 一些含Gd3+的发光材料在VUV区发光效率很高, 例如, (Y,Gd)BO3:Eu在VUV区的发光效率比YBO3:Eu提高了20%, 比Y2O3:Eu提高了1.8倍, 与其它红粉相比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4,5]. 但目前对于(Y,Gd)BO3:Eu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紫外可见区[6], 因此, 深入研究(Y,Gd)BO3:Eu的真空紫外光谱特性, 对于发展PDP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6.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 Y1.95-xGdxSiO5:Eu0.05(x=0.6mol%)荧光体。结构测定表明所合成的荧光体为单斜晶系的X2型Y2SiO5相,空间群为B2/b。真空紫外光谱表明:随着Gd3+含量的增加,在192um附近,出现了Gd+的激发峰,且此峰的强度随着Gd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位于150~185nm之间的基质吸收带的强度也增大;而位于200~300nm之间的Eu的电行迁移带的强度却随着Gd3+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7.
空泡的演化和水动力特征的预测在航行体发射的设计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参数预测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快速预测航行体水下发射过程的尾部压力的复杂变化, 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深度学习网络.该网络模型以一维卷积网络(1DCNN)为基础,构建了一种编码-解码型网络结构,通过不同的采样频率将原始数据分解为光滑部分和脉动部分,进而训练低保真度的大尺度网络和高保真度的小尺度网络.从而实现对不同物理过程的响应和捕捉.首先,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发射条件下的尾部压力曲线,并结合空泡的理论机理构建了具有物理性的输入数据集.其次,将数据集进行分解处理,分别训练了两个尺度的深度学习网络. 最终将两组输出数据整合在一起,建立了底部压力预测模型.并通过测试和验证说明本文提出的多尺度网络对于多种常见的发射条件,能够实现航行体受力特征的快速准确的预测,光滑曲线、压力突变、震荡的频率和幅值都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吻合.证明本文的方法能够为运动和弹道的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采用旋涂法制备了掺Ti和未掺Ti的Fe2O3薄膜,并对其薄膜的结构和光电特性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XRD结果证实掺Ti和未掺Ti的薄膜均为α-Fe2O3。SEM测试表明α-Fe2O3薄膜微观结构为纳米线结构,具有沟壑结构,粒径长度约为150nm,掺杂Ti使薄膜更均匀致密,晶体颗粒更小,比表面积更大。紫外-可见光谱实验发现了掺杂Ti使薄膜产生"蓝移",禁带宽度大,验证了SEM测试结果。IPCE实验结果结果说明了掺杂Ti的α-Fe2O3薄膜的光电性能大大好于未掺杂的薄膜。  相似文献   
119.
以I2/KI为氧化剂,甲苯为乳化剂,对硝基苯胺(2)和巴豆醛(3)经环合反应合成了6-硝基喹哪啶(1)。最佳反应条件为:28.92 mmol,甲苯10 mL,混酸45.5 mL[V(AcOH)∶V(HCl)=1∶90],n(2)∶n(I2/KI)=1∶1,于100℃反应4 h,收率达93.1%。1的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20.
介绍了直觉模糊集之间距离测度公理化的定义,引入了一些新的距离测度并给出了这些距离测度性质的证明.讨论了相似测度与距离测度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直觉模糊集距离测度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