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化学   129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20篇
物理学   5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01.
童寿生  周维媛 《物理实验》1993,13(3):125-130
液晶材料的性质液晶材料是由棒状或线状分子构成的有机物质,其长度约为1~3nm,厚度约10~(-1)nm。在某温度范围内,这些材料呈现有序晶体的光学性质(即分子往往互相平行排列),但有液体的流动性。广泛作为液晶使用的材料是联苯(Biphenyl)、苯基环己烷(Phenylcyclohexane)和环己基环己烷(Cyclohexylcyclohexane)族。液晶材料一般有三种类型:近晶相、向列相和胆甾相,以其分子排列的移动或取向顺序来区分。因为各个液晶分子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由于其细长的形状),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由于永久或感生偶极矩),所以材  相似文献   
102.
P物质在脊髓水平痛觉传递与痛觉调制中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大鼠脊髓背角观察到微电泳导入P物质可激活那些伤害感受神经元,进一步支持P物质在痛觉传递中的作用。本文还以同样参数导入P物质可明显抑制伤害性反应,横断脊髓背半部仍能产生这种镇痛效应.若事先导入纳洛酮,多数(5/6)不能阻断P物质的效应,而事先导入荷包牡丹碱,则多数(5/6)被阻断,以上结果说明P物质在脊髓也有镇痛效应,推测与有γ-氨基丁酸参与的突触前抑制有关。另外,用对氯苯丙氨酸抑制5-羟色胺合成后,刺激中缝大核仍能抑制背角伤害性反应,且能被事先导入P物质拮抗剂所阻断。因此,P物质有可能参与脊髓痛觉传递的下行性调制。  相似文献   
103.
朱丽  焦宝娟  帅琪  杨旭武  高胜利  史启祯 《有机化学》2004,24(11):1417-1422
改进文献方法,以铜试剂(NaEt2dtc·3H2O)和邻菲咯啉(o-phen·H2O)与低水合氯化钬(HoCl3·3.58H2O)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制得三元固态配合物.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Ho(Et2dtc)3(phen).IR光谱表明配合物中Ho3 与3个NaEt2dtc中的6个硫原子双齿配位,同时与o-phen中的2个氮原子双齿配位,可推测其配位数为8.用微量热量计测定了298.15 K下液相生成反应的焓变△rHm (1),为(-14.697±0.0376)kJ·mol-1,通过合理的热化学循环计算了固相生成反应焓变△rHm (s),为(117.504±0.619)kJ·mol-1;改变反应温度,研究了配合物的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力学性质.配合物的恒容燃烧能△cU用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为(-18687.64±8.22)kJ·mol-1,其标准燃烧焓△cHm 和标准生成焓△fHm 经计算分别为(-18706.85±8.22)和(-70.01±9.37)kJ·mol-1.  相似文献   
104.
脂肪酰谷氨酸与小分子有机凝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雯  孙培冬 《化学通报》2007,70(3):233-236
研究了脂肪酰谷氨酸作为凝胶因子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成胶性能。结果表明,小分子有机凝胶的形成及其稳定性与有机溶剂种类、凝胶因子浓度和凝胶因子中碳链长度密切相关。FT-IR表明,凝胶因子在有机溶剂中是通过氢键等非共价力相互作用而聚集、自我组装形成凝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凝胶因子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凝胶的微观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105.
以邻、间、对-二茂铁苯胺为原料, 合成了含噻酚的二茂铁苯基席夫碱衍生物并还原得到N-2-亚甲基-噻酚-二茂铁基芳胺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IR,UV,1H 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手段,确证了标题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单晶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2c属于单斜晶系,P2/n空间群。量化计算结果证明,化合物2c在晶体中的结构并不是它的最稳定结构;其HOMO轨道主要由Fe原子及茂环上C的原子轨道组成的;电化学实验证明所得邻、间、对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相似,氧化还原峰对应于二茂铁的氧化还原过程,Fc+ + e-←→Fc;说明化合物中的二茂铁基所处的化学环境相同,苯环上取代基位置的不同,对化合物在电极表面的扩散系数影响不大, 但对反应速率常数则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以铜试剂(NaEt2dtc·3H2O)和菲咯啉(phen·H2O)与低水合氯化狄(DyCl3·3.74H2O)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制得三元固态配合物,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该化合物的组成为Dy(Et2dtc)3(phen)。IR光谱表明配合物中Dy3 与3个NaEt2dtc中的6个硫原子双齿配位,同时与phen中的2个氮原子双齿配位,可推测其配位数为8。用微热量计测定出298.15 K下液相生成反应的焓变A,H曼(1)为(一19.091±0.015)kJ·mol_。,通过合理的热化学循环计算出固相生成反应焓变△rHmθ(s)为(139.641±0.482)kJ·mol-1;改变反应温度,研究了配合物的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配合物的恒容燃烧能△cU用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为(-16730.21±9.25)kJ·mol-1,其标准燃烧焓△fHmθ和标准生成焓△fHmθ经计算分别为(-16749.42±9.25)kJ·mol-1和(-2019.68±10.19)kJ·mol~1。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氯化铯的甲醇溶液作为阴极修饰层,来提高传统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通过电容-电压(C-V)测试分析了铝电极和PTB7/PC_(70)BM之间的界面电荷积累情况,同时测试了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对铝的功函数改变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铯的甲醇溶液作阴极修饰层的器件,其短路电流(J_(sc))、开路电压(V_(oc))、填充因子(FF)都有所提高,光电转化效率达到6.36%,与仅用甲醇处理过的器件相比,光电转化效率提高了11%;与未经甲醇处理的器件相比,光电转化效率提高了42.6%。这种一步溶液处理法能够减少电荷积累,同时降低铝电极的功函数,利于电子收集,进而提高器件性能。  相似文献   
108.
在手性Mn(III)salenCl配合物的5和5'位上引入氨基醇,将其通过轴配位作用负载于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上,并用于离子液体[bmim]PF6中,催化α-甲基苯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区域选择性,对映体过量值(ee)和产率可分别达80%~91%和84%~92%,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这可归结为氨基醇和环己二胺中手性碳原子间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9.
远程荧光体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高色温和低色温两种球冠状远程荧光粉白光LED在不同电流、不同热沉温度下的发光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大电流下,LED有源层内由于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使其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偏离了高色温荧光粉的最佳激发波长,更加接近低色温荧光粉的最佳激发波长.高色温LED的相关色温随电流增加呈上升趋势,低色温LED的相关色温随电流增加呈下降趋势,与它们的量子效率变化引起的色坐标漂移有很大关系.两种LED量子效率和发光效能随热沉温度的升高均呈略微增大的趋势;其中,高色温LED的量子效率和发光效能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而低色温LED的量子效率和发光效能则随电流的增大而升高;高色温LED发光性质较低色温LED好,但色特性的稳定程度不如低色温LED.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超文本传输协议和嵌入式监视系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嵌入式监视系统的HTTP协议实现方法,分别采用状态机制和循环机制实现单HTTP连接图像传输和多HTTP连接图像传输.在单片机Rabbit3000上实现了监视系统的HTTP服务器,并在局域网中对服务器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HTTP协议的实现方法能满足嵌入式监视系统的需要,同时也能应用于其他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