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32篇
力学   8篇
数学   31篇
物理学   3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非均匀反射体全息窄带带阻滤光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建宏  唐敏学  何庆声  徐颖 《光学学报》2000,20(9):272-1272
在实验基础上,利用非均匀耦合波理论得出了介质折射率调制度和空频变化的非均匀模型,利用此模型分析了窄带宽和高光学密度滤光片所应具有的非均匀分布特性,指出了实验工艺上应努力的方向,实验上用重铬酸明胶(DCG)实现了性能优良的高光学密度窄带宽的全息带阻滤光片,峰值波长光学密度为4-5,半宽度小于20nm.  相似文献   
12.
ITO材料在减反射膜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徐颖  高劲松  王笑夷  陈红  王彤彤 《光子学报》2005,34(8):1187-1189
改变ITO材料通常作为透明导电膜单独使用的状况,将其作为减反射膜系中的一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ITO透明导电膜在可见光部分的透过率.通过使用将ITO材料置于膜系的内层和最外层两类不同的设计思想,可以使ITO透明导电膜达到相当优良的应用效果.使用低压反应离子镀方法制备了设计的两类减反射膜系,实验证明,膜层在可见光部分的透过率显著提高,剩余反射率明显下降,并得到了平均透过率为95.83%,最高透过率达到97.26%,方块电阻为13.2~24.6Ω/□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核酸适配体(aptamer)因其能与目标物特异性结合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而备受关注~([1]),目前利用aptamer技术已实现了对凝血酶、ATP、可卡因等多种目标物质的有效测定.然而,在aptamer上直接修饰标记物会导致其对目标物质识别中特异性及选择性的降低~([2]).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无标记aptamer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利用分子灯塔的特殊结构~([3])及二茂铁对Ru(bpy)32+的电致化学发光(ECL)信号有猝灭作用的原理~([4]),实现了对凝血酶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热分析SDT-2960操作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讲述了针对不同性质样品进行热分析仪器SDT 2960测试的操作经验,主要包括样品前期处理、加样量、加样方式等。掌握这些经验能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小仪器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张然  肖鑫泽  吕超  骆杨  徐颖 《物理学报》2014,63(1):14206-014206
金属纳米粒子对于研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自组装形成的功能组装体能够展现出更加优异的整体协同性能.本文通过飞秒激光加工对金纳米棒直接进行组装,不引入其它的修饰剂,过程简单、快速(约1 min),不仅保留了金纳米棒表面等离子特性,且可以实现金纳米棒的任意精细图案化.将组装的微纳结构用于微流控芯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探测,可以得到很好的增强效果,为等离子体器件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将电化学氧化生成的Pd(Ⅳ)离子配合到直立碳纳米管(ACNTs)上, 使其还原为纳米颗粒(Pb nps), 从而制得Pd nps-ACNTs纳米复合物电极, 经过葡萄糖氧化酶(GOD)进一步修饰后, 制成GOD/Pds nps/ACNTs酶电极, 通过测量GOD和葡萄糖酶促反应中产生的H2O2含量, 进而监测葡萄糖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 电极表面大量Pd纳米颗粒的存在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使酶电极具有响应时间短(<5 s)及检测电位低(<0.4 V)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两种铽配合物与PVK混合体系的发光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Tb(p-MBA)3phen(样品Ⅰ)和Tb(p-ClBA)3phen(样品Ⅱ)与导电聚合物材料PVK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发现在样品Ⅰ与PVK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中,除了三价铽离子的发光外,还能看到明显的PVK的发光;而在电致发光中,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只能看到Tb3+的绿光发射。对样品Ⅱ与PVK的混合发光层,无论其光致发光谱还是电致发光谱,都没有看到410 nm处PVK的发射。进一步测量两种材料的激发光谱,初步探讨了器件的发光机理。样品Ⅰ的发光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PVK到稀土配合物的不完全的能量传递,二是由于载流子俘获机理;样品Ⅱ的发光则是由于PVK到稀土配合物的完全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璩算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经过四天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已经园满地完成了各项预定的议程,现在就要结束了。方才,曹广亮同志已经表示,感谢各位理事的信任和支持,继续推选他担任会长,并且表示.决心同三届理事会的全体同志一道,密切协作,共同奋斗,努力完成三届理事会的工作任务。现在我受省璩协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对这次会议,作个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The title compound [Ni(acac)2(dadpm)] (acac=acetylacetonate, dadpm=4,4′-diaminodiphenylmethane) was synthesized from Ni(acac)2·2H2O with dadpm in DMF. The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thermal analysi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X-ra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entral Ni atom is at a center of symmetry, and is octahedrally coordinated by four O atoms from two acac anions and two N atoms from two dadpm ligands. Each dadpm ligand, which has a two-fold axis passing through its methylene C atom, bridges two Ni atoms to form a 1D polymeric chain. Neighboring chains connect via H bonding interactions to generate a 2D network. It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c with a=0.556 79(7), b=0.896 06(12), c=2.187 3(3) nm, β=94.942(3)°, V=1.087 2(3) nm3, Z=2, Dc=1.390 g·cm-3, F(000)=480, Mr=455.17, μ(Mo )=0.924 mm-1, R(F)=0.036 0, wR(F2)=0.101 0, S=1.013. CCDC: 254565.  相似文献   
20.
Reaction of (NH4)2[WOS3] with CuI and 4-tert-butylpyridine (4-bpy) in EtOH afforded a tetranuclear neutral cluster [WOS3Cu3I(4-bpy)3]·0.25EtOH. This compound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IR, 1H NMR, TGA,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It belongs to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c with a=2.220 9(2) nm, b=1.364 66(11) nm, c=2.490 6(2) nm, β=104.953(2)°, V=7.292 9(12) nm3, Z=4. The title compound may be viewed as having a half-open cubane-like structure in which three [Cu(4-bpy)]+ units are linked by a triply-bridging [WOS3]2- unit and a doubly-bridging iodine atom. CCDC: 2664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