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80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1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6 毫秒
251.
建立了同时测定河豚鱼、鳗鱼和烤鳗中烯丙孕素和氯地孕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30 μL葡萄糖苷酸/硫酸酯酶水解后,采用乙腈提取,经乙腈饱和正己烷溶液去除脂肪后,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Acquity BEH C18柱作为分离柱,以甲醇和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猫,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在添加浓度0.5 ~6.0 μg/kg范围内,烯丙孕素和氯地孕酮的回收率为72% ~111%,相对标准偏差为1.6% ~11.7%.烯丙孕素和氯地孕酮在0.5 ~2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2 μg/L,定量下限为0.5 μ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以满足河豚鱼、鳗鱼和烤鳗中烯丙孕素、氯地孕酮残留的确证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52.
本文假设网络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商品流既可以通过顾客自提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快递服务的方式实现,建立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购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网络中包含四级决策主体,分别是:制造商、网络零售商、快递服务商和消费者。在分析快递服务商的竞争行为的基础上,得到了基于变分不等式的竞争均衡条件。并指出网购消费者的决策行为与一般购物行为存在差异,即网购消费者的决策准则是基于商品价格、快递服务价格和物流配送时间等因素的综合成本函数。综合各级决策者的均衡条件,定义了网购供应链网络系统的整体均衡条件,并给出了经济解释。最后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253.
高空高速航空相机光学窗口的热光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航空相机光学窗口的热光学特性,选定熔石英作为窗口玻璃的材料,将热流密度加权分配到窗口外表面各个区域,并考虑整个窗口玻璃的辐射来计算其在一个工作循环内的温度分布。高空高速飞行时,气动热使窗口外表面的温度急剧上升,由于熔石英的导热率很小,窗口产生很大的轴向温差,分别取轴向温差55℃,70℃和90℃时的工况计算窗口热变形;光学窗口内、外表面的变形规律为近似球面,计算了其近似曲率半径,计算由面形变化和折射率变化引起的光程差并转化为Zernike多项式;将Zernike多项式系数带入Code V中考核窗口玻璃的光学性能,得到波像差变化量,其像面离焦量为-0.114mm,调制传递函数的下降最大值小于0.01。结果表明,光学窗口满足光学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54.
自动多波段红外海洋表面温度辐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海洋遥感定标检验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测量海水表面温度的多波段红外辐射系统,其分辨率优于0.1℃,精度优于±0.5℃。系统采用了4个波段,即3.5~4.0μm,8~13μm,10.3~11.3μm和11.5~12.3μm。内部光学系统通过两个不同温度的参考黑体进行实时校正,保证光学系统被盐雾沉积后也不影响整个系统的精度。另外,为了防止恶劣天气对系统的影响,还设计了一个由雨量传感器触发的自动保护罩。通过实验室标定和岸边实验对系统精度和稳定性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55.
结构强度在线分析的光电复合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瞿志豪  张建 《力学季刊》2001,22(2):241-246
本文将电测方法与光弹性方法结合在一起,导出了应用读数应变εd就可以获取准静态情况下结构的载荷P,危险截面位置和最大应力峰值σmax(X0Y0Z0)的理论计算方法,从而为结构的在线强度评价提供一种实验分析方法,文中导出的εd-t,P-t,k-t及σ-t诸曲线谱的相关性理论,不仅揭示了εd与未知载荷P,无量纲应力系数K及应力σ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种分析思想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设备强度自动报敬警的作用,作为一个实例,作者应用本理论成功地解决了某钢厂热轧线上一个粗轧机机架在线的应力强度评价难题。  相似文献   
256.
陆英抗肝炎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从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陆英中提取分离出5种成分,经鉴定分别为乌索酸、齐墩果酸、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含量较高的乌索酸为陆英抗肝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对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SGPT及肝甘油三脂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脂及肝糖原含量增加,并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临床应用乌索酸治疗病毒性肝炎121例,治愈率91.2%,明显优于同期齐墩果酸对照级的疗效(P<0.01)。  相似文献   
257.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川芎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血浆中川芎嗪浓度的方法。色谱条件:分析柱为Luna C18(150 mm×4.6 mm i.d.,5 μ 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醋酸盐缓冲液(pH 5.0)(体积比为50∶8∶42),流速1.0 mL/min,柱温40 ℃,检测波长280 nm。 血浆样品预处理采用C8固相小柱萃取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5~5000 μ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高、中、低浓度 的川芎嗪在标准血浆样品中的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6.72%~100.90%,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8.64%,准确度 为99.59%~103.26%,检测限为10 μg/L。该方法的各项效能指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可用于川芎嗪制剂的人体药 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58.
Mg:In:Er:LiNbO3晶体生长及波导基片光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LiNbO3中掺进MgO,In2O3,Er2O3以Czochralski技术系统生长了Mg(3mol;):In(1mol;):Er(1mol;):LiNbO3,Mg(3mol;):In(2mol;):Er(1mol;):LiNbO3,Mg(3mol;):In(3mol;):Er(1mol;):LiNbO3晶体.Mg(3mol;):In(3mol;):Er(1mol;):LiNbO3晶体荧光光谱表明4I13/2→ 4I15/2(1.53μm)易实现激光振荡.采用质子交换工艺制作Mg:In:Er:LiNbO3晶体波导基片并以m线法研究Mg:In:Er:LiNbO3晶体波导基片的光损伤.发现抗光损伤能力依次为:Mg:In(3mol;):Er:LiNbO3>Mg:In(2mol;):Er:LiNbO3>Mg:In(1mol;):Er:LiNbO3>Er:LiNbO3.以锂空位模型研究Mg:In:Er:LiNbO3晶体抗光损伤能力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259.
郝爱红  赵保卫  张建 《化学通报》2021,84(6):535-542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因其粒径小、难以降解、本身含有多种污染物、且易吸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产生复合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中,进入土壤中的微塑料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同时影响土壤动物生长、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等,并且,微塑料会在土壤中发生迁移或沿食物链传递从而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高效、统一、准确的微塑料分析方法是研究微塑料在土壤中分布、迁移、归趋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土壤中微塑料的采集、分离提取、鉴定量化和分析方法的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比较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最后,结合国内外微塑料污染最新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土壤微塑料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土壤微塑料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0.
烯烃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上反应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自制的微反-色谱装置上,进行了单体烯烃和催化裂化汽油在不同条件下的催化裂化反应实验。对单体烯烃的裂化反应规律和汽油中的烯烃在半再生催化剂和待生催化剂上的催化裂化反应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体烯烃反应中,C6及C6以下的烯烃主要发生骨架异构和双键异构反应,氢转移和直接裂化反应发生的较少。C7以上的烯烃95%以上发生转化,高温下直接裂化生成C3、C4,氢转移和异构化比率较大。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主要集中在C7以上,烯烃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单体烯烃的催化裂化反应规律可以初步预测汽油中烯烃的转化。催化剂上的结焦类型对汽油中的烯烃的转化方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