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9篇
化学   17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66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7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激励Stuart-Landau方程的研究--周期解、稳定性及流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得出了有外部激励的Stuart-Landau(S-L)方程的频率锁定周期解,对这些解与外部激励振幅和频率的依赖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并用周期系统稳定性理论确定了解的稳定性边界.还对S-L方程所描述的流动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外部激励的作用,稳定的锁频解可能比原来的饱和解能量减少了,外部的控制最多能使扰动能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  相似文献   
82.
微梁传感研究谷胱甘肽转硫酶抗原抗体特异结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微梁传感器(MicroCantilever Sensor,MCS)对抗原抗体的反应进行检测。通过分子自组装方法将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修饰到微悬臂梁的单侧镀金表面后,应用光杠杆原理监测在加入GsT抗体的过程中,微悬臂梁的实时弯曲过程。实验过程中的抗原抗体活性由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验得到了确认。结果表明:a.微悬臂梁传感技术可以对抗原抗体的结合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b.为研究生物大分子间微观层次上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8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力学实验室近年从事实验力学方法在红外成像、金属物理学以及生化传感等交叉领域的研究,为实验力学带来了新的研究内容,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开辟出独特的途径.本文拟对该小组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作一个概述:1)提出微梁阵列FPA变形的高灵敏光学检测法,设计制作出相应的FPA,实现了新概念光学读出红外成像,热成像指标处于国际领先;2)提出用动态散斑研究合金材料锯齿形屈服剪切带,建立了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的动态应变时效模型,再现出锯齿形加载曲线和带反复传播的轨迹;3)提出用微梁传感研究大分子/蛋白质构象折叠,检测到构象转变过程中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信息和折叠动力学过程,为研究大分子折叠机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84.
基于MEMS的光力学红外成像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非制冷红外成像仪以其优良的性价比和高可靠性而倍受关注。近期 ,非制冷的热机械型红外成像仪有望发展成为新的低价格高性能的红外成像设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光学读出的红外探测仪。此红外探测仪的核心器件焦平面阵列 (FPA)由无硅基底结构的微悬臂梁阵列构成。每个微悬臂梁独立地把入射的红外热辐射转化为被光学系统探测的热变形。它不需要读出电路、真空腔和制冷装置 ,其理论上的噪声等效温度差接近致冷型红外成像系统 ,而制作成本和难度将大幅降低。制作的无硅基底单层膜结构的FPA ,其单元尺寸为 2 0 0 μm× 1 0 0 μm ,阵列大小为 1 5 0× 1 0 0像素数。实验制作的系统探测到温度为 5 0 0K左右的热物体像 ,热像采样频率为 1 2幅 /秒。  相似文献   
85.
张培强  张青川 《实验力学》1990,5(4):440-446
本文基于动态散斑场的相关统计特性,发展了一种系统识别技术,这是一条有效的用来分析超小型物体动态特性的途径.我们对重为8g的微型悬臂梁,实时记录了梁振动的自由响应时间域信号,对其进行了动态特性计算机分析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6.
光学读出室温物体红外成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光学读出式红外成像系统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红外成像技术,它是基于探测双材料微悬臂梁吸收红外辐射后的变形。本文采用了谱平面刀口滤波方法,将双材料(SiNx/Au)微梁阵列接收热像后的转角变形转化为像平面上微梁阵列的像所对应的光强变化,并设计制作了无基底单层膜结构微梁阵列(100×100pixels,微梁尺寸200×200μm2,厚2μm)。用该阵列在光学读出系统中,获得了室温下人体的热图像。该系统在室温时(300K)噪声等效温度差(NETD)达到0.2K。  相似文献   
87.
张青川  伍小平 《实验力学》1990,5(2):190-195
所发展的测量随机振动的方法,是测量由物体表面一个点漫射形成的散斑场的相关统计特性.根据激光散斑运动规律,这个相关统计特性实时地反映该点的位移或转角的时间历程.由所记录的相关信息,通过频谱分析,可以得到运动的频城特性参数,这种方式是非接触式光测方法,对物体无任何附加质量的影响.本文以铜梁和钢梁为例.测量了冲击力作用下,梁的动态响应和频谱.  相似文献   
88.
光学读出非制冷红外成像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以前红外成像中红外图像的噪声等效温度差(NETD)较大和空间分辨率不高的问题,本文在制作工艺改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单元尺寸分别是50μm×50μm和60μm×60μm的红外焦平面阵列(FPA),它是由0.5μm厚的SiNX和0.2μm厚的Au构成的双材料微悬臂梁阵列构成。微梁单元倾斜角的变化利用在谱平面刀口滤波的光学方法测量。FPA是利用基于体硅的表面微加工工艺制作的,利用制作的FPA的60μm×60μm单元区域和12bit CCD,得到了室温物体的热像。讨论了60μm×60μm单元区域的性能,给出了NETD在100mK左右。和以前的工作相比,红外图像的温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9.
利用微梁传感器(MicroCantilever Sensor, MCS)对抗原抗体的反应进行检测.通过分子自组装方法将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修饰到微悬臂梁的单侧镀金表面后,应用光杠杆原理监测在加入GST抗体的过程中,微悬臂梁的实时弯曲过程.实验过程中的抗原抗体活性由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实验得到了确认.结果表明: a.微悬臂梁传感技术可以对抗原抗体的结合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b.为研究生物大分子间微观层次上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90.
经固溶处理的Al-Cu-Mg合金在常应变率拉伸实验中具有显著的锯齿形屈服现象,且屈服行为随固溶处理温度的改变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塑性变形特性与合金材料的微细观结构,尤其是位错运动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在不同温度下固溶处理的Al-Cu-Mg合金的微观结构,尤其是析出颗粒的大小和含量.并结合宏观的拉伸实验结果,分析Al-Cu-Mg合金动态应变时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