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篇
  免费   564篇
  国内免费   509篇
化学   884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197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294篇
物理学   10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低温高密度N2气体的状态方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Beattie-Bridgeman(BB)方程和其改进形式Benedict-Webb-Rubin(BWR)方程应用于低温高密度的N2气体,通过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发现:在N2气体温度低至150 K、压强达100 MPa和密度达临界密度ρc的2.548倍时,BWR方程仍能计算出可靠的结果,对低于临界温度的过冷气体也能给出较高准确度的计算结果,这说明该方程对低温高密度的N2气体能准确描述。而BB方程却不适用于低温高密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972.
对近十多年来不对称催化合成领域中出现的手性膦配体进行了综述,按其不对称中心以及结构上的特征加以分类,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73.
在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NSOM)[1]中,近场距离控制一般采用切向力控制法。检测切向力有两种方法:光学检测法和非光学检测法。目前普遍采用非光学检测法,基本上是采用压电陶瓷管控制探针和样品的距离。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切向力检测系统,利用双压电片实现近场距离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扫描力显微(SFM)像的分辨率可达纳米量级。  相似文献   
974.
在研究O,O二烷基O芳基硫代磷酸酯(1)与三氯氧磷的异构化氯化反应机理时,发现1的异构化产物O,S二烷基硫代磷酸酯(4)能顺利地与三氯氧磷反应,4中的烷氧基被氯原子取代,得到的产物S烷基硫代磷酰氯酯(2)和O烷基磷酰二氯酯3.当4中的R为烷基或苯基,R'为烷氧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二烷基氨基、氮杂环基、苯基和甲基,R"为C1-4烷基时,4的氯化反应也能顺利发生,并得到较高产率的预期产物.  相似文献   
975.
THEEXISTENCEOFPERIODICSOLUTIONOFTHEFOURTHORDINARYNONLINEARDIFFERENTIALEQUATIONCAUSEDBYFLOW-INDUCEDVIBRATIONGuQing-fang(顾清芳)Ta...  相似文献   
976.
旋光活性O-乙基-O-苯基硫代磷酰胺酯在4.7mol/LHCl-MeOH溶液中进行酸性甲醇解时得到P-N键断裂的构型翻转产物,与MeONa-MeOH的碱性甲醇解得到以PhO基为离去基的构型翻转产物.两种甲醇解反应的机理均可用三角双锥(TBP)中间体概念完满地解释.  相似文献   
977.
唐佐林 《化学教育》1985,6(4):12-14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本文就自己在这三方面的作法和体会谈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敏锐而精确的观察,往往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先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感知越充分、完整,思维就越有源泉,就越有助于获得真正的知识。因此,培养观察能力,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1.分清主次,抓住本质。许多化学实验,其现象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978.
现代物理学确认,所有观察到的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都可用四种基本力,即引力、电磁力和强、弱两种核力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目前物理学家正在试图建立这样一种理论,它能够将所有这些相互作用统一起来,并且将参与相互作用的所有可能的基本粒子也统一起来。换言之,当今一代的学者们正在严肃思考一种“大统一理论”(爱因斯坦毕生渴望建立的大体上正是这种理论)。突然间,1986年初,一组美国物理学家,发表了与这种将所有自然界的相互作用都统一起来的想法很不协调的见解。他们说,在自然界还可能存在另一种力,即第五种力,其基础性丝毫也不亚于已知的相互作用的传统“四人合奏”。当然,如果新的力确实存在,那将可能导致令人惊奇的现象:例如,由于它的缘故,在介质阻力“消失”的真空中,羽毛可能比铅块或铁砣向地面落得快些。此外,如果在自然界存在这种力的话,则严格说来,无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还是作为广义相对论基础的爱因斯坦等效原理,都不能成立(见No.2—4(1987))。因此,一些有利于说明“第五种力”存在的认真的论据,定会引起科学界的轰动就很容易理解了。关于这些论据究竟有多么认真,著名苏联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在下面的文章中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79.
针对油页岩原位注热开采过程中储层有效热解区变化规律不清,实际热解效果无法准确判断难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抚顺油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油页岩原位注热开采热流固耦合力学模型,与前人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可靠性。重点考察水力压裂裂缝通道短路问题,分析得到了油页岩原位注热开采过程中储层有效热解区、储层有效热解区中地应力、注汽压力及沉降量随注热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过热蒸汽沿水力压裂裂缝流动不会出现裂缝通道短路现象,过热蒸汽可通过水力压裂裂缝加速油页岩储层热解;采用过热蒸汽对流加热油页岩储层效率高,只需1年能使96%的油页岩储层达到热解所需温度;油页岩储层有效热解区中部形成应力集中区,最大地应力为21.6 MPa;热解后靠近注热井处岩层发生沉降,热解2年后最大沉降量达0.85 m。所得结论对现场油页岩原位注热开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80.
唐课文  陈国斌  易健民  张伟珍 《化学学报》2004,62(17):1621-1625
基于配体交换反应,研究了氧氟沙星对映体在含有Cu2+N-n-十二烷基-L-脯氨酸手性配体(L)两相体系中的分配平衡.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了Cu2+在含有N-n-十二烷基-L-脯氨酸两相中的分布;研究了pH,Cu2+浓度,手性配体浓度等因素对氧氟沙星对映体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K)和分离因子(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n-十二烷基-L-脯氨酸对R-氧氟沙星对映体萃取能力大于对S-对映体的萃取能力;pH对K和α的影响很大,在pH值小于3.5时,L2Cu二元配合物的生成在热力学上看是不适宜的,萃取时pH宜大于3.5;手性配体和Cu2+摩尔比为2:1,K和α最佳;使用2×1中空纤维膜对氧氟沙星对映体进行萃取分离,出口水相氧氟沙星对映体浓度比值(S/R)约为1.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