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6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合成与铕与TTA及啉啡罗啉或表面活性剂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两个三元络合物及铕-TTA两元络合物。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红外与紫外光谱等方法表征了各化合物。测定了各络合物的固态及溶液荧光光谱,实验表明高对称八配位的Eu(TTA)4CP络合物荧光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72.
含氢键高分子共混体系的分相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共聚改性的含羟基聚苯乙烯PS(OH)可以和许多含质子接受基团的聚合物形成氢键而成为互溶体系,本文着重研究这类含氢键共混体系的相分离动力学以及它们的相图。PS(OH)是由苯乙烯与对-六氟异丙醇-α-甲基苯乙烯共聚得到。它与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组成的共混物用温度跃变光散射法研究分相动力学行为。分相初期,符合Cahn-Hilliard-Cook线性理论,共混物具有LCST性质。由于PS(OH)中只含有1.5mol%OH基团,使得共聚物的组成不均匀,以及PS(OH)和PBMA的分子量多分散性,导致共混物的临界共溶点不在亚稳单相极限线(Spinodal curve)和稳定单相极限线(Binodal Curve)的最低点。对于临界组成的共混物在分相后期相区的增长按Siggia模型进行。而非临界组成的共混物按Lifshitz-Slyozov模型进行而且散射光强I(q,t)随散射矢量q的变化出现与q无关的峰,这与金属氧化物的共混物有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73.
刘永明  李桂芝 《分析化学》2001,29(8):904-906
对盐酸川芎嗪在玻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进行了研究 ,在 0 .0 1mol LKCl~HCl(pH 2 .2 )底液中盐酸川芎嗪于 -0 .5 5V处产生良好的阴极还原峰 ,其浓度在 1 0× 1 0 - 6 ~ 1 .0× 1 0 - 4mol 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操作简便、快速。用于注射液中盐酸川芎嗪的测定 ,结果满意。对电极反应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采用双-(β-酮萘胺)镍(Ⅱ)为主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在甲苯溶剂中进行了苯乙烯聚合实验,并考察了聚合温度、Al/Ni摩尔比、单体浓度和聚合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双-(β-酮萘胺)镍(Ⅱ)/MAO催化剂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可催化苯乙烯聚合得到中等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6)的聚苯乙烯.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广角X射线衍射技术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为无规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75.
遥感作为一种高效海洋环境监测手段,可以对海底各种底质类型分布及其状态变化进行同步大面积监测。目前,海底底质反射率观测技术主要为单个角度观测,开展底质多角度光反射特性观测技术的研究,分析不同底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特征,对于遥感高精度监测浅水海区底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满足遥感对复杂底质类型精确区分的同时能做到对底质更细微的动态变化监测。采用双通道同步测量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简便的海底底质双向反射率测量系统,获取了水下珊瑚及细沙底质的反射率特征数据。在大亚湾海域开展了现场测量,数据分析表明:(1)岸上沙质的BRDF特征:在400~700 nm内,当天顶角不变时(θ=20°, 40°或60°),不同方位角(?=0°, 45°, 135°, 180°, 225°和315°)所测得的反射率值标准偏差小于1.5%;当方位角不变时(?=0°, 45°, 135°, 180°, 225°或315°),不同天顶角上的反射率值标准偏差均不大于1.7%,表明岸上沙质的BRDF变化较小,具有朗伯体特性;水下沙质的BRDF特征:在400~700 nm内,当天顶角不变时,不同方位角所测得的反射率值标准偏差随着...  相似文献   
76.
首先,通过应用Fourier级数展开的方法,为一类Sobolev嵌入不等式找到了最佳常数.该方法比以往常用的变分法更简单、直接.然后,用已有的不等式为周期性的弹性力杆方程建立了一个新的爆破条件.  相似文献   
77.
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3-环丙基卟吩f-3甲酯(Mf3-3)与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的相互结合反应。计算了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结合位点数,获得了不同温度下两者结合的热力学常数,推测了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78.
由双-(β-酮苯胺)镍(Ⅱ)/MAO新型催化体系催化聚合制得苯乙烯聚合物,用^1H NMR、^13C NMR、FT—IR、DSC及WAXD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通过^1H NMR、^13C NMR分析,证实该体系催化聚合得到无规聚苯乙烯(aPS);DSC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Tg=66.6℃;WAXD结果分析表明,所得聚苯乙烯为非晶态,但在较短范围内表现出有序的特征。所有聚合物均可溶于氯仿、2-丁酮、丙酮、甲苯、四氢呋喃、氯苯、邻-二氯苯等有机溶剂中。  相似文献   
79.
盐酸芦氟沙星荷移反应及荧光光谱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盐酸芦氟沙星(RH)与电子受体四氟苯醌(TFQ)及四氯苯醌(TCQ)之间的荷移反应。实验表明:在甲醇体系中,RH与TFQ可迅速反应生成稳定的荷移络合物,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较RH向长波方向分别位移122nm和205nm;荧光强度较RH增强13倍。研究了各种溶剂对络合物形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发光机理。在0.1—30μmoL/L浓度范围内,RH与TFQ形成的络合物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7μmol/L。该体系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较好。本方法用于胶囊中盐酸芦氟沙星含量的测定,RSD为0.41%:回收率为97.1%-101.9%,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0.
水体重金属遥感反演是水环境遥感领域中的难题,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基础性问题有待解决,而浅水区底质对离水反射率贡献规律是将来遥感反演模型精度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重金属污染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揭示其贡献规律对提升水体重金属遥感模型精度有重要作用,测量结果对研究重金属尾矿底泥的反射率光谱特征以及区分常见水底底质有参考意义。首先利用光谱仪测量获得广东大宝山尾矿底质反射率,发现其在波长755、 1 280、 1 620和2 200 nm存在反射峰,有明显光谱特征,并与河床常见的粗沙、淤泥和石头三类底质反射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粗沙和淤泥反射率呈一缓慢上升的曲线,与存在多个特征反射峰的矿区底泥有明显区别;另一方面,石头反射率则在波长范围550~650 nm出现一个宽而扁平的反射峰后随即在波长675 nm处出现波谷然后增大至波长750 nm后趋于平缓,其特征波长与矿区底泥均不一样。上述特征波长可作为重金属污染背景下底泥光谱的重要区分波段。测量水深为1 cm、 10 cm和深水区的离水反射率,结合水质遥感模型计算出1 cm水深情况下底质反射光、水体散射光,并将其对离水反射率贡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