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化学   6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61.
不对称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N-二甲基脂肪胺和1,4-二溴丁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疏水链的不对称Gemini表面活性剂C12H25(CH3)2N+(CH2)4N+(CH3)2CmH2m+1(C12-4-Cm,m=12,14,16,18),并通过1H NMR(核磁共振氢谱)、MS(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15℃时,m=14,16,18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值依次为7.56×10-7,9.72×10-7,1.23×10-6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cγmc分别为28.46,30.08,28.71 mN.m-1.  相似文献   
162.
农兰平  蒋维 《物理学报》2012,61(5):57801-057801
合成了铽的配合物[TbL] (ClO4)3(L: 2, 2, 2', 2'-四[N-苯基-N-苄基(乙酰胺)-2-氧甲基]丁醚),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将配离子[TbL]3+插层组装到蒙脱土(MMT)层板间, 制备出了新型复合发光材料 [TbL]3+-MMT.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傅氏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发光材料保持了蒙脱土良好的层柱结构特征和[TbL]3+离子的笼状结构特征, [TbL]3+离子以单层形式分布于蒙脱土层板间.在紫外光激发下, 复合发光材料发出较强的绿色荧光, 其发射光谱与相应配合物的发射光谱相似.与相应纯配合物比较, 复合发光材料单位质量Tb3+的相对荧光强度、荧光单色性和光稳定性有显著改善, 其激发波长向可见光区发生明显位移, 说明插层组装对相应配合物的激发波长有一定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3.
语音识别中多种特征信息综合利用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基于特征的语音识别研究中,往往会发现其中有些特征的识别性能对一些音比另一些音更好,而另一些特征却与此相反。它们在一些音的识别特性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互补。本文基于目前话音识别研究主要方法之一的HMMM识别方法,提出了三种有效综合利用这种互补关系提高HMM识别性能的方法。作者分别称它们为顶尖参数法,全部参数法和最可靠参数法。这三种方法在多发音人汉语数字的DHMM/VQ语音识别中,分别将识别率由89%提高到了92.3%、95.7%、94.3%。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方法,及其在多发育人汉语数字的DHMM/VQ语音识别中试验结果极及其分析。  相似文献   
164.
NO在Cu-ZSM-5分子筛上程序升温脱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等温动态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NO与Cu-ZSM-5的相互作用,并根据还原预处理样品上NO吸、脱附循环的研究探讨了全过程样品所经历的氧化还原循环,在25℃等温吸附时,NO与Cu ̄+和/或Cu ̄0反应产生了N_2、N_2O和Cu ̄(2+)以及超晶格氧,同时在Cu ̄+上有许多可逆吸附的NO.NO吸附在Cu ̄(2+)上是稳定的,升高温度时,NO分为三种状态脱附,分别位于约100,180和400℃.后两种可能以Cu ̄(2+)-NO_2和Cu ̄(2+)-NO_3为中间态.第三种NO脱附同时伴随着O_2脱附,对于还原预处理的样品,吸附和脱附的一个循环总体上会使样品部分氧化。  相似文献   
165.
一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白叶甲素陈绍农1林中文2陈耀祖1,3*孙汉董2*(1兰州大学国家应用有机重点实验室730000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6502043浙江大学化学系310027)关键词白叶香茶菜唇形科对映-贝壳杉...  相似文献   
166.
本文用XRD,XPS,TPR和ESR研究焙烧温度对CuO/γ-Al2O3催化剂中铜物种分散状态的影响。在低负载量(5%Cu)不高于700℃焙烧时,以“表面尖晶石”形式存在的铜物种,包括两种分散状态:分散的和高度分散的,后者与载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焙烧温度升高,使铜物种分散状态变化,高度分散的铜物种量增加.当焙烧温度为900℃或更高时,生成CuAl2O4以及载体的相变使高度分散的铜物种减少,从350~1000℃,存在一个使铜物种达到最佳分散态的温度,约为700℃。在900℃焙烧时,增加铜的负载量使CuAl2O4的生成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7.
CuO/γ—Al2O3催化剂铜物种的分散状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68.
不同焙烧温度对Cu/γ-Al2O3催化剂铜物种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XRD和EXAFS研究了焙烧温度(35─1000 ℃)和负载量(质量分数为5-15%Cu)对于Cu/γ-Al_2O_3催化剂铜物种的影响。低于700 ℃焙烧时,铜以高分散状态存在。根据Cu~(2+)同时占据八面体(Oh)和四面体(Td)两种位置,对第一壳层的Cu-O配位峰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随着焙烧温度增加,铜氧配位距离逐渐增加,Cu~(2+)(Oh)/Cu~(2+)(Td)的比例降低,并且Cu~(2+)(Oh)与氧的平均配位数从5.1变成6.0.这表明Cu~(2+)离子由Oh位向Td位迁移,同时向内层扩散使表面配位不饱和的氧缺顶畸变八面体部分变为配位饱和的对称八面体。900 ℃和更高温度的焙烧,使铜离子扩散进载体相形成CuAl_2O_4。  相似文献   
169.
采用聚苯乙烯球形颗粒,对3种常用颗粒粒径测试仪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子相关光谱仪(PCS)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对于球形颗粒,3种测试方法所得到的颗粒粒径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0.
Cu-ZSM-5分子筛中铜的精细结构和NO催化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XAFS技术研究了不同交换度的和还原、再氧化处理的Cu-ZSM-5分子筛中铜离子的精细结构.在ZSM-5分子筛中,存在两种铜可占据的位置:一种具有饱和的氧配位和较短的铜氧距离,另一种钢氧配位不饱和且铜氧距离较远.离子交换时,铜离子可能优先占据前者,其量低于30%.这两类铜的催化能力差别甚大,前者几乎无催化分解NO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