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73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以2,9-二甲基-1,10-菲咯啉为初始原料,合成了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α-氨甲基吡啶衍生物-N,N'-二(2'-吡啶基)甲基-1,10-菲咯啉-2,9-二甲胺(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在25±0.1℃、I=0.1mol·dm-3NaNO3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该配体在水溶液中的质子化常数及其分别与Mn(Ⅱ),Co(Ⅱ),Ni(II),Cu(Ⅱ)和Zn(Ⅱ)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提出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进一步讨  相似文献   
112.
以2,9-二甲基-1,10-菲咯啉为初始原料,合成了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dl-丙氨酸衍生物:1,10-菲咯啉-2,9-二亚甲基亚氨基-(2,2'-二甲基)二乙酸(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在25±0.1℃、I=0.1mol·dm-3NaNO3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该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 La(III)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通过电子光谱研究了La(III)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溴化乙锭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La(III)-L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对比,也研究了La(III)分别与 1,10-菲咯啉(Phen)、dl-丙氨酸(Ala)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a(III)-L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既有共价键合,又有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13.
以2,9-二甲基-1,10-菲咯啉为初始原料,合成了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dl-丙氨酸衍生物:1,10-菲咯啉-2,9-二亚甲基亚氨基-(2,2'-二甲基)二乙酸(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在25±0.1℃、I=0.1mol·dm-3NaNO3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该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La(Ⅲ)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通过电子光谱研究了Lb(Ⅲ)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溴化乙锭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La  相似文献   
114.
析相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Cr(Ⅲ)-DBAV-TritonX-100析相显色体系,建立了测定微量铬的析相光度法,在PH4.5的乙酸-乙酸钠介质中,Cr(Ⅲ)、DBAV、TritonX-100加热形成配合物,于95℃恒温水浴中析相1h,即被TritonX-100相完全富集,最大吸收峰为556nm,铬含量在0-10μg/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用于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铬,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5.
Exploration on the compounds in the selenite-borate system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a new second-order NLO material, Se2B2O7, with a SHG efficiency of about 2.2 times that of KDP (KH2PO4). Its structure features a 3D network with helical tunnels, and it is transparent in the UV and visible region. The compound is a wide band gap semiconductor.  相似文献   
116.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 - It is shown that the excellent scaling of the elliptic flow found for all centralities, species and energies from RHIC to the LHC for pT less than the saturation...  相似文献   
117.
以2,6-二甲基聚苯醚(PPO)为原料, 经溴代及N-甲基咪唑季铵化反应, 制备了N-甲基咪唑季铵化PPO, 并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和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表征.所得季铵化产物与聚乙烯醇(PVA)按不同比例共混后用戊二醛交联成膜, 在碱性液中浸泡转化为OH-型, 得到一系列阴离子交换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交流阻抗(AC)、拉伸实验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考察了膜的微观形貌及电导率、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耐碱性等性能.结果表明, 膜的外观形貌平整均一; 含水率为50.4%~151.2%; 溶胀度为79.2%~164.2%; 离子交换容量为0.47~1.52 mmol/g; 90℃时, M4膜的电导率高达49.1 mS/cm; 断裂伸长率达到128%, 极大改善了PPO膜应力易裂的状况.同时, N-甲基咪唑鎓基团分解温度达到170℃, 高于常用的阴离子交换膜中的季铵基团(120℃).在2 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192 h后, 电导率仅下降19%, 具备良好的耐碱性能力.  相似文献   
118.
采用微波合成法, 调整己二酸和2,6-吡啶二甲酸2种二酸单体的配比, 使其与联苯四胺进行三元共聚, 制备出一系列新型含脂肪链结构的聚苯并咪唑(PBI)类质子交换膜, 并用红外光谱、 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 对膜的吸水率、 溶胀率、 质子传导率、 机械强度及抗氧化性能等进行了测试. 当己二酸与2,6-吡啶二甲酸的摩尔比为3: 2时, 所制备的PBI-C2膜掺杂磷酸后在160℃下的质子传导率可达30 mS/cm, 拉伸强度在常温下可达77.54 MPa, 断裂伸长率为39.25%, 最大储能模量为9.0623 MPa, 最大损耗模量为8.36 MPa, 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60℃, 芬顿试验192 h后膜的降解率仅为0.21%, 表明PBI-C2膜在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9.
采用简单的磁控溅射方法, 在室温合成了CdS多晶薄膜. 在溅射CdS多晶薄膜过程中, 分别在Ar 气中通入0%、0.88%、1.78%、2.58%和3.40% (体积分数, φ)的O2, 得到不同O含量的CdS多晶薄膜. 通过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对得到的CdS多晶薄膜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O的掺入能得到结合更加致密, 晶粒尺寸更小的CdS多晶薄膜; 与溅射气体中没有O2时制备的CdS多晶薄膜的光学带隙(2.48 eV)相比, 当溅射气体中O2的含量为0.88%和1.78% (φ)时, 制备得到的CdS多晶薄膜具有更大的光学带隙, 分别为2.60和2.65 eV; 而当溅射气体中O2的含量为2.58%和3.40% (φ)时, 得到的CdS光学带隙分别为2.50 和2.49 eV, 与没有掺杂O的CdS的光学带隙(2.48 eV)相当; 当溅射气体中O2的含量为0.88% (φ)时, 制备的CdS多晶薄膜具有最好的结晶质量. 通过磁控溅射方法, 在溅射气体中O2含量为0.88% (φ)条件下制备的CdS多晶薄膜表面沉积了CdTe 多晶薄膜并在CdCl2气氛中进行了高温退火处理, 对退火前后的CdTe多晶薄膜进行了表征. 表征结果显示: CdS中掺入O能得到结合更紧密、退火后晶粒尺寸更大的CdTe多晶薄膜. 通过磁控溅射方法, 在CdS制备过程中于Ar 中掺入O2, 在室温就能得到具有更大光学带隙的CdS多晶薄膜, 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方法, 非常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0.
摩擦微观能量耗散机理的复合振子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中明  黄平 《物理学报》2006,55(5):2427-2432
提出无磨损界面摩擦微观能量耗散机理的复合振子模型,指出滑动摩擦过程同时存在整体做低频弹性振动的宏观振子和界面原子受激励产生热振动的微观振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宏观振子和微观振子对摩擦能量耗散的不同影响. 通过对界面原子的动力学分析,指出摩擦过程界面激励力的频率是能量转换的关键:在平衡力作用阶段,界面作用力的频率趋于零,因而可以直接作用到每个原子,力的作用效果是整体和均匀的;在失稳跳跃阶段,由于界面激励力的频率极高,造成摩擦界面原子获得的能量分布很不均匀,从而产生不可逆的能量耗散过程. 与目前通用的独立振子模型比较,复合振子模型能够更准确描述摩擦能量耗散过程,可为摩擦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摩擦 能量耗散机理 复合振子模型 独立振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