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6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739篇
化学   1514篇
晶体学   93篇
力学   156篇
综合类   180篇
数学   317篇
物理学   10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研究了用手性修饰剂(1S,2S)-(-)-1,2-二苯基乙二胺修饰的负载型钌催化剂(Ru/γ-Al2O3)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加氢反应,在KOH的异丙醇溶液中,10~20℃,pH2=5 MPa条件下,芳香酮及其衍生物加氢产物的ee值达79.5%~85.0%,2-乙酰基噻吩加氢产物的ee值可达86.2%.此催化剂制备简单,容易与产物分离,重复使用4次,对映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2.
利用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咪唑在锌表面的成膜和缓蚀行为, 讨论了电位和pH值对咪唑分子和金属表面作用的影响. 锌电极上的表面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中性溶液中咪唑对锌的缓蚀作用明显, 它通过氮端垂直吸附在锌表面, 从而阻止锌的腐蚀, 其吸附取向不随电位的变化而改变; 在碱性溶液中咪唑和锌的作用较弱, 而且电位变化可以使其吸附取向发生改变, 在较正电位下咪唑以氮端垂直吸附, 在较负电位下以咪唑环倾斜吸附.  相似文献   
43.
Fe3+掺杂TiO2光催化降解聚乙烯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并用Fe3+对其掺杂改性,在室温条件下, 用于固相光催化降解聚乙烯(PE)包装薄膜的研究. 对催化剂和薄膜进行了X衍射分析(XRD)、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观察. 结果表明, 60 W紫外光辐射240 h后, PE失重为8.43%, 锐钛矿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使PE失重30.66%;用Fe3+掺杂后,0.5%Fe2O3/TiO2、1.0%Fe2O3/TiO2和2.0%Fe2O3/TiO2分别使PE失重35.91%、20.72%和13.30%. 光催化剂加速了PE的失重,碳链的断裂和光氧化腐蚀,在薄膜表面形成大量的坑洞,降解产物中的小分子量的石蜡含量明显增高. Fe3+掺杂有一个最佳量, 0.5%Fe2O3/TiO2光催化降解PE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奎宁作手性修饰剂修饰的负载型纳米铑簇合物催化剂 (Rh/ PVP-γ-Al2 O3)催化丙酮酸乙酯不对称氢化反应 ,在该反应中手性修饰剂奎宁不仅具有手性诱导作用 ,而且还有明显加速反应的作用 ;载体γ-Al2 O3在促进提高催化剂活性和对映选择性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优化的反应条件 [2 0℃ ,7.0 MPaH2 ,c(奎宁 ) =3 .86× 1 0 - 3mol/ L,四氢呋喃作溶剂 ]下 ,丙酮酸乙酯不对称加氢的转化频率 (TOF)为871 h- 1 ,对映选择性达到了 5 4.7% ;反应温度降低到 3℃时 ,对映选择性达到 5 9.2 % .  相似文献   
45.
本工作从N235-正庚烷萃取体系中,以饱和萃取法制得前体物和纳米粉体Re2O7,平均粒径30 nm。以此纳米粉为光催化剂,研究了光降解甲基橙染料的最佳条件,并在相同条件下,与非纳米Re2O7及工业常用的纳米TiO2进行比较,光降解甲基橙能力大小为:纳米Re2O7 > 锐钛矿型纳米TiO2 > 非纳米Re2O7。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D160大孔吸附树脂对染料木黄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4.00时,该树脂对染料木黄酮有较好的吸附性能;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64.5mg/g树脂;用95%乙醇溶液作解吸剂,二次累计解吸率接近100%;表现速率常数k298=1.01×10-4s-1;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H=32.2kJ/mol,△S=119J/(mol·K),△G288=-2.03kJ/mol,△G298=-3.22kJ/mol,△G308=4.41kJ/mol.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研究还表明,提高振荡频率对吸附有利.  相似文献   
47.
基于SVR和k-近邻群的组合预测在QSAR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的预测精度,发展了一种新的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非线性筛选分子结构描述符、基于k-近邻群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首先以均方误差(MSE)最小为原则,以留一法通过多轮末尾淘汰实施分子结构描述符的非线性SVR汰选并给出最优核函数和相应保留描述符;其次基于待测样本与训练样本保留描述符向量的欧氏距离,以不同k-近邻群子模型双重留一法预测值反映样本集的异质性;然后基于MSE最小,以留一法通过多轮末尾淘汰实施近邻群子模型的非线性SVR汰选并给出最优核函数和相应保留子模型;最后基于保留子模型以双重留一法实施组合预测.以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溞的QSAR实例验证表明:新方法在所有参比模型中预测精度最高,且能更精细地反映描述符与化合物毒性间的非线性关系,具结构风险最小、非线性、适于小样本,能有效克服过拟合、维数灾和局极小,非线性筛选描述符和子模型,非线性组合预测,自动选择最优核函数及其相应参数,泛化推广能力优异、预测精度高等诸多优点,在QSAR研究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新的含12个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的五代树状碳硅烷液晶D1及偶氮苯介 晶基元化合物M5在氯仿、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和苯等溶剂中的量 子产率、反-顺光异构化、光回复异构、反/顺异构组分比、热回复异构及活化能 。D1和M5的光致变色速率常数为10~(-1)s~(-1),而含同一偶氮基元的光致变色液 晶聚硅氧烷的光致变色速率常数为10~(-8)s~(-1),因此,液晶树状物D1的光响应 速度比后者快10~7倍。  相似文献   
49.
常压升温下油煤浆表观黏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煤直接液化工艺中油煤浆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规律,利用高温黏度计测定了煤浆体系的黏度,考察了溶剂、煤浆浓度、煤中含水量和不同显微组分等因素以及剪切速率、配浆温度、溶胀作用等对煤浆黏度 温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下影响煤浆黏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溶剂本身的性质,煤浆的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温度继续升高在较宽温度范围内黏度变化不大,这是由溶剂性质以及煤在溶剂中的溶胀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温度达到约220℃后继续升高温度溶胀作用逐渐占优势,从而导致煤浆体系的表观黏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0.
Synthesis of tetrahydrofuran and tetrahydropyran derivatives catalyzed by tungstophosphoric acid (H3PW12040) were conveniently performed with high yield from the corresponding unsaturated alcohols in ionic liquid. Sufuric acid (H2SO4), trifluoromathanesulfonic acid (TfOH) and p-toluenesulfonic acid (TsOH) were also explored for preparing these products in ionic liquid. The catalysts and ionic liquid can be easily recovered and re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