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4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754篇
化学   1605篇
晶体学   70篇
力学   191篇
综合类   137篇
数学   329篇
物理学   9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01.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2.
乙胺嘧啶(商品名:达拉匹林)是一种抗寄生虫药物,改进了合成方法,并设计转化为创新型综合教学实验。从对氯苯乙腈出发,使用丙酸乙酯为酰化试剂,在叔丁醇钾作用下得到烯醇前体。在三甲基氧鎓四氟硼酸盐(Me3O·BF4,Meerwein盐)和碱作用下进行选择性甲基化反应得到烯醇甲醚后,与胍在碱性条件下环化得到最终产物达拉匹林,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具有重现性好、毒性低、操作方便、实验微型化等优点。实验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绿色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03.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4.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5.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6.
Poly{2, 5- bis [ (p- methoxyphenyl ) oxycarbonyl] styrene }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is new polymer has a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mesogen-jacketed liquidcyrstalline polymers (MJLCPs) and does form a liquid crystal phase above its glass tran-sition. It thus became the starting member of a new series of MJLCPs. The synthesis ofthe polymer as well as the liquid crystalline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 and its monomerwas discussed. A brief comparison of the new monomer and polymer with some previouslyreported counterparts was also included.  相似文献   
107.
考察了水气协同条件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启动的影响。在添加氨氧化菌营养盐并通入50×10-6NO2气体时取得了理想的挂膜效果:挂膜速度快,生物膜稳定,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3.81%和67.90%,且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出水稳定;同时,NO2气体也得到了净化,净化效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08.
We have determin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l-(D-Trp) insulin and discovered that it belongs to the trigonal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R3. The parameters of the unit cell are a=b=78.6, c=50.0. A set of data for half a sphere reciprocal space to a spacing of 2.2 were collected. The model was adjusted and refined by using a step-by-step approach and a stereochemically-restrained least squares program, assisted by manual revis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Fourier maps, to a final R-factor of 0.218. The main and side chains of both Al-D-Trp residues in the asymmetric unit are well ordered. The packing of Al-(D-Trp) insulin in the unit cell, the conformational differences with other insulin structures and i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relationship bave also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9.
Crosslinked copolymers with single Li~+-ionic conductivity were prepared from oligo (oxyethylene) methacrylate (MEO_n), methacryloyl alkylsulfonic acid lithium (SAMLi), and oligo (oxyethylene) dimethacrylate (DMEO_n). Li~+-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copolymer is improved by crosslinking and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polymerization degree (n) in MEO_n, comonomeric salt concentration (O/Li), and crosslinking degree. The crosslinked copolymer P (0.7 MEO_(14)-0.3DMEO_(14)-SHMLi) without other small molecular additives exhibits an optimum Li~+-ionic conductivity of 1.2×10~(-6) S/cm at 25℃. Dc polarization test in the cell composed of Li/copolymer/Li shows a constant dc ionic conductivity which closes gradually to the ac one with decreasing dc polarization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10.
以二茂铁为起始原料,经氯汞化反应、溴代反应、Suzuki偶联反应、水解反应和取代反应等5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二茂铁结构单元的有机配合物(7),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ESI-TOF)表征。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6的E1/2小于化合物7,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