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4篇
  免费   866篇
  国内免费   1477篇
化学   3759篇
晶体学   225篇
力学   365篇
综合类   131篇
数学   656篇
物理学   21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80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37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1.
1 INTRODUCTION Bauxite porcelain is a novel “K2O–Al2O3–SiO2” system ceramic by using sintered bauxite, clay and potash feldspar and albite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with the Al2O3’s content of 50%~60(massfractio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K2O–Al2O3–SiO2” feldspar porcelain by using quartz, bolus alb and potash feldspar and albite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 the bauxite porcelain possesses such advantages as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excellent electrical insula- tion prop…  相似文献   
112.
相转移催化应用于催化裂化汽油氧化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原油硫含量的增大, 生产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清洁燃料是全球炼油工业的发展趋势, 燃料油脱硫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众多的脱硫方法中, 选择性氧化脱硫技术以其工艺条件温和, 脱硫效果明显等特点, 受到了炼油行业的极大关注[1~3], 但脱硫率偏低(30%), 其关键是水相氧化剂与含硫化合物的有效混合. 本文将相转移催化应用于催化裂化(FCC)汽油的氧化脱硫中, 并对脱硫的工艺和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3.
Acoustic emission during sub-Tg annealing fort amorphous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sheet quenched from melt has been observ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exture and glass transition of annealed specimens have been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some of PET chains change from non-equilibrium state to equilibrium state during sub-Tg annealing, which leads to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specimen. When the level of internal stress approaches to the limit, the acoustic waves are emitted due to sudden releasing of stress and the micro-defects are for-med. Th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the causes the los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to an-nealed specimens.  相似文献   
114.
Y掺杂对氢氧化镍电极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内掺稀土元素Y的β-Ni(OH)2和α-Ni(OH)2材料, 并通过XRD、TEM、CV 和充放电测试等方法研究了Y元素对这两种晶型活性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高温电化学性能方面的影响, 发现Y元素可显著提高β-Ni(OH)2和α-Ni(OH)2材料的高温性能, 且作用机理相同, 均是通过提高析氧过电位来改善镍电极的高温充电效率. 但是α-Ni(OH)2在高温下的相稳定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5.
王芳焕  任翠娟  马辉  李萍  郝俊虎  陈林  孙敏 《色谱》2019,37(10):1042-1047
建立了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枸杞中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C18和石墨化炭黑(GCB)3种吸附剂净化,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检测项目在5~5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2>0.99),在3个添加水平下测得回收率为71.5%~10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4%~9.87%(n=6)。该方法灵敏度高、净化效果好,可同时快速检测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农药。  相似文献   
116.
铬酸引发丙烯腈与苎麻纤维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超渤  任绍志 《应用化学》1998,15(1):113-115
棉、麻类织物通过与乙烯类单体接枝共聚可以提高染色性、皱折回复性、耐磨性、防污性等[‘j.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始于50年代,目前研究最多的是乙烯类单体通过自由基活性中间体与纤维素进行接技共聚,但此法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接技共聚的同时生成大量均聚物.铬酸(下文用Cr’“表示)是公认的强氧化剂,据报道[’-‘j,它单独存在时并不能引发乙烯类单体聚合,如果用Cr‘”引发乙烯类单体与纤维素接技共聚,均聚物的生成量将会减少.本文以Cr’”为引发剂,将丙烯睛(AN)与艺麻纤维进行接技共聚,考查不同条件对接技率及均聚…  相似文献   
117.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已知的磷化镍晶体如Ni3P、 Ni12P5、 Ni2P、 Ni5P4、 NiP、 NiP2 和 NiP3等的结构、成键以及相关的热力学稳定性,对于结构简易化合物(Ni2P和NiP3)的弹性行为进行了预测。这些数据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磷化镍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8.
通过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氯与对苯二胺反应生成了标题化合物N,N'-二(二乙氧基硫代磷酰基)-1,4-苯二胺,并应用元素分析, FTIR及1H NMR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同时应用TG分析法对其热性能进行了分析. 标题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412.42, 为正交晶系, Pbca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0.86936(16) nm, b=1.2787(2) nm, c=1.8897(3) nm, β=90°, V=2.1006(7) nm3, Z=8, Dc=1.304 g/cm3, μ(Mo Kα)=0.425 mm-1, F(000)=872, S=1.052. 最终偏离因子R=0.0628, wR=0.1860, 可观测衍射点1852个[I>2σ(I)]. 该晶体通过对苯二胺连接并以中心对称分布, 并形成层状结构, 且存在弱的分子内氢键N—H…S. TG分析表明该化合物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及成炭性, 通过其阻燃聚丙烯腈表明, 该物质是一种高效能的膨胀型阻燃剂.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凝胶网格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并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明胶用量、锌离子浓度、碳酸根离子浓度以及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其粒径的影响。实验确定了制备纳米氧化锌的优化工艺条件:明胶用量22%、锌离子浓度0.7mol/L、碳酸根浓度0.7mol/L、反应物配比1/1。采用XRD、IR、TG-DTA、TEM及激光粒度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得了粒径为40nm的氧化锌。  相似文献   
120.
十二烷基甜菜碱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表面张力测定和13CNMR、ESR波谱研究了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相互作用.表面张力测定表明,在pH=6.5及NaCI存在下,C12BE与PVP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可形成C12BE/PVP复合物,且C12BE-PVP混合溶液的β-lgc曲线出现2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时C12BE浓度c1(C12BE-PVP开始缔合)低于C12BE的cmc值;而第二个转折点时C12BE浓度c2(C12BE-PVP缔合达饱和)大于cmc值.(c2─c1)与PVP浓度呈线性关系.PVP降低C12BE胶束化标准自由能(△G0)随PVP浓度增加而增大.13CNMR测定表明,PVP骨架上α-CH、β-CH2和吡咯环上与N相连的亚甲基吸附于C12BE胶束表面的碳氢链部位,屏蔽了C12BE胶束表面碳氢链与水的接触.ESR波谱表明,PVP-C12BE聚集体"界面"的粘度高于C12BE胶束"界面"的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