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化学   194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43篇
物理学   19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羟自由基在电极电解过程中的形成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电解过程中产生的·OH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钛基二氧化铅电极在适当的电解条件下可以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碱性和高频条件下产生的自由基比酸性和低频条件下产生的自由基多.苯酚降解实验结果说明了其极强的氧化性能,在废水的深度处理方面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皮建辉  全妙华  曾雄智 《色谱》2007,25(3):399-403
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化学合成了海南捕鸟蛛毒素-Ⅲ,并优化了其最佳氧化复性条件。最佳的氧化复性条件为pH 7.5的重蒸水溶液体系,样品质量浓度为0.1 g/L,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的浓度分别为 1.0 mmol/L和0.1 mmol/L、L-Arg浓度为1.0 mol/L。复性产物经质谱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607.68;与天然毒素等量混合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单一峰;膈神经-膈肌标本生理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毒素具有与天然毒素相同的生物学活性,从而可确定二者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3.
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方法化学合成了敬钊毒素-V(JZTX-V)分子N-端酪氨酸残基剪切体(Y1-JZTX-V),并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不同条件下的氧化复性结果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剪切体的最佳氧化复性条件:0.1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7.50、1 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0.1 m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样品浓度为0.05 mg/L、复性温度为4 ℃。膜片钳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敬钊毒素-V剪切体Y1-JZTX-V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上表达的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TX-R)与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0±2.5) nmol/L和(39.6±3.2) nmol/L。与天然的敬钊毒素-V相比,该剪切体对大鼠DRG细胞上的TTX-S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但对TTX-R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却大大降低,表明敬钊毒素-V分子N-端的酪氨酸残基是一个与TTX-R钠通道结合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94.
采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选择剂,对外消旋N-(2-甲基-6-乙基苯基)丙氨酸(EMPA)的两个对映体进行了手性分离,比较了环糊精种类、环糊精浓度、电解质溶液pH值、温度和电场强度对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2,6-O-二甲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试剂,环糊精浓度为40mmol/L、电解质溶液pH=5.5及温度为20℃时分离效果最佳,对映体基本达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20~200mg/L,最低检测限为10mg/L.  相似文献   
95.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得了固体电解质NASICON材料.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材料的电导率进行测量,证明材料具有快离子导电特性.通过对不同烧结温度下材料性质进行比较,发现900℃烧结温度下得到的材料具有更好的晶相结构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96.
山奈黄素荧光分光光度测定痕量锗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锗与山奈黄素在H3PO4介质中发生配合反应, 形成配合比为2:1的配合物, 此配合物在乙醇溶液中具有很强的荧光强度, λex=438 nm, λem=478 nm. 用山奈黄素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锗, 检出限为0.15 μg/L, 线性范围为1.0~50 μg/L. 高、中、低3种浓度锗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0.85%、 2.5%、 2.8%, 加标回收率为95.7%~103.9%.  相似文献   
97.
The isothermal single-component multi-phas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 combined with the particle motion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detailed process of liquid film rupture induced by a single spherical particle.The entire process of the liquid film rup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In Stage 1,the particle contacts with the liquid film and moves into it due to the interfacial force and finally penetrates the liquid film.Then in Stage 2,the upper and lower liquid surfaces of the thin film are driven by the capillary force and approach to each other along the surface of the particle,resulting in a complete rupture.It is found that a hydrophobic particle with a contact angle of 106.7° shows the shortest rupture duration when the liquid film thickness is less than the particle radius.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liquid film is greater than the immersed depth of the particle at equilibrium,the time of liquid film rupture caused by a hydrophobic particle will be increased.On the other hand,a moderately hydrophilic particle can form a bridge in the middle of the liquid film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thin liquid film.  相似文献   
98.
报道了实验室内56 km光纤微波频率传递的实验研究,在56 km的传递距离上实现了1.8×10-15/s,4×10-18/104s的传递稳定度。系统通过环回法比较往返传递的微波信号相位获得链路上的相位扰动量,并实时控制本地发射端的微波发射信号相位实现预补偿。在环回往返传递的不同方向上,系统方案采用不同频率的微波调制信号,这种方法极大避免了光寄生反射效应的影响,同时利用色散补偿光纤改善探测信号相噪等措施,提高了系统的传递稳定度。  相似文献   
99.
高速飞行器是航空航天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重要经济社会价值。首先,对结构优化技术及其在飞行器零部件和全机结构概念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然后,根据典型使用环境和设计要求,总结高速飞行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需求,着重介绍近年来在高速飞行器零部件和全机结构概念设计中应用结构优化技术的典型案例;最后,提出近期亟待突破或完善的结构优化技术。结构优化技术与设计经验相结合带来设计理念的变革,将成为先进飞行器设计的必备工具和标准流程。面向重大需求的结构优化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对提升我国航空航天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王喜存  权正军  张彰 《中国化学》2008,26(2):368-372
本文报道以碳酸二甲酯(DMC)为甲基化试剂实现3,4-二氢嘧啶-2-硫酮甲基化反应的有效方法。在微波辐射下,弱碱MgO和四丁基溴化胺的存在下反应即可完成得到目标产物。DMC的使用避免了剧毒烷基化试剂—碘甲烷或硫酸二甲酯的使用,微波技术的使用极大的缩短了反应时间。通过元素分析、1H NMR,IR 和单晶X射线衍射确证了它们的结构,提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